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8日 -
:
職場手記
優質創作者
被互聯網所
拋棄
有人說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互聯網變革,改寫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帕累托最優,每個人都在不產生損失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收益。
誠然,許多人在互聯網變革中獲得了足夠的收益,有人憑此改寫了命運,有人憑此實現了目標,最不濟的也體會到了互聯網所帶來的便捷生活。
喊出帕累托最優的人、支持帕累托最優的人,忽略了一個被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所邊緣化的群體,也就是我們的父母與他們的父母。
我們贊美互聯網,他們被互聯網所隔絕。
01 隔絕
手機與電腦,是聯通互聯網的兩個重要載體,許多人從小便開始接觸、學習與體驗,在成年後,自然獲得了更為深刻、熟練的使用能力。
年輕人憑借互聯網的運用能力,使他們擁有更為廣闊的信息獲取渠道,也可以見識到世間更多的風景,甚至於說在踏入職場的第一刻開始,他們便擁有“碾壓”先輩的能力。
先輩們不得不面臨互聯網帶來的勞動力變革,他們不得不迫使自己重新學習整個互聯網體系,並從中獲得與後輩相較的基礎競爭力。
這雖然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但相較於那些已經退休,已經失去學習動力的老年人來說,他們是幸運的。
因為互聯網已經徹底將那些老年人,拒之門外。
02 不便
每個人都會經曆一個布滿絕望的場景,那便是教會父母使用電子產品,或是外賣、或是地圖、或是打車。
從一開始的充滿耐心到漸漸地不耐煩,伴隨著幾句爭吵,以父母將手機仍在身邊,作為最終的結束。
我們安慰自己,父母這個年紀即使是不會使用手機,不會使用各種app又能如何?畢竟這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隨著菜攤老板逐漸不再准備零錢,隨著銀行排起清一色的老年人長隊、隨著許多服務點的撤離。
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正在不斷增加。
對互聯網的
主動遠離
互聯網拋棄了老年人,但並不是全部的老年人,甚至於我們可以說有一部分的老年人,也可以熟練的使用各種電子產品與其附加的軟件。
同樣的年紀甚至是近乎相同的生長環境,為何會在一個群體中塑造出兩種截然相反的行為表征?
這其中的緣由,則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01 心態
不同的老人,即使是在相同的生長環境中,也會出現不同的心態,而心態則決定著一個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
心態的開放與否,決定了老年人對新鮮事物的看法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這影響著一個人對新鮮事物是否會具有學習動力。
如果老年人認為科技的變化將為自己帶來更舒適的生活,那麼則會產生相應的驅動力,對電子產品的每一步細微的掌握,都將使他們獲得成就感。
而這種成就感會不斷激勵他們繼續探索與學習。
02 圖式
老年人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這個過程中披荊斬棘的度過大半生,其所擁有、掌握的經驗,便是他所引以為豪的事物。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已經基本固化,他們希望世界按他們壯年時所認知的那樣繼續發展。
任何世界的變化,對他們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成本,因為這意味著他們需要重新認知變化後的世界。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以往的經驗無法再起到任何的作用,因此對他們來說,順應變化的成本是遠遠高於抵抗變化的。
正如英國科幻作家所說的“科技三定律”那樣:任何我出生時已有的科技都是這個世界稀松平常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任何在我35歲以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因此許多老年人本能的在抗拒互聯網所帶來的變化。
03 自尊
