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普通人實現財富增長最大的機會!多數人變有錢,都是這套邏輯……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04日 -
:        
 

正和島

多少收入水平才能在國內稱之為中產?有個說法是年家庭收入65萬元以上。

據說中國目前新中產目前平均年齡大概是35歲左右。我個人覺得這個數據有點問題,因為三四線城市60萬收入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而強一線城市,這個收入水平還是有些壓力。但是我覺得這個定義可以模糊一些,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相對有錢和相對自由。

如何提升自己的財務收入水平,幾乎是現在當前全社會關注的問題。要討論如何暴富,其實財富的變化是可以有規律的,有果必須有因,想邁入高階的新中產階段,一定有其原因,不可能天上掉下來錢。

多數人能變得有錢,本質上背後還是有一些能夠去找到的規律的,今天我們來展開講講,新中產的財富演變趨勢到底是怎樣的。

01

新中產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去研究一些有錢人的財富變化軌跡,思考錢到底怎麼來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從這個邏輯中,是可以看到幾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的身份以及他們從事的職業是有明顯的變化趨勢和分類傾向性的。

先說一組數據,胡潤每年都有財富排行榜,已經連續發了九年了。有一組數據挺有意思的,雖然有一定局限性,但多少還是有一些代表性。


報告中調研樣本中資產千萬級家庭,他們有幾個特點:


1、這些人中60%的人是企業主,2019年比2018年多的5%也是因為做企業。這些家庭資產過千萬了,家庭資產中企業資產肯定占比超過65%。意味著過去20年能積累下財富的人主要還是商業從業者,或者說是做生意的人。

2、第二大群體是金領,占了20%,主要指的是大型企業或者跨國企業的高管,因為有年薪、有股權、有分紅,所以能變成高收入階層。還是做商業的人,但是不是老板。

3、第三大群體才個人投資者,占了10%,包括股市、房地產,各種專業的投資者,可能還包括拆遷戶,這類人比2018年減少了5%。這意味著做投資可以變富有,但是這個難度不小。

4、剩餘10%是的高級專業性人才,就是可能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比方說醫生、律師、咨詢,是這些領域中高精尖級別的人才。這些領域最高收入的可能會在這個水平。這類高級專業人才還包括一些專業技能者,比方說直播網紅。

5、如果從資產過億
的家庭中去比較,高級專業人才和金領就少了很多,只有企業主以及個人投資人;這說明如果要資產過億,幾乎打工是比較難了,甚至只有一技之長都比較難。

02

作為個人的財富收支模型是怎樣的?

從以上邏輯中,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一下,其實作為一個中產階級,收入來源是可以有模型的:

從這三個大類分類中基本就能看出來,個人收入主要其實是5個來源:1)勞動薪酬;2)勞動溢價;3)投資收益;4)經營收益;5)借債來源(這個相當於是短期資金增加,但長期是要償還的);


所有的人的個人收入其實都是能從這6個方向去分拆。

在中國,年收入只要達到20-30萬,就可以脫離無產階級了,中國88%的人都沒達到這個水平。這個水平也不算特別高,大概一個月的收入大概對應的15000到20000元,大多數在一線城市的人是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的。在二線城市,如果達到這個水平,生活會非常從容。

打工能獲得的薪水其實是有限的,所以假設年收入要超過500萬,跨過中產階級邁向資產階級,基本上就超過了中國99%的人。
但是年收入超過500萬的人基本上是有明確的生意分紅或者股權的,靠個人勞動力付出是很難到達這個水平,必須依靠生產資料。

如果還想要收入更多,如果你想每年掙500萬以上,則必須是風口行業,有一門穩定的生意或者去上市,會是概率比較大的事件,至少你要能在一個大公司成為核心股東。
這樣勞動溢價的部分就可以實現資本化的收益,體現為股權激勵的股份上市退出了。這個其實就是中國現在當下整體的財富結構水平和收入來源水平。所以說中國30年前那樣做做小生意就能暴富的階段已經徹底過去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做投資,在具備了一定的原始資金為條件的情況下,通過投資收益,是有可能大幅提高自己的財富水平的。但是投資的本質是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收益,所以投資最大的特點是收益不穩定,且有可能還會造成虧損。既然不穩定,所以做投資的特點是脈沖式的收益,而非穩定收益,大家都在巴菲特過去連續30年在25%以上的複合收益率,但其實巴菲特也是脈沖式的,平均下來是這個水平。

所以如果想成為相對高淨值人群,剛才說的5個要素中,其中三個就非常重要了:第一,勞動溢價;第二,投資收益;第三,經營收益。

第一,勞動溢價。本質上還是看你的工種以及你的專業能力,能不能成為行業中的稀缺工種。可能你做的是一個很多人參與的行業,但是你能做到頂尖,或者你在相對勞動力比較稀缺的行業,過去十年的移動互聯網是這種行業的典例。比方說月嫂、植發、醫生,微商,做得好的,稍微頭部的,基本上都是百萬級收入。如果你在這樣一個環節上,是能享受充分的勞動溢價的。另外,比方說你成為了某領域的專家,或者是能夠共擔風險的經營高管,那勞動溢價都會比較明確。更重要的是,能否把勞動溢價轉化出資本價值,換來的股權收益能夠持續分紅或者上市變現,這也是我一直在說的職業生涯的資本化;

第二,投資收益。投資收益的關鍵是你能否抓住每一輪資產價格大幅變動的機會。比方說07年,15年的大牛市你抓住了,且沒有虧掉,或者是你在2005年之前買入了房地產,或者2010年在某一些地方買入了低估值的房產,可能抓住了這波投資收益機會且守住了財富,可能變得比較有錢。

