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商

數字經濟117頁深度報告:消費行業數字化創新及投資機會分析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3日 -
:        
 

產業爆告

數字經濟既增加零售行業供給,同時也激發了新的需求

數字經濟增加了商貿零售行業供給。
一方面,數字技術進步帶來的新消費場景,打破了 傳統零售渠道的物理時空限制,使得新興渠道與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增加了行業供給; 另一方面,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流量內容平台公司,也受益於數字經濟對零售“人貨場” 的重構,越來越多的介入到零售行業中,行業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化。

1. 數字經濟帶來場景革命,催生線上線下新消費場景不斷湧現
。受益於數字經濟時代 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零售商紛紛開展全渠道布局、新零售模式探索,以便能 更快速、更廣泛的觸達各類消費客群。如實體零售商借助電商平台、自有 App、微信 群等工具發展線上到家業務與社群銷售;傳統電商公司則借助直播、短視頻等內容 形式,探索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形式。

2. 數字經濟打破渠道壁壘,各類玩家紛紛跨界入局。
數字經濟時代,零售商的邏輯已 不再局限於擁有線下門店或線上電商平台等傳統場景和形式,而是流量即渠道、內 容即營銷。近年來,我們已看到包括抖音、快手在內的短視頻平台,以及小紅書等 內容平台紛紛跨界入局零售行業,他們基於自身平台積累的強大流量與粉絲優勢, 開展電商化變現。新玩家的入局使得商貿零售行業的供給模式更加豐富,行業競爭 亦更加激烈,中長期看,我們認為市場份額將向掌握流量、場景、供應鏈等優勢的 頭部企業集中。

數字經濟還能激發新的消費需求
。數字經濟時代,豐富多元的購物場景和精准高效的營 銷方式,使得消費者的各類需求能快速得到滿足。同時我們還觀察到,商家更加積極的 運用大數據技術,以更好地挖掘新興消費趨勢,開發出有針對性的商品,進而更好的激 發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需求與沖動性消費。

1. 數字經濟賦能零售產業鏈提效,提供高性價比商品,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
數字經 濟時代,商品生產模式得以重塑,DTC(Direct to consumer)品牌快速崛起,其特點 是多采用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減少了傳統模式下的層層加價與分銷,縮減了商 品的加價倍率,進而提升性價比。相比傳統層層分銷商品,數字經濟時代高性價比 的產品對消費者往往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有助於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此 外數字化時代下,產品 C2M 反向定制模式興起,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得以更好地挖掘 和滿足,提升消費者購買欲望。

2. 消費者從“人找貨”向“貨找人”變遷,直播等新場景縮短消費決策鏈條,激發沖 動消費需求。
一方面,相比等待消費者主動瀏覽或搜索的銷售模式,數字經濟時代 新型零售商往往能夠通過算法和數據積累,告訴消費者“應該買什麼”,指導消費者 進行購物決策,如 KOL 通過商品推薦和消費者教育,引導消費者嘗試其此前並不具 備認知和購買欲望的商品,進而激發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對 零售鏈條的重構,使得營銷和渠道的邊界被打破,如電商直播實現了營銷和渠道的 合二為一,縮短了用戶的購買決策鏈條,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消費者的沖動消費需 求,數據顯示相比傳統電商渠道,直播電商擁有更高的購買轉化率。

技術突破:大數據、AI 等廣泛應用,助力零售數字化轉型與供應鏈效率提升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應用領域,當前零售行業的各個產業鏈環節,已廣泛應用大數據、 AI 等數字化技術,來提升供應鏈效率與數字化轉型。我們認為技術突破對零售“人、貨、 場”的變革才剛剛展開,零售行業的商業邏輯與競爭格局正迎來快速迭代與重塑。

場景的數字化:移動支付、5G 等技術運用實現零售場景更智能、體驗更優

隨著移動支付、5G 等技術的運用和普及,有效地拓寬了零售邊界,使得消費場景由原有 的線下為主轉化為全渠道覆蓋,進而使得消費場景更智能化,購物體驗也更優。

商品的數字化:圖像識別、AI 等技術運用實現無人零售

隨著大數據及 AI 技術的普及,零售行業對人的依賴度逐步降低,助力有效縮減人員成本 開支,AmazonGo 等無人零售業態,即是技術突破在零售業態應用的又一有效例證。

消費者的數字化:大數據技術幫助構建消費者畫像,提升銷售轉化

基於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技術,零售企業能更加精准、方便的構建和掌握用戶畫像,瞄准 用戶需求痛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精准營銷,進而提升銷售轉化效率。

未來洞察:賦能商業模式創新與龍頭份額提升,直播帶貨會是曇花一現麼?

數字化技術進步,推動零售行業變革與商業模式再造

當前渠道流量碎片化、消費者社交化互動等趨勢越來越明顯,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變革也 已進入深水期,流量與效率成為最核心的關注點。
數字經濟對零售行業的改造,已由初 期單純的場景線上化(即線上渠道購買),向零售全產業鏈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再造等發 展,數字化技術已滲透到零售產業鏈前端的生產、流通、以及後端的陳列、營銷等環節。
我們認為,後續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零售行業“人貨場”核心要素賦能的 深化,零售效率有望持續提升,新的商業模式亦有望不斷湧現:

“人”:
數字經濟的發展為零售商提供了新的營銷模式與營銷工具,隨著用戶數字化程度 的加深,有望幫助零售廠商更加容易的對消費者進行精准畫像,實現個性化營銷與精准 投放,在增加顧客粘性的同時,提升客單價和購買頻次,未來諸如直播帶貨等新的零售 模式有望不斷湧現;

“貨”:
以不斷提升供應鏈效率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更加多樣與高性價比的商品組合,加 強商品精細化管理與商品周轉效率,進一步壓縮零售層級,釋放效率空間;此外數字經的商品 C2M 模式快速發展,則有望進一步迭代傳統商業模式,實現以用戶為核心的 模式再造,有效提升產業鏈效率;

“場”:
更多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於降低零售場景的引流與獲客成本,提升運營效率與 消費者購物體驗,實現全渠道、全場景覆蓋。

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助推份額向龍頭公司集中

數字經濟催生新消費場景,開啟零售新紀元。
受益於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零售場景 已不再局限於單一渠道或場景,而是與短視頻、直播、遊戲等多元場景互相融合,場景 的升級與渠道的融合使得零售渠道的邊界日漸模糊,直播帶貨、社群營銷、拼購拼團等 新零售業態層出不窮,流量即渠道的時代已經到來,商貿零售行業的競爭格局正迎來重 塑。

未來市場份額有望持續向龍頭公司集中
。隨著零售場景的不斷豐富與多元化,行業內的 競爭有望進一步加劇,未來對流量與用戶的爭奪可能更加激烈,我們認為當前在渠道網 點、線上流量、供應鏈、運營、用戶等關鍵零售環節已具備較強實力的零售龍頭,有望 憑借規模效應與綜合優勢贏取更多市場份額。

直播帶貨會是曇花一現麼?

