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中科院團隊:空間站科學實驗櫃承載比實現大幅提升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04日 -
: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官方帳號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舉辦“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第二季)優秀作品交流分享會,主辦方與分享講述代表合影。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集成技術中心副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總體主任設計師張璐2日說,為了減輕空間站科學實驗櫃重量,該團隊進行了上百次的力學分析和試驗,研究合金材料複合碳纖結構的新形式,實現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的承載比大幅提升,由國際上的1:1提升到了1:4。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當天下午舉辦“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第二季)優秀作品交流分享會。張璐代表承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研制工作的年輕團隊以《十年磨一劍 今朝試鋒芒》為題分享微視頻故事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三位巾幗科學家講述人張彌曼院士(中)、鐘瑾研究員(左)、仲乃琴正高級工程師在活動結束後合影。 孫自法 攝

他介紹說,空間站的科學實驗櫃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成果產出的載體和平台。如何研制好、利用好科學實驗櫃,滿足各領域科學實驗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是他們和廣大科學家團隊一直不懈努力、想去和必須要去解決的問題。

一個科學實驗櫃,高1.7米、寬1.1米、深0.9米,雖然不大,但涵蓋了結構、機構、氣液制冷、供配電、高速通訊、航天工效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其複雜程度不亞於一顆衛星。同時,它還需要滿足包括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物理等8個學科領域30餘個研究主題的數百項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的研究需求。

張璐表示,科學實驗櫃的研制要用最小的重量代價搭載最多的科學載荷,同時還得滿足後續十年的科學實驗需求。所以,中科院團隊從實驗櫃研制初期就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不僅要做到現在的國際一流,還要保證十年後不過時。通過“十年磨一劍”的努力攻關,該團隊在實現科學實驗櫃承載比大幅提升的同時,還突破科學實驗櫃核心組件流體回路系統關鍵技術。今年“十一”期間,已成功交付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3個實驗櫃。

張璐代表中科院科學實驗櫃團隊做主題分享。 孫自法 攝

這位年僅35歲的科學家指出,中科院科學實驗櫃研制團隊年輕的“85後”“90後”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對每一個工藝、每一項測試和試驗都做到全面覆蓋,遇到問題反複測試,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產品性能的細節,“有人一天十幾個小時都像釘子一樣‘釘’在實驗室的椅子上,這樣的釘子在我們團隊有很多”。他認為,憑著這種對空間科學的執著追求,“我相信我們必將實現我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由跟跑、並跑向領跑的重大跨越”。

當天分享會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過程工程研究所杜昱光研究員、微生物研究所鐘瑾研究員和正高級工程師仲乃琴,還分別分享講述了《失落的古魚王國》、科技抗疫《召必回 戰必勝》和《為了農民的微笑——科技精准扶貧一線的巾幗女傑》等優秀微視頻作品背後的動人故事。

據了解,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展示活動(第二季)共收到65件作品,涉及基礎前沿領域創新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科技扶貧與美麗中國建設、在疫情防控中彰顯科技力量、科學家精神傳承和弘揚、青年科技創新創業者、科技支撐保障體系建設等主題,其中七成以上作品展現中科院重要科技創新進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