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東北第一城遼陽的歷史文化風貌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1日 -
:       
 

京慕雨Jingmus

作家,優質創作者

遼陽,古稱

襄平

遼東城

,是

遼寧省

地級市

,國務院批複確定的中國以

石化產業

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

遼中南地區

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474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3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3.1萬人,城鎮人口114.27萬人,城鎮化率62.41%。

公元前300年戰國時期

燕國

將領秦開早年在

東胡

人質

,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迫使

東胡

北退千餘裏,還曾渡過

遼水

進攻

箕氏朝鮮

,直達

滿番汗

(今朝鮮

清川江

以西大寧江流域

博川郡

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裏。燕國置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五郡,修築

燕長城

。其孫子更是名滿天下的的戰國末期燕國武士秦舞陽亦作

秦武陽後被

燕太子丹

找到。後於公元前227年(此時

歲數

不詳)隨

荊軻

赴鹹陽刺

秦王

,後來事敗,荊軻被殺,

司馬遷

在《

史記

》中,並沒有交代秦舞陽的下場。

說道這燕國太子丹,在這遼陽可是有一個民間傳說了!

01

太子丹和太子河的傳說

太子河是

遼寧省

較大河流之一,位於遼寧省東部。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太子河地名來源於戰國時

燕國

太子丹

。渾河支流,其上遊有二源:北太子河源出

新賓縣

南,南太子河源出本溪縣東,在北甸附近匯合後,西流

本溪市

遼陽市

,至

海城市

三岔河附近注入大遼河,大遼河流經營口市區注入渤海遼東灣。長413公里,流域面積13883平方公里,流量106立方米/秒,落差463米 。

太子河古稱

衍水

、大梁河、梁水。

燕太子丹

逃亡於此,故名太子河。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

南支的源頭在

本溪市

本溪縣

東營坊鄉

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

撫順

新賓

滿族自治縣

平頂山鎮

鴻雁溝。

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經由本溪縣、本溪市區,到燈塔市

雞冠山鄉

瓦子峪村進入

遼陽

市境。

由雞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經安平、西大窯、沙滸、小屯、望水台、沙嶺、黃泥窪、柳壕、穆家、唐馬寨等18個鄉鎮,至唐馬寨出境,經鞍山

海城

三岔河

遼河

,由

營口

入渤海。

太子河全長353.4公里,流域面積13720.7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立方米。

衍水一詞可謂在遼陽百姓心中家喻戶曉,而太子河更是被遼陽市市政府定位為歷史文化風景區而保護起來!現在成了百姓休閑娛樂的必備之地,更是見證了這做歷史文化名城的最好獎勵!

02

太子河的名稱爭論

衍水

是太子河的古稱,兩千多年來,這一稱呼久盛不衰。

秦以前,太子河被稱作“衍水”,《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李信條記載:秦始皇在滅亡了韓、趙、魏之後,擊敗燕王喜。“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史記·刺客列傳》中也記載“秦王大怒,……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日:‘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同樣的記載也出現在《

資治通鑒

》中,始皇帝下二十一年冬十月條“王翦拔薊,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東保遼東,李信急迫之。代王嘉遺燕王書,令殺太子丹以獻。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斬丹,欲以獻王,王複進兵攻之。” 那麼,衍水的名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典籍無載,唯見《本溪史話》“太子河史話”中這樣記載道:“太子河古稱衍水。在春秋戰國時期,太子河流域一帶地區被稱為衍,為東胡族控制,是以河稱衍水。後因燕太子丹被秦將追殺逃亡於此,故名為太子河。”在這裏,作者似乎對衍水的由來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但遺憾的是,文中並未指出這一由來的出處。

大約一萬年前,更新世晚期的末次冰期結束,全新世降臨。此時,冰川退縮,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3000年的中全新世時期,即“中國全新世大暖期”,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3℃,比本世紀高3~5℃,降水大量增加。由於氣候溫暖,冰川融化,往往形成災害性的洪水,稱為冰川消融洪。大量雨水的出現,導致河流暴漲,而在地勢低窪、河道屈曲的地方,往往就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或者內陸湖。