相比傳統電商,直播帶貨實現了用戶粘性、轉化率等核心效率指標的提升。
作為一種快 速崛起的新興購物場景,直播帶貨擁有更強的互動、展示、種草屬性,並通過縮短消費 決策鏈條,實現了用戶粘性、轉化率等核心效率指標的提升。如淘寶直播用戶的進店轉 化率超過 65%,日均使用時長達 53.3 分鐘,均高於傳統電商模式。2019 年,我國直播電 商行業 GMV 規模已達 4,338 億元,在全國整體 8.52 萬億元的網絡零售中滲透率約 5.1%, 2020 年我們預計我國直播電商行業 GMV 規模有望接近萬億元,實現翻倍增長。

直播帶貨 vs 電視購物:模式迭代的背後是便捷性、互動性及專業性的提升。
中國首檔電 視購物節目誕生於 1992 年,憑借主持人的語言感染力、饑餓營銷等特點曾迎來短暫爆發 期,但近年來,隨著用戶注意力、流量等從傳統電視媒體快速向短視頻、直播平台等移 動媒體遷移,電視購物逐漸式微,而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快速崛起。

相比電視購物模式,直播帶貨在三個維度實現了進階與升級:①打破場景局限:受益於 5G 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可以不再局限於電視熒幕前,而是隨時隨地觀看直播,下 單過程也無需撥打電話,可以手機端一鍵完成購買,更加方便、快捷,減少了從營銷到 購買過程的轉化損失,提升成交率;②實時互動性更強:相比電視購物主持人,KOL 主 播往往具有差異化的人設標簽,同時直播間作為實時互動場所,能進一步拉近主播與消 費者的距離,營造更強的真實感和互動性,也更容易激發消費欲望;③專業選品支撐: 與電視購物主持人台本式的話術不同,不少主播背後擁有專業的選品團隊,使得主播對 產品的賣點、價值具有更深的認知,能夠更好的幫助消費者種草,引導消費者下單,激 發沖動消費。

直播帶貨未來有望成為行業標配,“萬物皆可播”時代已經到來
。直播帶貨作為數字經濟 模式的重要代表,其快速崛起並非偶然,背後有著深刻的人口、技術、產業、資本等因 素的助推,並正在對流量、渠道、營銷、商業模式等帶來深遠影響和場景革命,有望成 為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我們看好中國直播帶貨行業發展前景與產業鏈龍頭投資機會。

購物中心:“智慧頭腦”助力運營管理

在數字經濟思潮引領下,以大悅城、龍湖天街為典範的大型品牌購物中心,正掀起“數 據掘金”之勢。它們乘科技創新之東風,利用多年積累的顧客與商戶數據構建智慧分析 平台,以此發掘商戶運營和招商布局規律、洞察客戶行為與消費風尚、形成模塊化產品 加速業務外延。

有效賦能:數據鑄刃,力劈華山

購物中心數字化和智慧化不是簡單地做電商或 O2O,後者是前端營銷試水的一種模式, 而前者是以線下平台為基礎陣地搭建的數字系統,包括數據采集分析與決策形成制定兩 大模塊。以“經營客流、打造內容”這一基本思路為綱,數字化正從以下四方面賦能傳 統購物中心,鍛造出數字利刃,不斷開拓傳統零售之智慧新版圖:

平台商戶一體聯動。
數字運維打破了傳統“二房東”模型的弊病,使購物中心與商 戶形成牢不可破的“共生體”。商戶通過智慧平台錄入品牌、貨品信息便於購物中心 模塊化運營:(1)將管理從“商戶層”下沉至“貨品層”,通過實時監控庫存、流水 來快速地識別銷售熱點與釋放滯銷預警;(2)在招商階段,商戶數據庫既能使不同 城市的購物中心保持品牌與客群定位的一致性,又能避免“千店一面”的同質化問 題。同樣地,商戶可以從平台中獲取階段性銷售結果(包括橫縱向對比)來調整未 來經營計劃。

供需雙方“樞紐”聯結。
傳統模式下購物中心只提供場所,被動地等待商戶與顧客 間達成交易。海量數據與智慧平台讓購物中心不再只作為第三方,而是主動參與“撮 合”交易,成為供需雙方的聯結樞紐。首先,購物中心通過分析大量消費數據可以 總結客群畫像、消費習慣、選擇偏好等信息並反饋給商戶,充分掌握需求動向後與 商戶共同制定營銷策略,實現精准銷售。其次,基於繪制的全息消費圖譜為顧客推 送特定產品活動信息與消費券,深度挖掘、激發顧客潛在消費需求,同時幫助商戶 促銷清庫存。

“定點投餌”取代“隨機撒網”。
如何培育客流、擴大商業輻射力是經營購物中心不 變的主題。相比經驗性總結,大數據分析能更加准確地識別目標客群的“痛點”與 細分需求,以此定制線下活動、調整動線,甚至可以打破傳統商圈的地理空間束縛, 實現同城超遠距離客群覆蓋。以北京東五環朝陽大悅城為例,經營者以低租金引入 “單向空間”、“曉島”等商家打造思想文化集散地,每年穩定吸引著遠在海澱西四 環外的高校群體,占總客流的 15%。這種定點投餌式推廣相比於隨機撒網的群發推 送,既節約營銷成本,又不會因部分目標群裏的有效消費而損害廣大客群的購物體 驗。

服務延伸,品質優化。
智慧平台將購物中心可關聯的豐富線下內容(如營銷推廣、 商戶信息、主題活動)以移動端 APP 形式全面地呈現給消費者,整合了積分兌換、 尋車繳費、一鍵咨詢等功能,指尖一觸輕松逛購。

疫情下的數字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使實體商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沖擊,在改變人們 消費習慣的同時,也引發了購物中心對數字化發展的新思考:

線上平台引流推廣:
疫情期間,各大品牌購物中心積極拓展線上功能但收效甚微, 以大悅城為例,直播帶貨銷售額對總銷售的貢獻比重非常小,但這進一步堅定了運 營商做好線下體驗式服務、與電商差異化的決心。另一方面,疫情讓運營商認識到 線上平台為線下引流的可能性:(1)利用直播平台宣傳 SP 或 IP 活動;(2)與品牌 達成合作為其提供公共宣傳平台,而品牌利用“明星店長”為購物中心引流,將小 型社交圈的私域流量有效轉化為購物中心的公域流量。

自救先“他救”,重塑人貨場:
一方面,疫情考驗著購物中心與商戶間共進退的協同 能力,而智慧數據平台可以針對商戶信息與營運數據制定適合的策略來精准促銷、 調改租戶搭配、提供階段性援助等。另一方面,疫情為購物中心創造了特別的“空 窗期”,來重新審視人貨場的關系,智能分析平台在如何為顧客營造不尷尬、輕松自 在且安全的消費體驗上發揮重要作用。

未來洞察:浮沉誰主,數據為王

大數據應用為購物中心如何運營維護線下平台開拓了新思路。立足於行業龍頭的已有嘗 試,我們認為在未來五至十年內數字經濟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板塊產生深遠影響:

