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世界自然遺產裏的最美博物館丨打卡撫仙湖畔的網紅博物館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06日 -
:       
 

雲南日報官方帳號

是什麼吸引大家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開館一個多月

參觀人次就突破20萬大關

連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

都為它打CALL!

00:23

這個博物館獨具特色,世所罕見,非常高興有機會到這裏參觀。這裏見證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變遷,而且這個博物館告訴我們有責任保護好我們的自然家園。博物館給兒童提供了研學自然演化歷史的一個良好平台,對學術和科普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們有機會傳承這份寶貴的遺產。我衷心祝願博物館的建設者取得更大的成就,也祝願博物館越辦越好!這座博物館,堪稱世界級的博物館!——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

在參觀完博物館後留言獨具特色、世所罕見、堪稱世界級!


諾羅夫為什麼會給予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如此高的評價?

跟著雲報新媒體一探究竟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是建在化石類世界遺產上唯一的博物館,它坐落於澄江化石保護範圍內最靠近撫仙湖的地方。

澄江化石的保護範圍有18平方公里,涉及世界遺產、國家地質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3塊牌子。2012年7月1日,中國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題的世界遺產。

建在化石類世界遺產上唯一的博物館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答案當然是:擁有大量珍貴的化石。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巨大的“化石牆”。這是館內最大的一個展品,也是目前國內博物館中最大的化石牆。遠看時,“化石牆”就像一副背景畫,不僅震撼且極具觀賞性;近看時,還能發現牆內藏著的彩蛋——只要用心尋找,就能在岩壁中尋到化石的身影。

除了化石牆,館內還有許多全球罕見的化石珍品。

例如鎮館之寶——人類遠祖鳳姣昆明魚。一只小小的“魚化石”為什麼能夠鎮館?這就要從它的價值說起。

在昆明魚的身上,有三個第一:第一頭腦、第一心髒、第一脊椎。這“三個第一”標志著脊椎動物大家族首次完成了基礎器官系統的全面構成,邁出了向智慧人類演化的第一步。

除了“昆明魚”,館內還有完整程度非常罕見的奇蝦、龍王鯨、巨犀、滄龍、巨豬頭等珍貴珍稀的化石。

坐擁世界自然遺產、撫仙湖兩大資源,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天生便是“網紅”。據介紹,博物館開業一個多月,便接待了20萬遊客。剛剛開業不久的博物館,憑什麼能將原本冷門的古生物化石打造成網紅?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對此進行了揭秘。

一個世界級的化石寶庫,需要一個高規格的展示平台。為打造一個澄江化石地對外宣傳的窗口,玉溪市及澄江積極籌措資金,用6年的時間,打造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約4.2萬平方米,配套設施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包含“一館一院四中心”,即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

“澄江化石地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見證,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產生了今天地球動物樹的譜系,可以說是地球生命演化非常重要的事件,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因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確立以講述地球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一條主線,來進行布展。”陳泰敏介紹,為了讓參觀者能夠充分地了解澄江化石,僅在布展方面,就做了多次的修改。此外,為讓參觀者“愛”上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建館的過程中,還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打造了眾多的網紅打卡地。

說起博物館內的黑科技,陳泰敏如數家珍,“最能體現博物館黑科技的地方便是海底隧道,這座海底隧道並不是真的海底隧道,它采用的是先進的有機柔性屏建成的電子顯示屏隧道,在硬件開創了三個世界第一:刷新率只有0.1秒,拼縫只有0.35毫米,跨度6.5米。此外,它還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高清數碼技術複原了寒武紀的生態系統。”

為給參觀者提供有趣的視覺體驗。據介紹,博物館充分利用聲、光、電,大量,采用了柔性屏、透明屏、高清LED球型屏、AR、VR智能體感等現代高科技手段,配合200多個多媒體視頻,在展館內制作了126個多媒體,展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生動場景,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和神奇。在這裏,參觀者可以與仿真霸王龍進行互動,霸王龍會根據周邊的環境,發出吼叫;可以與仿真鐮刀龍進行體感互動,當你張開雙臂時,鐮刀龍也會張開它的雙臂;可以給“化石魚”上色,然後通過先進技術,讓紙上的魚在屏幕中動起來;可以在沉浸式的展廳裏,穿越時空。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尋找。