第三,經營收益。核心的時間參與了核心的生意機會。比方說2000年之後的外貿,10年之後的大基建,甚至10年之後做了一些比較穩定的小生意(甚至20年前有人投資店面旺鋪,有人辦廠,有人接工程,都是此理)。

所以你要晉升中產階級,最關鍵的事情就是你能否首先完成勞動溢價。
因為有勞動溢價,才有專業立足之身。要是沒有專業力立足之地,可能就沒有辦法拿到原始資本,父母給的就不算了,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有了原始資本,才能討論投資收益和經營收益。所以能否建立起自己的薪酬議價能力,以及能否抓住投資機會並且守住投資,不會掙完一把就虧損,獲得穩健的經營收益,不會出現賠本。如果這幾件事情都完成,或者三件事情抓住其中之一,成為中產就是比較大概率的事件。如果還想實現財富的第二次重大飛躍,其實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有重大行業性的機會,產生了明確的短期供求關系的極大差異,要麼就是短期之內完成了上市,有錢人都是這麼來的。

03

對於個人財富,有哪些啟示與借鑒?

以上的邏輯看似簡單,其實對我們要如何過好一生,如何當好一個中產,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如果生對了地方,生對了年代,對財富增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來說你要生對了的家庭,那可能對有錢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決定了你能否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時機,正確的機會,然後以一個沒有負擔的狀態進入正確的方向。比方說你去參與了房地產,參與了互聯網,參與了醫療,這些行業可能都是這個過去20年最掙錢的行業。尤其更重要是你重傷了,如果一旦從商了,尤其是剛才我們的數據,可能80%的有錢人都是跟商業比較相關的,而且這種收入是比較穩定的。

(2)不同年代的人,財富增值的主要方式不同。
60後經濟體制轉軌,靠做生意就能賺很多錢;這種機會80後90後是沒有的,但是80後90後有參與股權激勵的機會,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靠之前的基礎設施完備了之後才的機會,這種機會一定得靠有足夠的上市公司,有資本市場,有完善的法律…00後靠什麼?說不定是靠區塊鏈。每代人的使命是不同的。

(3)真正靠投資發財的人其實不多,至少沒有想象中的高。
尤其資產的波動還很大,不是穩定收益,所以經常看到是突然有一年大家都掙錢,再過兩年大家都很不掙錢,本金都虧掉了。所以要建立一個基礎認識,如果有賺錢能力,讓錢穩定的省錢這件事情,可能會比用一筆錢不斷去追求超額暴富收益來的靠譜的多。前者更像是一個企業每年穩定收益之後還有增加的理財收益,後者更像是僅存的那10%的暴富者,千萬不要默認為自己是少數特別聰明的人。大多數人都是平均水平而已。

(4)對於收入的三個關鍵要素,其實是有先後的時間順序的
。尤其對80後來說,因為從0-1的機會沒有了,已經被60後70後的草莽創業時代幹了,所以80後大多數是先去一個大平台打工積累能力和資源,所以應該先積累高溢價勞動能力,通過積累之後有了一定的機會,能夠把高溢價能力去參與風口行業,或者是參與資本化浪潮,獲得一把相對比較高的資金資本的放大,最後回歸穩健性收益。要麼有比較穩健的經營分紅,要麼有比較穩健的理財回報。基本上到了這個後面這個階段,一旦過了暴富心態的話,比較穩健,反而是財富增值比較順暢的。

(5)要做好一個新中產,其實是可以規劃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三條曲線目前是什麼樣的:第一,勞動溢價曲線;第二,經營收益曲線;第三,投資收益曲線。

同時可以評估一下開支曲線:固定資產開支和學習成長開支,生活質量開支,未來進行投資建設。

04

結語

最後,大家可以猜猜,其實有錢的人最大的開支是什麼?

這個點你可能很難想象,真正對於有錢人來說最大的開支不是房子,不是社交,不是消費,不是吃飯,甚至不是教育,最大的支出是來自於稅收成本。

對於高級中產階級來說,最大的成本是稅收成本+通貨膨脹的成本。這兩個事情也是消滅中產的主要方式。這是你最不容易看到的,甚至不進入你的生活成本中,但是它是每年在你的每一筆食物中都會產生負向影響一種積累。未來持續30年,你想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

全球範圍,日本、加拿大、美國、歐洲都是這樣。我們研究過日本,日本基本上二戰過後進入創業階段,帶來六七十年代那波企業崛起,之後產生的企業主和股東占據了整個日本超富裕社會的80%的人群,而且明確存在新老交替問題。日本現在為了去緩解整個國內的財富分配不均和過度集中問題,就開始進行兩件事:

第一,較長期超低利率。一旦超低利率,通貨膨脹率一定會在利率之上。

第二,稅收。最大的兩個稅種,一個是消費稅,一個是遺產稅。

其實對有錢人的稅收是非常重的,每一筆支出都在收稅,每一筆收入都在收稅,每一筆財富的傳承都在被收稅。從總量來看,他們最大的成本其實是通貨膨脹和稅收開支。這就導致日本90年代之後出現了一個明確的現象,家族式資產的國際化和GNP增長,GDP不增長的現象。本質上就是因為國際化節稅,這對當時日本稅收結構形成了對沖。

日本是這樣,美國是這樣,歐洲是這樣,加拿大是這樣,中國我認為馬上也會是這樣,中國現在已經加入了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共同申報准則。未來跨境避稅會是比較難的。

我認為未來對於新中產來說,要具備的方法以及成為新中產之後需要注意的問題就值得思考,你可能面臨稅收成本和通脹這兩件事情。

所以,未來基於家庭的長期財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原價365元,限時特惠99元!關注正和島百家號,點擊下方鏈接購買《曾老師的資本觀察》查看詳情版,每周帶你看懂一個商業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