系統應用助外延:
目前行業內絕大多數智慧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提高實體物業的購物 體驗和優化運營管理效率,即如何促進內生增長。隨著優質商戶、客群數據進一步 沉澱累積和智慧平台與其他第三方信息庫(如中指研究院)熔合鏈接,購物中心運 營商可以構建出模塊化產品來系統性應用到外延發展中。具體來說,在立項時, 對於陌生城市核心區位幫助企業分析是積極進入還是謹慎觀察;基於當地人口特征 與自身品牌風格,從海量商戶搭配中遴選出因“場”制宜的優秀招商運營策略和設 計方案;准確識別客群、圈定競爭對手,保證項目早期的零售額增長。相比傳統經 驗性外擴方式,智能平台的加入將在有效提高項目計劃可行性的同時大幅削減時間 和人力投入,加速成功案例的複制。

提升嗅覺領潮流:
把控消費風尚、聚焦熱點潮流是各大購物中心打造線下內容的不 變“心經”,但受限於數據質量與分析技術,如大悅城等頭部運營商也只能通過分析 年度數據形成未來消費指引。隨著前端數據采集與中端數據清洗技術不斷改善,購 物中心可以利用短時間窗口的少量數據敏銳地識別出消費動向,快速調整租戶結構 和營銷投放,及時把控消費潮流。伴隨機器學習的深入應用,運營商甚至能持續不 斷地保持12個月的消費動態前瞻,基於對需求風向的預判提前布局、汰換商戶, 成為時尚 KOL 而不是跟隨潮流。

化境入微識痛點:
時下消費領域的大趨勢是需求精細化、個性化,而購物中心等零 售業態作為重要消費場所更應把握大趨勢。未來購物中心通過數據挖掘分析能在窄 年齡層、小社群間找到細微差異來精准識別客戶痛點,將目標群體(如 30 歲以下青 年)與文化、熱點活動(如國風、電競文化)進行對接,進一步過渡到小圈子或個 體與特定品牌與貨品的匹配,大幅降低消費者達成交易前的搜尋成本,實現點到點 的精准銷售。

數字經濟的浪潮為以購物中心為主的實體商業板塊帶來了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能從這 場博弈中最終勝出的公司在現階段應具備以下四大特征:

思維正確:
前幾年部分運營商在大數據落地實體零售業的嘗試中铩羽折戟,並非都 是受阻於技術壁壘,而是未能清楚意識到數據掘金的最終目的。做線上電商、蹭互 聯網熱度,舍本逐末背離了“經營客流、打造內容”的傳統商業邏輯。如何正確使 用大數據這把利刃才是把握板塊未來發展方向的前提,也是疫情之下讓消費者重拾 購物熱情、改善實體平台的經營狀況的破局關鍵。經過十多年沉澱曆練,板塊龍頭 如大悅城、龍湖地產等已經將購物中心智慧化與服務體驗升級緊密聯系在一起。

資產優質:
智慧數據平台通過算法分析找到數據中潛藏的規律,來替代或輔助傳統 的經驗性決策為實體物業服務,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脫離實體場景。換言之,智慧 頭腦也需要健康軀體為前提。數字經濟可以幫助運營商識別現有管理體系下的不足 與優化空間,但無法從本質上改變實體資產的質地。智慧化購物中心的建立,需要 以不斷提供資金與數據支持的優質線下平台作為基礎。目前成熟運營的大悅城、龍 湖天街等物業規模大、質地優,平均年客流量在幾千萬量級,滿鋪率超過 95%,租 金與 NOI 回報率領先行業,為其數字化落地提供堅實保障。

數據充沛:
首先,購物中心智慧平台需要大批量的客群、商戶數據作為基礎原料進 行算法分析,以大悅城“悅雲”平台為例,公司耗費近十年時間完成了數據信息的 原始累積。其次,高質量數據可以減少噪聲干擾、降低分析結果的誤判概率,具體 來說,會員消費清單與熱點 IP 活動調研信息可以提供核心客群純度高的數據集,進 一步優化消費圖譜繪制的完成度與營銷推廣活動的精確度。再次,隨著智慧平台逐 步應用到購物中心全生命期管理,數據源不僅限於租戶和顧客,還包括第三方數據 庫(如板塊行業信息、城市人口信息等)。綜上所述,大悅城、萬達廣場等老牌購物 中心積累了豐富客流、會員與租戶數據,相比其他新入圍的參與者在數據累積上占 據了先機。

技術加持
: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的結合,大數據應用的技術壁壘已經不是核心 阻礙。行業龍頭通過自主研發(如大悅城)和積極與第三方合作(如龍湖地產、寶 龍地產等)已初步搭建起數字化服務運營平台。

紡織服裝:上中下遊數字化,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有效賦能:數字化提供寶貴消費者洞察

市場大而深且易變,數字化提升價值鏈效率迫在眉睫。
消費品市場中,品牌服裝行業需 求基數大,曆年紡織服裝類產品零售額占據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10%左右。同時 終端消費需求高度因地而異、因時而異:以 Zara 為代表的全球快時尚品牌一年內面向市 場推出的 SKU 數量級以萬計,產品更新迭代則提速至以周為時間單位進行上新,由此可 見對服裝產品的需求於空間上口味離散、於時間上潮流易變;而與此同時,傳統的供應 鏈、分銷鏈對此響應遲滯——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高度專業分工以及顯著的效率改善空 間,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下為數字化工具的介入創造了契機。

我們認為紡織服裝領域的數字化變革實質上是利用數字資產打通上中下遊,實現信息傳 導的垂直一體化,令行業供需相互契合。
在服裝零售領域,早期較為直觀的數字化應用 是開拓線上渠道,借以分享電商平台的渠道紅利,並無縫、無界限地服務不同層級市場 的消費者;此後在線下渠道去庫存背景下,服裝品牌參與零售轉型,領軍企業通過 ERP 系統實現分銷商門店數據與上市公司共享,單一門店的售罄、庫存、折扣表現均可實時 傳遞至總部,從而品牌公司可根據終端動銷情況進行更精細的運營優化;時至今日數字 化技術日益精進,相關應用也百花齊放,零售環節可以優化線下消費體驗,分銷環節可 實現全渠道庫存共享,制造環節隨著 C2M 發力可逐步實現私人訂制的商業化。數字化將 以往相對紡織服裝行業割裂的生產、分銷、零售環節彼此聚合,為相關企業全渠道、精 准觸達消費者提供助力。

未來洞察:全產業鏈數字化變革有效提質增效

眾多國際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戰略的重要一環便是數字化變革,包含但不限於線上 線下互通,進一步貫徹、推動官方 APP 滲透消費市場,實時根據消費者需求反饋調整產 品組合等。

我們認為未來紡織服裝領域的數字化將覆蓋全產業鏈:首先供應鏈優化中間環節效率, 從底層支持品牌升級;其次大數據支持線下零售網絡實現人、貨、場高效協同;最終全 價值鏈智能化,由商品企劃到終端分銷全程提質增效。