當太子河繞過今遼陽城北,由東北流向西南方向進入遼陽西部平原地區,這裏恰好是遼河平原的東部。此處地勢呈北高南低狀,且平均海拔低,河流比降減小,造成水流緩慢,流淌不暢,形成湖池狀。遼陽境內小北河鎮、黃泥窪鎮、沙嶺鎮、唐馬寨鎮、穆家鎮、柳壕鎮至今仍不時遭受太子河水的洪澇災害。黃泥窪的名稱顧名即可思義;唐馬寨鎮平均海拔只有14米;穆家鎮被稱作“遼陽南大洋”,最低點海拔僅有4米;柳壕鎮素有“兩邊澇”之稱。上述地區為遼陽境內太子河流域地勢最為低窪的區域,上文記載“襄平縣淡池”,此處是其一部分應無異議。此後,包括襄平縣淡池在內的下遼河平原地區,隨著上遊降水量的逐漸減少、河流泥沙的不斷堆積以及水分的自然蒸發等原因,到西晉末期湖池幾近枯竭,變成澤國,被史家稱為“遼澤”。歷史上關於“遼澤”的記述不乏其例。《舊唐書》就有如下記載:“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從征高麗,及師旅至遼澤,東西二百餘裏泥淖,人馬不通。現藏於遼陽市博物館、1972年出土於喇嘛園的一件戰國青銅戈上,一面有“□造杜陽”的銘文,另一面的銘文則為“衍”字。

還有一說是《方輿紀要》雲:“‘燕太子丹逃予衍水,故名太子河’誤矣。”“光緒十年,有人取土掘得明孫磐母曹氏墓碣,雲在代子河南,‘代’、‘太’音相近。”作為官方史書的《遼陽縣志》記載。孫磐,遼陽人,《明史》有傳,“登弘治丙辰科進士,出知山西陵川縣事。”其母曹氏,為曹俊之女,曹俊即《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二世祖,是曹氏真正的入遼始祖。作為進士的孫磐,當不會把太子河誤寫作代子河。那麼,代子河的名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只要細細考究就會發現,《遼陽縣志》所謂“太”、“代”音相近,太子河是由代子河轉來的說法才是真的“誤矣”。春秋戰國時,周天子之嫡與諸侯王之嫡皆可稱太子,所以,燕丹可以稱為燕太子,但到了漢代,對王侯之嫡的稱謂發生了變化。班固《白虎通·爵》:“漢制,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諸侯王之嫡稱代子。’後世成因之。”由於受程朱理學的影響,明代的正統觀念是很強的。既然奉周秦為正朔,作為戰國七雄的燕國,當然只能是王侯一級的國家而已,對太子丹也就不得不舍棄掉太子的名號而稱為代子丹了,而太子河則自然應稱作代子河了。太祖葬太子於河濱,後人遂以名河。”此處傳說自不必以為然。《遼史》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神冊元年(公元916年)立耶律倍為皇太子,天顯元年(公元926年),契丹大軍滅渤海國,改名東丹國,又以耶律倍為人皇王,對東丹國進行統治。耶律阿保機死後,耶律倍弟耶律德光繼帝位,猜忌耶律倍,乃遷耶律倍及渤海遺民大族於遼陽,並派人進行監視。耶律倍極為不滿,兩年後投奔後唐。當地人非常同情耶律倍的不幸遭遇,但由於當時的特定環境,人們不能明確表達這種同情,又因為習稱他為遼太子,加之人們內心對於燕國太子丹的懷想,遂以“太子”名河,民間遂稱梁水為太子河。千百年來,由於戰國時燕太子丹藏匿於衍水之中,在中國一部恢弘的歷史大劇即將落幕時,演繹了千古絕唱,聲望遠遠超過了人皇王耶律倍,成為遼陽歷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因而,導致了今天的人們往往只知道太子丹,卻忽略了耶律倍的存在,而將太子河得名的光環僅僅罩在了太子丹的頭上。

此外,清末遼陽房毓琛有《大雨後聞太資河水漲驚作》詩,其“太資河”稱謂頗費思量。清末遼陽州《村屯調查表》中也稱太子河為“太資河”。不知是否鑒於明代官方說法,不宜使用“太子河”一詞,乃采用“子”之諧音“資”,遂稱為“太資河”呢。

03

遼陽的歷史

戰國、秦、漢至南北朝設遼東郡。又為軍鎮名,明初設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4年,

周武王

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

燕召公

。前7世紀,燕國向

冀北

、遼西一帶擴張,吞並

薊國

後,建都

(今

北京市

)。前323年,

燕易王

稱王。前316年,燕國爆發

子之之亂

,兩年後,

齊宣王

借平亂之名,派大軍滅燕。前312年,

趙武靈王

扶持公子職(

燕昭王

)歸國登基,燕國複國。燕昭王廣納賢士,勵精圖治,任用

樂毅

合縱攻齊、

秦開

破東胡朝鮮,盛極一時。

可以說襄平城和遼東郡(今遼陽市)一直以來都是東北的第一重鎮,燕國幾次對東胡的出兵均在此處開拔或駐軍!

