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25日 -
: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官方帳號
葉舒憲《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分享會現場反思現代性危機:反思“文明”自誕生之日便潛伏的危機
“一種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類型,這種關系出於文明化的沖動,目的是滿足人類的需要。”葉舒憲曾在《文明危機論:現代性的人類學反思綱要》一文中引用費爾南多-阿梅斯托對於文明的定義。葉舒憲認為,由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文化格局自西方文明誕生起,便埋下了現代性危機的種子;近年來的危機,是五千餘年來人類邁入文明門檻以來的積累所致。基於此,文明追溯、文化尋根勢在必行。
葉舒憲以人類社會演進歷史為基點,審視西方文化尋根浪潮,對其進行詳細介紹和價值透視。尋根涉及西方文明之源,譬如西方神話傳說中的“凱爾特人”和“女神”形象複興;包含對拉美印第安等原始文化的追溯,即“新時代浪潮”,一個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逐漸風靡全球的反叛現代性的文化尋根流派,從拉美印第安文化中尋找日常生活的精神性,憑借印第安文化中的器物所承載的魔法力量抵抗,“現代性”負面效應所導致的種種心理失衡和精神危機。尋根之“根”亦包括西方文明的東方之根追尋,引發了西方文化尋根的“黑色”風暴,其中,《黑色雅典娜》是集大成之作,以“西方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於亞非語文化”為主要觀點。
談及東方文明對於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在尋根之餘,20世紀西方文明的“東方轉向”引起了葉舒憲的關注。作為文化人類學學者,葉舒憲的研究致力於以人類學的視角審視上古中國文化。他認為,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中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所具有的差異,使得全球文化尋根視野中的中國人文精神相較之下具有反現代性特征。葉舒憲曾在《中國神話哲學》中表示,與“上帝創造萬物”中創造者與存在者一分為二的觀念不同,中華文明的基調把無生命、動植物、人類和靈魂統統看做宇宙中息息相關並相互交融的實體,存在與創造之間並無割裂。在華夏精神中,寓道於物亦是重要特征之一,即在物中融入超越性的精神追求。
葉舒憲文化尋根,尋找人類未來存活的希望
近三百年來,由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飛速發展,究竟能不能把人類引向美好的未來?葉舒憲對此持懷疑態度。在書中,他提到:“今天的人類盲目追求的物質繁華所付出的代價,相當於把宇宙間唯一的生命搖籃——地球變成一個滅絕生命的毒氣室!”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是“懸在人類頭頂上的劍”,人類必須反思現代化的發展方式。
在《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一書中,葉舒憲引用“Savages and Civilization:Who will Survive”的概念,將現代文明比作“社會恐龍”。恐龍曾經在數千萬年前稱霸星球,是當時世界的主宰,但今天世界上只剩下它們的蛋和化石;現代文明表面物質繁榮,卻是以透支將來的生存資源作為代價。單純從生產力演進的角度看,文明的到來是值得慶幸的變革,人類進入文明的道路也不可逆轉。然而,從生態人類學的角度,一邊是離奇的機遇,一邊是大規模的災難,在撕裂的現代社會之中,“文明人與野蠻人誰將存活”的問題顯得耐人尋味。
“現代文明是社會恐龍這一隱喻,警醒人們不要被現代文明表面上的強大浮華所遮蔽,不做愚蠢的樂觀者。”葉舒憲,隨著文化尋根思潮的推進,多元文化有了生存的空間,並一度成為流行文化熱潮,如《哈利·波特》。“我們終於明白,現代性的危機必定要由西方資本主義機體之外的文化元素來加以拯救——如果危機真能獲得拯救的話。”葉舒憲表示。(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