家電: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塑造全球競爭力

有效賦能:由點及面,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

數字化對家電產業的改造由點及面,最終升級全產業鏈。首先,是渠道扁平化:電子商 務快速發展改變了渠道生態,與之配套的渠道信息化管理能力大幅加強,最終導致傳統 層層轉銷、層層加價的線下渠道模式難以為繼,行業進行全面渠道扁平化改革。其次, 是供應鏈深度變革:為更好的適應以銷定產,而不是傳統的以產定銷,供應鏈通過數字 化實踐提升效率,美的、海爾成為中國領先的工業 4.0 企業。工業 4.0 重塑了供應鏈流程, 並且對智能裝備提出更高要求,由此衍生出智能裝備的飛躍發展,最終集大成為黑燈工 廠。第三,是產品全面智能化:當智能化、數字化、互聯網技術普遍應用於消費電器、 消費電子等產品,智能家居產業開始興起。普通的產品升級為智能產品,既可提供智能 化附加服務,也可與用戶互聯互通。第四,挖掘需求方式變化,小眾品牌、定制品牌機 會增多:渠道數字化和扁平化讓企業更容易收集消費者數據、挖掘消費者需求。工業 4.0 後,企業整合產業鏈的門檻降低。市場敏感高的企業更容易捕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線 上流量的變化,這最終導致針對小眾群體,圈層化審美的產品不斷湧現。例如,小米定 位簡約設計的性價比產品、小熊定位小而萌的性價比產品、摩飛定位為高端輕奢產品。

線上:電商占比提升,挖掘需求方式變化

電商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家電零售市場電商滲透率已從 2014 年的 12%提高至 2019 年的 39%,其中小家電滲透率 50%、非安裝類大家電滲透率 39%、安裝類大家電滲透率 33%。同時線上流量格局也在發生變化。2012-2015 年是傳統電商平台低成本流量時期, 如今直播電商、社交電商模式興起。挖掘需求方式變化,善於抓住流量入口變化、捕捉 小眾群體和圈層化審美的新品牌更容易興起。

線下:渠道扁平化倒逼數字化、物流能力升級

電商發展促進家電渠道扁平化。面對小米、奧克斯等通過線上渠道價差優勢的不斷挑戰, 家電企業不斷提升渠道效率。其中既有成功的電商品牌如小熊電器,也有龍頭公司如美 的集團。

未來洞察:中國家電企業全球化時代來臨

產業鏈優勢支持下,全球化加速

我們預計 3-5 年,中國家電品牌(包括自有品牌、並購的外資品牌)有望在全球成為主 流
。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升級下,全球比較優勢不再局限於成本優勢,已經轉換為全面 的產業鏈優勢、產品優勢、零售效率優勢。以此為基礎,中國企業全球化進入快車道。
2019-2020 年,中國家電企業經曆了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的考驗,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 力和穩健的經營能力。

日、韓企業也經曆了低價傾銷的階段,之後通過產品競爭力提升,實現品牌定位的提升。
日本:1)日本企業在 1960 年代開始全球化。例如,松下在 1960 年代開始在泰國、中國 台灣、墨西哥等地區建立生產基地;1971 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974 年並購了摩托 羅拉電視部門。1970 年代日本產品是低端產品的代名詞。2)1980 年代,日本品牌依托 產品創新,一舉成為家電和電子產品主流品牌。例如,索尼 1968 年推出特麗瓏顯像管的 彩電,在 1979 年推出 Walkman,這兩個產品在 1980 年代、1990 年代在國際市場獲得空 前成功。韓國:1)韓國企業在 1980 年代開始全球化。1990 年,三星電子的產品是低端 產品,在大型折扣店西爾斯百貨、沃爾瑪和凱瑪特的特價區出售。1997 年之前,三星電 子在中國的策略也是“以量取勝”,在中國市場上只是低端路線。2)2000 年三星電子開 始執行數碼融合戰略,在全球打造高端數碼品牌的形象。三星利用半導體產業鏈一體化 優勢,充分利用 CRT 電視向液晶轉型升級,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型升級的機會。2005 年, 三星品牌價值首次超過索尼,成為高端數碼產品品牌

產品智能化領先,產品力彎道超車機會

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被提出後,家電產品智能化速度大幅提升。智能家居產品衍生出智 能單品、智能化平台中的應用場景、以及後續的互聯網服務。中國企業在智能化產品方 面的鑽研全球領先,通過產品創新,實現全球領先的大機會來臨。例如:1)2017 年石 頭科技和小米合作,將激光導航掃地機器人性能優化、成本降低,帶動掃地機器人從隨 機碰撞產品為主升級為以全局規劃產品為主。中國掃地機器人的普及速度也和歐美同步, 中國的掃地機器人開始在歐美市場搶占份額。2)2017 年奧佳華推出禦手溫感大師(第 五代產品)按摩椅,引入 “力反饋”智能控制技術,根據肌肉的緊張程度,自動調節按 摩力度。中國的按摩椅產品智能化水平超越國際品牌,如新加坡 OSIM、韓國 Bodyfriend 等。奧佳華等中國品牌搶占中國按摩椅高端市場,並且將產品銷往韓國、美國等市場。

餐飲旅遊:扭轉“大行業、小公司”格局

餐飲旅遊是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市場規模龐大,競爭激烈、成本壓力大。數字化 有助於餐飲旅遊企業精准識別用戶特征,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以聚集流量、擴大市場份 額;並能以更智能化的決策和更精益的管理降本增效,優化盈利水平。我們預計通過數 字化而擁有聚集掌控流量能力和高運營管理效率的企業將會勝出。

有效賦能:捕捉消費者與降本增效

社會服務業的數字化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將數據作為關鍵的生產要素在“人、貨、場” 各個環節內自由流通、即時傳輸,並全方位指導經營決策,旨在優化消費體驗、捕捉客 流、降本提效。

以餐飲為例,我們認為數字化對社會服務業的賦能體現在對前中後台的優化上:

前台:
實現消費者服務的數字化,連接線上和線下,利用外賣等方式拓寬消費者覆 蓋渠道,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擴大收入;同時還可以提供引導、預訂、排隊、點單 到支付全流程的數字化工具,從而幫助餐飲企業把控客流量、節省人工、降低差錯 率等。

中台:
實現決策的智能化,數字化幫助企業根據會員數據形成用戶畫像,為企業精 准營銷、開店選址等判斷提供智能化的決策依據。

後台:
實現運營管理的數字化,輔助供應鏈服務和餐廳經營等流程的標准化、精細 化管理,例如對餐企食材供應鏈進行數字化升級、監控門店運營數據、庫存管理與 人員排班智能化等,從而降低損耗、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我國餐飲旅遊業的數字化程度較低,提升空間廣闊。
我們從消費者端和供給端兩個 角度分析餐飲旅遊業的數字化程度:1)消費者端的數字化,即消費者篩選、預訂及支付 的線上化,不僅僅可以在線上完成線下的操作,而且線上能夠創造附加價值,例如銷量 排序和線上點評可以為消費者篩選和決策提供幫助等。與其他服務業細分行業相比,我 國 2019 年餐飲行業的在線化率為 13%,旅遊業的在線化率為 37%左右,均處於較低水平。
2)供給端的數字化,即經營者運用數字資產和技術實現對經營流程的精細化管理,制定 經營決策。我國餐飲旅遊業供給端的數字化才剛剛起步,目前僅集中於突破單一環節的 定點優化,未來在向全產業鏈滲透的過程中將會顯著提高數字化率。