1984年7月1日,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學者侯先光先生已在野外連續工作二十幾天了,他持續尋找好的地層剖面,以采集當時他所專長早期寒武紀地層中的古介形蟲化石。這天,他選擇雲南省澄江縣(現為澄江市)帽天山西面山坡上的地層出露面開始系統采樣工作,在發現兩個不尋常化石之後,一種之前僅見於加拿大伯吉斯頁岩中的節肢動物化石——納羅蟲,赫然出現在岩石的新劈開面。

隨後,這裏陸續發現了多個之前未曾發現並且保存軟體的化石。其後持續的調查與研究,又發現了許多新類別的化石,距今5.3億年的「澄江生物群」就這樣被意外地發掘出來了。

澄江動物群在世界範圍內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它比加拿大的伯吉斯動物群豐富,而且年代方面更早一千萬年,使我們得以窺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代的海洋景觀。1991年4月23日出版的《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中國澄江動物群的發現,是本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如果這種古脊索動物夭折,那麼動物的中心神經系統將永遠不會發展。”原國際古生物協會主席理查德·奧爾德裏奇這樣評價,“澄江動物化石群為揭示生物進化的奧秘提供極其珍貴的證據,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群,它的發現與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意義相仿。”

據介紹,自1984年發現澄江生物群以來,10多個國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學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區采集了約5萬塊化石,已發現和記錄有20多個門類、280餘種物種化石,幾乎涵蓋動物界所有的現生門類和已絕滅門類。

“為了見證地球生命演化奇跡,我們從世界各地收羅了大量的藏品。目前,館內藏品達到了6萬件,這些珍貴的藏品講述了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陳泰敏介紹。

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生命在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悄然孕育、生長,演繹出生命的華章。從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到幾次生物大滅絕,從海洋到陸地,生命延續至今,人類成為生命角逐中的主宰者,成為地球上舉足輕重的力量。“化石不僅能向我們展示過去,還有著警示的作用。”陳泰敏說,我們既要認識生物的滅絕與新生是生命演化中的自然現象,也要學會將今論古、以史為鑒。

據了解,近500年來,約有900種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而瀕臨消亡的物種則數以萬計。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中國特有物種長江白鱘已經滅絕。長江白鱘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之久,卻沒能度過2020年的新年。

“除了古生物化石標本,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還有大量的現生動物標本。我們將這些現生動物標本進行展示,就是想讓世人清醒的認識到,如果我們不愛惜現在擁有的一切,那麼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動物也會漸漸離我們遠去,甚至是消失。”

為了呼籲大家熱愛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從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的現生動物標本,這些現生動物標本主要分布在一樓的1樓的“大爆發1”展廳與三樓“生物多樣性”貝林展廳。“大爆發1”展廳展示的是雲南現生動物標本,有500餘件,珍稀的綠孔雀、亞洲象、滇金絲猴、雲貓……都能在這個展示區內找到。三樓“生物多樣性”貝林展廳展示的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現生動物標本,有200餘件,能讓參觀者一睹世界罕見動物的風采。

“目前展出的標本,只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以雲南為例,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我們在館內的重要位置展出500餘件來自雲南的動物標本,一方面是想讓大家看到雲南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激發大家的自豪感。另外一方面也是想給大家做個提醒,因為珍稀更應加倍珍惜。”據陳泰敏透露,目前博物館正在為2021年5月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做積極准備。“這就是博物館的魅力,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我們還想將其打造成開展生命科學教育、自然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陣地。”陳泰敏說。

在漫長的地質時間長河裏,化石以自身的形態和特征,記錄下了地球的演變和生物進化的各種真相。如果你想探索生命的奧秘,這裏將是你必須打卡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國慶期間澄江化石地博物館正常開館,大家不要錯過哦!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的魅力

小編為大家總結了8個打卡點

做好筆記哦

02:30

此外

全國多家党媒

也在為它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