戰國時期燕國在此置郡。治所在

襄平

(今

遼陽

市),轄境相當今遼寧

大淩河

以東地區,長城以南地區。遼水為我國古代六川之一。西晉改為國。十六國

後燕

末地入

高句麗

北燕

又僑置

遼東郡

於今遼寧西部。到

北齊

而廢。

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

屬國

都尉

。治所在

昌黎

(今

義縣

)。轄境相當今遼寧西部大淩河中下遊一帶。三國魏改為

昌黎郡

洪武

四年(1371年)置

定遼

都衛

,洪武八年(1375年)改為

遼東都司

。治所在定遼

中衛

(今遼陽市),轄區相當今遼寧大部。自正統後因

兀良哈

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

遼河

中遊兩岸地);自天啟元年(1621年)至

崇禎

十五年(1642年)間,全境為

後金

(清)所並。

明代“

九邊

”之一。相當遼東都司的轄境。鎮守

總兵官

廣寧

(今遼寧

北鎮

),隆慶元年(1568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陽市)。

遼陽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019年,遼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

據考古發現,

太子河

流域中遊,分布著許多

石器時代

文化的遺址;遠在六七千年前,遼陽地區就有人類在這裏勞動、生息、繁衍。

春秋時期

以前,這裏是中國先民(主要是

東胡族

)和殷商移民居住的地方,東胡族勇猛慓悍,善於騎射,他們經過漫長的原始氏族生活之後,進入奴隸社會。

夏商

時代,今遼陽地區屬

營州

地區,是為自然分區,不具有國家行政區意義。

周代

遼陽屬

幽州

周武王

四年(公元前1066年),

武王克商

“釋

箕子

之囚,去之朝鮮(即今遼陽地區),因以封之”。箕子“至則教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帶來了中原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生產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燕昭王

二十八至三十三年(約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燕派大將

秦開

奔襲東胡,使“東胡卻千餘裏”,又進擊

箕氏朝鮮

,“取地二千裏”,然後在遼河流域設置遼東郡,同時置

襄平縣

,郡、縣治地均在襄平城(今遼陽市老城區)。

如此算來遼陽的歷史至少是3066年,請注意這裏說的是至少,可謂是東北第一城!

燕王喜

二十九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為報

燕太子丹

荊軻

行刺之仇,舉兵攻燕,秦軍攻陷

燕國

都薊(今北京市)“太子丹匿於衍水”(今太子河)。燕王喜聽從

趙國

代王嘉

之計,殺太子丹,將其頭顱獻秦王以求罷兵,秦王不予理會,繼續進兵遼東。五年後(公元前222年),燕國終於為秦所吞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國分為36郡,遼東郡仍沿襲燕國郡制,郡府設在襄平縣。

在這裏多說一句至此漢文化正統在遼陽紮根至少也有2300多年的歷史,也可謂是東北第一文化名城。

2020年10月,獲評全國雙擁模範城。

2020年11月28日,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可以說遼陽的歷史文化名稱當之無愧!

04

遼陽歷史文化名人

王爾烈(1727-1801),別名仲方,字君武,號瑤峰。祖籍河南,清

乾隆

、嘉慶年間遼寧省

遼陽縣

賈家堡子風水溝村(今蘭家鄉風水溝村)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乾嘉時期的”關東才子”。《遼陽縣志》稱其“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公孫度 (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

襄平

(今遼寧遼陽)人,

東漢末年

在遼東地區建立東國。

少隨父遷居

玄菟郡

。初為

玄菟

小吏,建寧二年(169年), 繼升

尚書郎

冀州

刺史

,後被免官。初平元年(190年), 經同鄉

徐榮

推薦,被

董卓

任命為遼東

太守

。公孫度到任後,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不久,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

平州

牧。繼則東伐

高句麗

,西擊

烏桓

,南取

遼東半島

,越海取

膠東半島

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子

公孫康

繼承其位。

由於公孫度的銳意進取和苦心經營,使遼東地區在漢末三國的戰亂年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推動了當地生產技術和封建文化的發展。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 ,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

紅樓夢

》的作者,祖籍遼陽!

圖海(?—1682年1月27日),馬佳氏,字麟洲,出生地遼陽新城。隸滿洲正黃旗。清朝初期名將。

天資忠愨,性情敦篤。順治二年(1645年),起家筆帖式,遷國史院侍讀。順治八年(1651年),擢內秘書院學士,遷弘文院

大學士

、議政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加

太子太保

、刑部尚書,因事奪官。康熙帝即位,起為正黃旗滿洲都統。康熙六年(1667年),拜為弘文院大學士,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充《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

中和殿大學士

、禮部尚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隨信郡王鄂劄平定察哈爾叛亂。康熙十五年(1676年),拜撫遠大將軍,率領周昌降服王輔臣,平定吳三桂叛亂,封為三等公。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征還,同年末(公曆已是1682年)卒,追贈

少保

兼太子太傅,諡號文襄。雍正初年,追贈一等忠達公,配享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