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我國餐飲旅遊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根
據《中國餐飲報告 2019》顯示, 目前我國僅有 23%的餐廳品牌已經納入或正在進行數字化營銷和運營。而在 2020 年初爆 發的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對於線上消費和無接觸服 務的需求明顯提升;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為了滿足消費需求、降本提效和控制風險, 更加重視對數字化轉型的投入。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今年3月的調研數據顯示,67.6% 的餐飲企業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優化供應鏈或加速數字化轉型。

技術突破:大數據與 AI 技術支撐數字化

新技術/新基礎設施為餐飲旅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力支撐,例如 O2O 平台、大數據 分析、RMS/PMS 等信息系統、AI 智能等。我們以海底撈智慧餐廳為例,闡述新技術/新 基礎設施如何使得數字化得以實現。

食品飲料:內外兼修,數字化轉型帶來顛覆式變革

有效賦能:數字經濟提升食飲產業鏈效率並催生新模式

我們認為數字化可大幅提升食品飲料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亦可加強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 數字化賦能可增強食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我們預計未來數字經濟將繼續賦能企業各環 節,最大化產業鏈效率,並讓利於消費者,同時數字經濟有助於催生食飲行業新模式與 新企業。

數字化從研發、供應鏈、生產、分銷、營銷等多方面提高食品飲料產業鏈效率。
研發端: 食品飲料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獲取消費行為新趨勢,並針對性開發相關產品,代表產品 如鐘薛高雪糕與元氣森林飲料等。供應鏈:企業可對采購、物流、倉儲等提供數據支持, 達到供應鏈的優化。生產端,隨著產品的差異化需求增加(SKU 多)而生產規模偏小, 數字化工廠可實現柔性生產。分銷端:企業可憑借數字化信息構建扁平化分銷模式,將 傳統的多層次經銷體系簡化,使企業對渠道和終端銷售數據掌握更為准確,此外數字化 發展大背景下,食品飲料企業的電商渠道快速拓展,根據歐睿數據,包裝食品線上收入 占比自 2010 年的 0.4%提升至 2019 年的 10.5%。營銷端:企業通過新媒體營銷,如電商 直播、小紅書打造品牌或直接轉化為銷售;根據艾媒咨詢,2020 年淘寶參與直播電商的 行業分布中,食品飲料行業為所有行業第三名,占據 15%市場份額。

數字化賦能雙重利好食品飲料企業與消費者。
在數字化的賦能下,食品飲料企業通過產 業鏈優化可更多“讓利”消費者。一方面,隨著渠道扁平化和電商渠道發展,消費者更 易獲取質高、價優、豐富、便利的產品,另一方面,食飲企業可通過數字化反饋數據實 現從消費者端反向設計產品,提供更加定制化的產品。此外,數字化亦讓企業更加透明,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等愈發重視,數字化加強了從原材料到生產銷售的質控,例如通 過“一碼一罐”的方式可讓消費者追溯完整的產業鏈。而新媒體的營銷方式則以前所未 有的形式讓食飲企業與消費者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可直接與消費者進行雙向對話。

數字經濟催生食品飲料新模式。
以三只松鼠為例,成立之初其通過數字化賦能打造成為 純電商品牌,通過構建“產品在線、業務在線、組織在線、消費者在線”的商業模式迎 合了電商發展趨勢。其業務本質是通過數字化整合供應鏈,將供給端資源和消費者通過 數字化運作方式聯系起來,並實現各模塊數據形成信息交互,產生價值。在數字經濟的 賦能下,三只松鼠創造性地開發出“純線上”商業模式,並通過數字化管理持續提高產 品品質、消費者體驗,且通過數據分析持續推動品類升級創新,提升性價比並讓利消費 者;通過數字化,三只松鼠成功定義了“新零食企業”。

技術突破:數字化支撐傳統食飲企業轉型升級

我們看好積極擁抱數字化並進行轉型升級的企業,從連鎖門店類企業代表絕味食品和良 品鋪子、電商品牌代表三只松鼠、以及傳統經銷模式代表五糧液的數字化賦能方式與效 果可見,數字化在企業內部管理提效與外部門店或渠道升級上均發揮著積極作用,數字 化將通過技術突破支撐傳統食飲企業轉型升級。

未來洞察:助力新格局新模式誕生,為企業管理賦能提效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可能為看似格局穩定的食品飲料行業提供顛覆性機遇,也可能催生全 新的商業模式和全新的企業。企業可以利用數字化走一條組織能力建設的捷徑,將過去 的流程化管理轉變為數字化管理,縮短流程時間、提升運營效率。對於新興企業來說, 將流程數字化、在線化、組織化,可以用 3-5 年即完成過去傳統企業 5-10 年的流程打造, 並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洞察消費者,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數字經濟是 一把雙刃劍,能夠有效利用並積極賦能的企業將勝出,反之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以數字化求“變”:優化運營和管理流程,實現效率及品牌提升

數字化經濟規範流程,優化供應鏈。
隨著企業的規模擴張,需要引入信息化系統,對供 應鏈的流程進行規範管理。在生產端,通過數字化系統記錄采購、生產、出貨過程,以 實現透明、可追溯的質量控制體系;在物流端,一方面,根據終端門店需求管理倉儲庫 存,杜絕斷貨缺貨問題,並實現低庫存運營,另一方面,可自動匹配最近的倉庫發貨, 實現當日配送,升級消費者體驗;在銷售端,根據消費者反饋追蹤不斷變化的市場偏好, 決定商品資源投放、優化產品質量,並反向指導生產端,打造柔性供應鏈。數字化流程 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我們認為在傳統企業的未來發展中,能前瞻性識別並 有效運用數字經濟的公司將更快成長,反之或遭遇成本和效率的危機。

傳統企業煥發新活力,品牌勢能進一步提升。
以傳統白酒企業為例,其以往對渠道的管 理依賴於經銷商和分銷商體系,故而信息不對稱、管控難度大,有串貨和甩貨等問題。
我們認為未來酒企有數字化轉型趨勢,在渠道端,通過層層掃碼、信息化系統等操作, 可實現渠道扁平化和可視化,幫助廠商直控終端;在經銷商端,能更好地識別核心經銷 商、綁定優質大客戶,並靈活調整經銷商配額和費用投放;在消費者端,可通過數字化 系統進行消費者信息收集和畫像分析,通過線上平台進行消費者互動,並可邀請優質會 員參與品鑒會、高端稀缺產品優先供應等。我們認為龍頭數字化意識較為領先,助力其 打造規範的價格體系、控制渠道合理庫存,深耕全國的同時拉升品牌力,有望強者恒強。

