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04日 -
:
瀟湘晨報
瀟湘晨報官方百家號
聯合中心劍指世界一流開放研究平台
據介紹,天基遙感觀測是追蹤並評估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及其影響的主要手段之一,對監測、理解和預測全球變化至關重要。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是利用衛星(天基平台)對全球變化各要素進行觀測和探測的系統。聯合中心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中山大學均實體化運行,分別依托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和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開展各項工作,接受雙方的共同管理,在學術委員會指導下開展人才隊伍建設、科研項目培育與各項科研管理工作。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主任陳泓表示,聯合中心致力於建成世界一流全球氣候變化空間系統論證、科學載荷與應用的開放研究平台。未來將在天基衛星觀測領域,重點發展全球變化衛星,積極謀劃推動中國的通量衛星和冰衛星的觀測計劃,開展數據分析和模型模擬等研究工作。同時依托三極國際大科學計劃等項目實現科學研究、航天工程融通發展,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保持長期與連續的對地觀測,制定更高觀測能力的天基觀測發展規劃。
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表示,聯合中心是中山大學與航天工業部門進一步深化合作的舉措,今後將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學術前沿”的辦學思想,發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中山大學在相關領域的優勢,構建科學、技術、工程緊密耦合並面向國際開放式的作研究平台。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山大學在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研制中的全新嘗試。這種科學家和工程師攜手努力、共同推動衛星研制的模式應當大力推廣。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的發展將助力中國全球變化研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聯合中心要弘揚錢學森等老一輩偉大科學家精神,加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基礎研究,積極探索全球生態環境監測的國際科學計劃,把中心建設成為人才輩出的搖籃。”徐冠華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楊保華副總經理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中山大學的合作是強強聯合,有助於整合雙方優勢力量,突破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中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實現雙方跨越式發展。”
首顆極地衛星密切監控北極海冰變化
而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研制的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是一顆具備全極化工作模式的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運行於720公里高度的晨昏太陽同步軌道,可以實現北極大多數地區每兩日的重複觀測。
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介紹,這顆極地衛星由中山大學負責設計,衛星發射升空後可實時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海冰融化情況,並實現全球數據共享。
“這顆衛星具備全球觀測能力,但我們重點關注北極海冰變化。”程曉說,“與其它國際類似衛星相比,該衛星能對北極大部分區域做到24小時內重訪,觀測精度和頻率都將優於現有極地衛星的水平。”
多位專家表示,極地衛星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衛星能夠准觀測北極海冰變化,為海洋災害、環境災害提供支持。同時基於對北極海冰融化准確觀測,判斷航道是否暢通,商船就能快速通過航道,衛星將為航道安全保障提供重要數據。
羅俊表示,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是中山大學與航天工業部門開展緊密合作的深化,希望聯合中心構建科學、技術、工程緊密耦合的衛星研發新模式,積極推動全球變化系列衛星計劃變為現實。
據了解,近年來,中山大學在航天與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布局了物理與天文、航空航天、電子通訊、測繪科學與技術、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等學院,這些學院為中山大學牽頭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中山大學在全球變化研究領域已形成了從數據、機理、地球系統模擬、到社會服務的體系,總體居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