老年人抵抗互聯網所帶來的變化,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一部分因素則是來自於學習場景的影響。
許多成年人子女在教老年人使用電子產品時,情緒往往會具有較大的波動,並伴隨“這麼簡單你都不會”的埋怨。
這對一個經曆過多年風風雨雨的老年人來說,是很難忍受的,原因在於來自於子女的埋怨,則使老年人產生最難以接受的一種認知。
老年人很難平靜的接受隨著自己老去的機能下降,子女的埋怨使他們清晰感知到自己記憶力、理解能力與往日無法相較。
但這種自然的衰老並不是通過個人的努力便可以抵禦的,子女的這種埋怨並無助於老年人思維的激活,反而會使他們產生痛苦。
自己真的老了。
未來的
我們
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到,科技對世界的每一次改變,都將會淘汰一部分無法跟隨的大眾。
現在是我們的父母正在落後於時代,我們或許會很難理解、不可思議為何他們會無法掌握在我們看來那麼簡單的操作。
但沒有關系,人都會老的,或許現在的他們便是以後的我們,我們誰也無法保證,隨著自己的老去,不會墜入與父母同樣的窘境之中。
甚至於,未來的我們將面臨更為艱難的處境。
01 停滯
抗拒的心態、固化的圖式、敏感的自尊,這三點使得老年人無法接受科技發展帶來的新鮮事物。
而這三點,同時也是許多職場人成長停滯的原因,具備這三點的個體,在職場中並不占少數,甚至於可以說大多數人都具備著三點特質。
而這三點特質,不僅會使我們在老年後無法適應時代變化,更會使我們在現如今的生活、工作中止步不前。
對於每一個人、每一個職場人來說,想要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則需要去認識、掌握、解決這三個問題。
02 抗拒
抗拒的心態、固化的圖式、敏感的自尊,這三點是對現實變化抗拒背後的原因,而在這原因之中,則是對自我認知與社會評價上的看重。
敏感的自尊:
我們之所以會產生敏感的自尊,在於我們不希望自己所賴以生存的能力,由於無法適應時代變化而消退。
因為能力的消退,意味著我們逐漸喪失了在這社會中維生的基礎,這是一件很難令人所接受的事情。
我們可以選擇主動的接納並作出相應的應對,但更多的人選擇了拒絕應對,從而使他們的自尊感下降,無法再接受任何相左的看法。
固化的圖式:
之所以會有敏感的自尊,在於許多人對自己的能力持有自信,當外界變化時,其堅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應對這種變化,並不需要去順應變化。
過往的能力與經驗對事物形成了固有的認知,而這些認知隨著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從而形成了固著。
即使是現實再為相悖,我們也堅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抵抗變化。
抗拒的心態:
最終我們對事物的變化持有抗拒心理,而這種抗拒心理並非是一種理性的利弊分析,而是一種出自於我們內心追求舒適的渴望所形成的防禦方式。
我們抗拒變化,對變化嗤之以鼻,也就不需要去考慮如何順應,不需要考慮如何精進自己的技能與能力,也就無需付出努力。
03 應對
不論是面對我們的父母,或是我們自身,都應該找到一種順應變化的方式,找到一種可以讓我們心甘情願順應變化的方法。
許多人盡可能的在保護著現有的利益,竭盡所能確保自己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而變化必然意味著一段時間的利益損失。
這是一種短見行為,因為變化會使社會資源重新分配,雖然在重新分配的過程中會有短暫的利益損失,但長遠來看,獲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一批順應變化的個體。
父母聚焦於現有的資源,認為憑借自己所掌握的已經足以使自己生活足夠舒適,但長遠來看學會電子產品的使用,會使她獲得更好的生活。
正如我們在職場之中一般,當我們所處崗位的技能面臨變革,我們是選擇與父母一般抗拒,還是主動的改變?
勝負便在這一瞬間。
父母作為子女的引領者,在接受子女的教導時,很容易產生“自己老了”的感受,從而引發對電子產品的抗拒。
另一方面,父母也很難理解在學會電子產品後,會獲得如何的生活品質提升,因此對於父母來說,是沒有足夠動力驅動學習的。
我們正如父母一樣,也會在面對新鮮事物時產生抗拒,而想要未來繼續享受科技帶來的生活變化,則需要聚焦於遠期變化與收益,才能產生驅動力。
至於父母,相較於教會他們使用電子產品,或許我們可以成為他們的“電子產品”,給他們更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