以數字化迎“新”:誕生新的商業模式,行業新玩家或加速成長

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實現消費者深度綁定和業務規模擴張。
隨著消費者年輕化和數字 化轉型,單一的線上銷售或線下門店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將成為行 業發展趨勢。企業可通過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方面, 該移動端平台同時具備商品瀏覽、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等功能,產品按需組合,並借力 數字金融和移動支付,增強消費者便捷化、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另一方面,線下顧客通 過掃碼登陸平台自動成為會員,可享受優惠券、積分兌換等福利,而對公司來說,可以 通過該模式與消費者進行情感交流、推新促銷,打造自己的消費者會員體系,快速收集 用戶反饋;另外,可與其他平台進行線上合作引流,觸達更廣闊的消費群體。

孕育新的產品和企業,加速龍頭誕生。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需求趨於差異化和個性化,傳 統單純產品的競爭已轉變為用戶消費體驗的競爭,從而三只松鼠等休閑零食、喜茶等茶 飲品牌興起。我們認為領先的數字化運營能力或助力新公司快速發展和新格局的塑造。
在線上階段,公司可通過數字化系統進行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和物流管理;在產品設計 上,通過洞察互聯網消費者信息,推出個性化的配方和口味,優化產品組合;在營銷上, 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精准化營銷,並注重附加的文化體驗,以打造網紅大單品(如江小 白和雪碧的聯名產品),實現品牌 IP 的塑造。在線下階段,通過數字化系統連接供應鏈、 終端門店人員和消費者,標准化的門店運營意味著可複制的經營模式,使門店得以迅速 擴張,並搶占非品牌化和連鎖化門店的份額,從而實現消費市場的迅速破局。

醫藥:數字健康時代向我們走來

隨著諸多流量平台入局,具備跨時空、聯結性、共享性、數據全程留痕等特點的 health-tech 不斷解決醫藥產業因時空束縛導致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患信息不對稱、監管難度大 等痛點,並進一步催生產業格局重構及商業模式重塑。未來,基於科技發展的數據 AI 有 望使得精准研發、精准營銷、臨床疾病研究、醫保控費等諸多領域得到突破;基於傳感 器發展的物物相聯場景有望形成“載體-技術-服務”的全面跨界融合生態,無界健康管理 成為可能。

有效賦能:流量平台入局催生醫藥產業格局重構,並傳導到商業模式重塑

醫藥產業具特殊性,決定“醫 + 藥 + 險”需求三位一體,體系更為複雜。
醫藥終端場 景下消費方/支付方/決策方互異,決定對患者而言“醫 + 藥 + 險”需求三位一體,較 傳統消費領域更為複雜,除人(患者)、貨(藥品)、場(醫療/醫藥機構)外,還涉及醫 (醫師/藥師等決策方)、卡(醫保等支付方)、方(處方等將各方聯結的憑證)。

Health-tech 不斷賦能,但高頻需求代表人群尚未觸網。
早期,“互聯網+醫”、“互聯網+ 藥”獨立發展,隨著全國物流體系不斷升級,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互聯網+醫+藥”模式 落地,但主要針對低頻消費的年輕人群。“互聯網+險”未得到發展,具有“醫保卡”支 付需求的慢病患者(以老人為主)較難有觸網意願,“醫+藥”在線化滲透率難以有明顯 提升。

疫情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出現里程碑變化。
新冠疫情期間,國家為解決以慢 病患者難以及時滿足基本就醫需求的痛點,積極突破“互聯網+險”,“醫+藥+險”全鏈路 在線化模式在諸多省市初步落地,成為里程碑變化,使得慢病人群具備觸網意願。

諸多流量平台加速入局,催生醫藥產業格局重構。
隨著“互聯網+險”得到政策突破,慢病 人群具備觸網意願,除阿裏、京東等平台外,諸如騰訊、百度、美團、拼多多、抖音、 快手等流量平台都在加速布局醫藥產業,使得醫患與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實現終端場 景分離,形成入口多樣化的醫藥產業平台化發展格局,並進一步帶來醫藥產業商業模式 的重塑。

從角色上看:
在傳統“工業-流通-終端(含醫療機構及醫藥零售)-消費者”鏈條模 式下,各參與方角色定位單一:工業企業角色定位為“藥械生產制造”、流通企業角 色定位為“藥械搬運工”、零售企業角色定位為“藥械銷售”,於是工業更多以產品 為中心;流通更多以倉儲物流為中心;零售更多以門店網絡為中心。但是京東健康 的互聯網醫院板塊切入醫療服務部分領域,大藥房板塊切入醫藥零售領域,藥京采 板塊切入流通領域,智慧醫院板塊更是向醫療信息化及數據 AI 領域進軍,呈現平台 化發展模式。

從空間上看:
傳統醫藥產業終端主要體現為藥品市場空間,但平台型發展格局下, 京東健康提供的大健康產品供應不僅包括可實現院外銷售的藥品,還包括保健品、 醫療器械、計生用品、隱形眼鏡、健康食品等。除此之外,京東健康還可以提供以 消費醫療為主的大健康服務供應,諸如體檢、疫苗、醫美、口腔、眼科、中醫館、 康複、生殖健康等領域,呈現為虛擬化電子卡交易(最終體驗消費在對應的實體終 端)。

技術突破:數據化賦能,在醫藥產業諸多領域發揮重要價值

我們認為,醫藥產業的數據資產在精准研發、精准營銷、個性化健康管理、臨床疾病研 究、醫保控費等領域,均體現重要價值,為進一步挖掘數據服務的盈利點提供可能性。

藥物研發:AI 賦能藥物研發效率優化

在全球醫藥市場增速趨穩和仿制藥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藥企面臨加大研發投入和 成本控制的困境。難度較低的藥物靶點已經殆盡,新藥研發投入持續加碼,研發回報率 逐年下降,尋找增量和提高研發效率是在研發領域制勝的重要因素。我們認為,通過利 用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或有望更快地發現 藥物與疾病等之間的顯性關系,挖掘出一般生物化學分析技術下難以發現的隱性關系, 並進一步通過更強大的認知計算能力快速篩選出具較高活性的化合物。目前 AI 在藥物研 發中主要應用在藥物發現和臨床前階段,我們預計 AI 賦能藥物研發或有望進一步向臨床 各階段進行延伸。

AI 影像篩查:數字化及 AI 助力提升影像篩查效率

CT 影像是新冠病毒肺炎診斷的重要工具,疫情期間國內數十家基層醫院接入阿裏健康推 行的 CT 影像 AI 輔助篩查技術,使得新冠肺炎影像與普通病毒性肺炎影像鑒定工作效率 得到提升。我們認為,通過利用數字化及科技賦能,疾病篩查的效率或將得到進一步提 升,同時未來亦有望輔助醫生進行腫瘤精准診斷等,為後續的診斷及管理決策提供更多 有效信息。

手術機器人:醫療科技主導下的多學科融合數字化器械產品

手術機器人作為一種多學科交叉的醫療器械產品,以醫療+科技為核心設計理念,融合人 機交互與顯示、醫學圖像、系統軟件、機器人裝置、定位裝置等不同領域技術及概念打 造而成。手術機器人主要功能在與優化手術各環節由於人為操作可能帶來的偏差及隱患, 同時能夠輔助手術醫師進行靶點定位及其他精密操作,進一步提升高難度手術的手術效 率及潛在療效。我們認為,手術機器人作為醫療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基於大量 臨床數據的積累和分析中實現持續優化,並且進一步在臨床手術中實現價值。

未來洞察:物物相聯催生全面跨界融合,健康數據時代開啟

“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普及,大健康全域數據網絡有望形成。
我們認為,2020-2022 年,國內醫療/醫藥/醫保體系將全面進入信息化建設時代,各地互聯網醫院(平台)的 建設、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的落地、全國醫保電子憑證的應用等將為“互聯網+醫療健康” 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醫+藥+險”聯動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展望未來,隨著“醫+藥+險” 全鏈路在線化的逐步普及,人、處方、藥品、醫保等數據有望在同一網絡中集成,全面 實現醫藥產業數據互聯,醫藥產業全域數據網絡有望形成,正式拉開健康數據時代序幕。

物物相聯,大健康產業進入全面跨界融合時代。
我們認為,未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不同 在線場景有望實現流量擊穿,使得大健康數據與更多生活場景、工作場景等數據融合, 用戶的數據標簽越來越多,用戶畫像越來越立體化,使得千人千面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 務更加精准,同時隨著體現社會關系場景的流量擊穿,個人健康管理未來有望走向家庭 健康管理。此外,我們認為,物聯網的發展有望使得大健康產業進入基於“載體-技術服務”的全面跨界融合時代,無界健康管理場景為老齡化提出全新解決方案。

教育:催生線上線下融合紅利

教育旨在通過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力資本,其有效性與 以下三個因素息息相關:第一,教育資源的供給是否充足、優質;第二,教育資源的分 配是否均衡;第三,教育資源的利用是否有效。數字經濟借助硬件、軟件和相關底層技 術的應用對上述三個環節進行賦能:(1)供給方面,校內教學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校外 課程輔導的線上化方興未艾,增加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擴展了教育能觸達的邊界; (2)分配方面,以直播技術為依托的雙師課堂、OMO 等新興教學形式,使教學資源由 海外流向國內、由高線城市流向低線城市成為可能,在擴大資源流動範圍的同時促進了 教育公平;(3)利用方面,在 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加持下,千人千面的自適應學習更 具針對性,有利於改善最終的教學效果。展望未來,教育行業將進一步受益於數字化浪 潮帶來的線上線下融合紅利,深度賦能教師,讓學生獲得更高質量而公平的教育。

有效賦能:數字賦能,優質教育資源觸手可及

供給端:數字化建設初見成效,在線教育促進資源流動

數字化對校內教學的賦能,體現為課堂基礎設施的信息化與智能化。2000 年,“校校通” 工程全面實施,標志著以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為重點的“教育信息化 1.0”行動正式啟動。
根據教育部數據,截至 2017 年末,全國中小學(除教學點外)的網絡接入率達 90%,多 媒體教室覆蓋率達 83%,交互白板等教學硬件的普及和校園網等基礎網絡設施的搭建已 基本完成。2018 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標志著教育行業數字化建 設新階段的到來。新一階段的信息化發展以軟件和數據為基礎,強調數字教育資源的開 放共享,以及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在“2.0 計劃”的引導下,數據將成為重要驅動力, 通過高適配性技術工具的加持,最大化教學資源的內生價值,不斷拓展其輻射邊界。

數字化對校外教學的賦能,體現為在線平台推動下的教育資源充分流動。在數字工具的 賦能下,教育資源分發的成本大幅降低,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51 Talk 等在線教育 平台興起,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能夠觸達的邊界,低 線城市能夠享受頭部城市名師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與均衡。同時,數字經濟 的賦能擴大了教育服務作為貿易資源流動的範圍,不出國門也能接觸全球頂尖教學資源。

需求端:廣闊空間亟待開發

盡管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我國目前仍面臨優質教育資源在地區間分布失衡的現狀。
根據教育部統計,我國“985”、“211”高校多集中分布於北京(26 所)、江蘇(11 所)、 上海(10 所)等地區,其餘有 13 個省份平均僅有 1 所“985”、“211”高校。從教師供看,河南、貴州等省份 K12 階段生師比高達 16:1,優秀教學人才面臨供不應求的問 題。中國家庭對優質教育的渴求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形成矛盾,催生了對數字化賦能的 強烈需求。

另一方面,以在線教育為代表的數字化賦能創造了增量需求。K12 在線大班向學生提供 更高性價比的產品組合,滿足了高線城市低客單家庭的教育需求。此外,在線教育在時 間、空間上十分靈活,節省了大城市家長開車送孩子上補習班的時間,是一種更便捷、 更高效的課外輔導解決方案。憑借數字化技術,在線教育創造了傳統教學模式下被壓抑 的增量需求,在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的同時深化了用戶價值。

疫情加速數字化滲透

疫情影響下,各地學校、機構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通過線上方式進行授 課。疫情期間,K-12 課外輔導平台作業幫直播課移動端的周活躍用戶數峰值達 742 萬, 較疫情前均值同比增長近 800%;網龍旗下的網教通疫情期間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300 萬; 釘釘在疫情期間下載量暴增,日活躍用戶數破億。疫情在加速線上教學滲透的同時,也 對教育的數字化發展提出更為具象的要求。

技術突破:共建共享,數據驅動普惠共贏

智慧教室:“硬件+軟件”整體解決方案

智慧教室由智能終端、智慧教室軟件、智慧教學雲平台、多媒體系統等多種軟、硬件產 品組成,為學校或政府提供智慧教學整體解決方案。模塊化、靈活度較高的智慧教室可 在當地快速落地,是教育資源向相對落後的國家及地區滲透的有效形式。

網龍:
公司的智慧教室搭載 Promethean 智能交互平板硬件和 ClassFlow 等教學軟件,提 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三天內便可完成搭建,可以便捷地在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安 裝,推動教育在各個地區的普及。2019 年,網龍與埃及教育部簽訂備忘錄,計劃為埃及 建造26 萬餘個智慧教室,在蘇丹、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國家也均有潛在機會。

希沃:
公司的智慧教室搭載觸控錄播主機、數字全向拾音麥、4K 極清攝像機等數字化設 備,提供觸控錄播、遠程互動、打點評課等智慧教學功能,可跨時空滿足多個師生聽課、 觀摩需求,提升優質課程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線教育:以數據驅動,實現高質量分發與個性化教學

在線教育致力於通過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數字化賦能,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低成本、高 質量分發。隨著技術的進步,在線教育的模式也不斷演變,在直播技術的加持和 AI 賦能 下,在線教育的產品形態由圖文向交互性更強的錄播、直播形式轉變,以滿足不同學段 對教育產品服務深度及個性化程度的需求。伴隨移動終端、大屏設備的普及,用戶在利 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的同時,滿足其情景式和高實時互動的訴求,帶來更好的在線學習 體驗。通過大數據賦能,在線教育產品在重度教研的過程中不斷打磨升級。

學而思輕課:
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拓展了 APP(小屏)、智能硬件(中 屏)及 IPTV、OTT(大屏)多重教育服務場景。學而思輕課在 APP 形態外將 AI 化產品通 過 OTT、IPTV 等渠道在低線城市落地,利用較移動設備更為普及的電視大屏填補了在線 教育的新場景,既促進了教育資源在地區間的均衡分配,又提高了教學的個性化水平。

瓜瓜龍:
瓜瓜龍是針對 2-8 歲孩子的在線教育產品,借助 AI 動畫情景和真人教師授課模 式,打造充滿趣味性的兒童啟蒙課程。借助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瓜瓜龍為孩子規劃 遞進式的學習路徑,打造五步母語教學法,進而達到個性化地訓練孩子思維的目的。

美術寶:
美術寶是在線 1 對 1 美術繪畫教學機構,課程體系涵蓋創意畫、國畫、色彩、 動漫等領域,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定制專屬化培養方案,同時擁有專利攝像頭和 AI 透視算 法,解決了移動設備終端在教學直播場景中產生的透視、變形等一系列問題,還原線下 授課場景,以在線教育的形式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未來洞察:融合創新,千億市場再迎增長紅利

從教育的核心目的來看,如何在教師隊伍數量、學生時間精力、學校教育經費等條件的 約束下,最優化教育效果、最大限度提高受教育者的人力資本,是教育體系未來演變的 內在邏輯。根據中金研究部測算,2018 年財政經費中教育信息化支出超過 3,600 億元, 未來數字化技術將順應教育變革的三大趨勢,深度賦能,進一步提高教育系統的效率。

趨勢一:個性化趨勢,提供千人千面的教學體驗

正如成語“因材施教”所表達的,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職業潛 能各有不同,針對性、個性化的培養模式更能開發學生的潛能,提升最終的教育效果, 目前模式化、標准化傳統線下大班教學所篩選出來的實際上只是最適合該種教學模式的 學生,從整個教育系統的角度來看效率較低。一方面,幾十人大班上課的模式下,教師 難以細致跟蹤到每個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在數字化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之前,采集、 分析每個學生的數據並對應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提供針對性課程,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數字化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得低成本、高質量提供個性化教學方案成為可能。
例如,科大訊飛的自適應學習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形式之一,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 反饋,向學生推薦最優化、最具效率的學習方式,創造千人千面的教學體驗。在未來, 教育的模式將是“標准化教學”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標准化教學以較優的成本模 型滿足具有共性的、基礎性的學習需求,而個性化教學則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在學習時間 規劃、學習內容推薦等方面發揮作用。

趨勢二:融合趨勢,多形式多路徑達到教育目的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線下教室教學,教學工具主要是文字教材、講義,形式相對單一,時 間上要求學生有整段空閑時間,空間上局限於教室。實際上,這只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多 種形式中的一種,未來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不同教育形式和路徑有望相互融合,構建 出綜合、豐富、靈活的教育體系。

第一個典型例子為 OMO(Online-Merge-Offline),指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互結合,部分 課程或教學環節在線下進行,部分在線上進行,兼具線上與線下的優勢,目前好未來、 高思、精銳均宣布發展 OMO 業務,發改委也於 2020 年 7 月提出“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 態化融合發展機制”。第二個例子為網龍旗下的 Jumpstart,主打兒童教育遊戲,融合教 育與遊戲,打造寓教於樂的兒童學習方案。

趨勢三:賦能教師,“人”與“技術”各有所長

數字化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最終結果不是取代教師,而是為教師賦能,讓教師從繁雜、 機械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花在擅長的工作上面。

數字化技術適合應用的工作可以總結為三類:1)數據型工作,即采集大量數據並進行快 速分析與應用;2)機械重複型工作,如根據答案批改學生考試試卷,客觀題部分已實現 自動評分,主觀題部分仍需要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技術進行賦能;3) 資料儲存型,如將不同老師的課件進行匯總共享。相比之下,教師更擅長從事創造型、 情感型、研究型工作,這些工作沒有格式化的程序或要求,需要更多依靠人的主觀能動 性。讓人與技術“各司其職”地去做自己擅長的工作,整個教育體系的效率會得到提高。

傳媒:數字經濟賦能文娛產業升級

在文娛行業,數字經濟賦能具有以點帶面的特點,
即首先通過對文娛行業的某一環節、 尤其是線下的薄弱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進而逐漸滲透至行業上下遊,打通線上和線下 場景。其中,電影產業和廣告營銷行業的數字化改造效果突出,數字經濟在這兩個細分 行業中實現了對線下場景的賦能。數字化賦予電影行業積澱海量且多維度的用戶數據的 能力,並滲透至全產業鏈,針對制片、宣發和排片等環節提供重要需求端數據,更有效 對接內容供給與娛樂需求的匹配;而數字化賦予廣告營銷行業在定向技術、交易形式、 產品形態、廣告載體四個方面打通線上線下的營銷場景的能力。在行業數字化改造的基 礎上,數字經濟還進一步升級,一方面在產品端推動文娛內容形態的迭代升級,例如在 線音樂行業;另一方面在生產端提升生產效率,例如出版行業。在技術端,亦出現了專 業的數據服務商。數據服務商主要負責技術突破和數據積累,並基於已有的數據和技術 基礎,幫助傳媒各行業進行數字化,以數字賦能文娛產業。

有效賦能:文娛產業的數字化改造與升級

數字經濟賦能,打通線上線下文娛場景

案例一:電影行業的數字化改造

2019 年電影在線售票系統滲透率達 84%,互聯網平台沉澱海量且多維度的用戶數據
。在 線售票幫助沉澱海量、多維度的數據,包括平台自身的交易數據、用戶瀏覽和互動等行 為數據,並能夠實時獲取並更新票房統計數據。根據藝恩數據,2019 年我國含服務費的 電影票房規模為 636 億元,院線觀影人次為 17.19 億。而在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進程 中,移動支付普及率高疊加互聯網巨頭的大力補貼促進新服務加速滲透,在線電影票務 正是其中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也成為全球在線電影票務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根據貓眼研究院統計,2019 年我國電影購票線上化率為 84.4%。目前,在線電影票務行 業形成貓眼娛樂和阿裏巴巴旗下淘票票雙寡頭的競爭格局。以 2019 年全年電影票務總交 易額統計,貓眼娛樂的市場占有率超過 60%,位列在線電影票務行業第一。

數字化滲透賦能電影全產業鏈,打通線上線下共同發展。
一方面,用戶“想看”、購票等 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