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4日 -
:
真言貞語
經常看到手機上“微信運動”裏的好友在朋友圈曬運動量,在走步計數中有曬10000步的,有曬20000步的,甚至還有曬更多步的。在為他們點贊的同時也增加了些許擔憂,要知道這走步可不是走得越多越好呀,走得過多年輕人可能暫時啥也不覺得,而中老年人往往當時就會感到疲勞至極。凡事有度,不可過之,鍛煉身體的各種運動也是如此,要講究適度才行。如果鍛煉強度過大、時間過長,則對身體有害無益。
就拿散步走路來說吧,這是人人都在做的最平常、最穩當、最安全的運動,誰人不在飯後出去溜達溜達散散步,消化一下食物,這散步即是散心,無拘無束地放松,吸收一下新鮮空氣,調節一下心情,這是比吃藥還管用的養生保健方法。但物極必反,走路過多就有害無益,首先傷害的是膝關節,長時間走路會導致韌帶使用過度,產生疼痛感,這一疼就說明是膝關節出問題了。如果發生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就很困難了,恐怕連上下樓這些最基本的活動都難以維系。走路過多最常見的損害是導致膝關節的軟骨過度磨損而發生病變,還有罹患關節滑膜炎的可能。中老年人的膝關節原本就面臨發生退行性變,易患骨質增生等疾病,再加上過多的走路磨損,更易導致半月板損傷、關節腔積液等疾病,而一旦患上這類疾病,不管是內服吃藥、針灸理療,還是外用抹藥貼膏藥,療效都不盡人意。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軟骨是無血管組織,服用藥物需先經胃腸道吸收,再通過血液的循環才能到達病灶,所以很難奏效。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身體的資源是有限的,要節省著使用關節和軟骨,因為軟骨是不可能再生的,一旦磨損過度治愈是很困難的,而要想置換這些零件是“賊貴”的,花完家底積蓄不說,就是搞了“關節置換”也不如原來的好用。所以,關於走路的警示就是:千萬不要認為走得越多越好!
那麼走路到底走多少步才為好呢?對此可謂是眾說紛紜,有的說8000步,有的說10000步,還有的說走得越多越好。籠統地說這些說法都不一定對,怎樣才算對?我說要因人、因年齡、職業、走步的目的而有所差別,不可千篇一律,那種試圖用一個數字固定下來的標准要求是不科學的,所有的人為標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適合每個人情況的才是最好的標准。但話又說回來,也不可能一人一個標准,所謂的標准只是適合大多數人情況的平均值。建議減肥為目的的散步以多走、急走為好,超萬步也是可行的;平日裏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走步,以8000步左右為好;中老年人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散步時以不超過6000步為宜;以養生為目的散心走步,以慢走為好,可以不追求步數。
長時間的走步或鍛煉,還容易造成身體的疲勞。刮風下雨不知道情有可原,因為“天有不測風雲”,作為萬應靈感動物的人累不累還是應該感覺到的。鍛煉過度造成了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把人體的防線打破,失去部分抵禦外敵的能力,使身體又酸又乏,累得倒頭便睡,雖然少了些雜念,睡眠也會睡得更香,但如果做不好防護卻容易感冒,本來是通過鍛煉想獲得健康,卻因鍛煉過度影響了健康,使身體蒙受不應有的損失,實在是不應當。
因鍛煉過度使身體受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我的鄰居張大姐,常年堅持跳廣場舞,一到晚上就要跳一個小時,同時還放著音樂,高聲大聲喊著指揮大家,天天如此,把跳廣場舞變成一種負擔。除此之外,對所跳的舞技自己在家先學著跳,學會了再傳授給大家,這樣一來她就付出了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每天要運動兩三個小時,結果運動就超時了,對關節造成了嚴重的磨損,引發了嚴重的膝關節炎。通過治療後病情雖然有所緩解,但藥物不是萬能的,仍留有嚴重的後遺症,上樓時要雙手緊緊抓住扶手,以減少雙腿的承重;下樓時則要待兩只腳放在一個台階上才能再挪入下一個台階,可謂是步履維艱,讓別人看了都心疼。還有前樓的劉大姐也是這樣,因為經常跳廣場舞超時,再加之其他不加節制的鍛煉,引發嚴重的骨關節疾病,導致無法走路,原有的糖尿病、心髒病也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厲害了,現在只能是“宅”在家中了,這就是過度鍛煉導致的不良後果。
事物都有它的兩重性,什麼事情千篇一律是不對的,在對待運動養生問題上也是這樣。說是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就是好,一般的是這樣,但特殊情況並非如此,這並非是奇談怪論。如著名學者季羨林在生前就曾堅持“三不”主義,即“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他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活到了97歲。究其原因,他雖然不太鍛煉,但他在生活上的“不挑食,不嘀咕”,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和生活方式,僅此一點,也是有些人學不了的。在對待運動養生問題上還應該承認,誰人都不是萬能的,有些養生專家也有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說的話也不一定全對,其壽命並不一定比平常人的壽命長。所謂的專家,只不過是在某一方面比別人懂得稍多一些罷了,對此我們要正確理解和對待,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當有些年齡並沒有多大的養生專家突然離世時,我們沒必要去“吐槽”拿來說事,這沒什麼稀奇,畢竟生老病死是誰人也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還有一點就是有些保健器械和儀器也不是萬能的,如原來有用健康搖擺機越搖病越厲害的,還有服用保健蛋白粉過敏的病例。總之,要以人為本,適合個體情況的才是最好的鍛煉方式。
關於運動鍛煉的“宜”與“忌”:
一、晨間不宜空腹去運動,不宜飯後立即去運動,霧霾天更不宜早出運動。有的習慣於早上去鍛煉,如果不吃飯也要喝杯雞蛋蜂蜜水或白開水再外出,切忌空腹去鍛煉。不管是散步走路,還是去打太極拳,都不要飯後立即就走,這是因為飯後的血液會集中在消化系統,人體中的血液是有一定數量的,如果輸送到胃裏的血液多了,供應心髒與大腦的血液就會相應減少,容易造成心腦部位的供血不足,出現頭暈、胸悶、嗜睡、乏力等,嚴重者可誘發腦血栓、腦溢血甚或猝死。飯後立即運動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強度過大還可引起腹痛等症狀。
飯後這半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慢慢清理一下房間雜物,做些家務活。揉腹治百病,飯後宜做按摩,這是幫助消化的好運動。年輕人對此可能做不到,也不必強求,但中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弱,揉腹作用凸顯,可在飯後輕推腹部或輕輕拍打小腹以上正中的經絡20分鐘左右,這是任脈部位,可以幫助消耗熱量,有很好的幫助消化的作用。飯後半小時內不宜喝茶,可喝些白開水幫助脂肪代謝。
二、去運動鍛煉時穿戴宜寬松而舒服,隨意而得體;中老年不宜在鍛煉時穿著過於暴露,更忌袒胸露腹,以防外感風寒或風中經絡引致各種疾病。
三、在鍛煉中不宜犯急躁病,忌急功近利式的盲目鍛煉,要量力而行,避免在鍛煉上的極端行為,防止意外損傷。
四、不宜對運動要求偏激,不要逞強好勝證明自己身體有多壯,更忌超出年齡或體力範圍的高強度鍛煉。
五、中老年的鍛煉宜多樣化,不宜單獨從事一項運動或一種器械進行鍛煉,只有參與的運動項目多,才能使機體在各方面的機能都得以調整和提升,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六、不宜生搬硬套書上講的,適合自己情況的鍛煉方式才是最好的,應以鍛煉後不感覺疲勞為宜。例如爬山運動,年輕人倒可以,而中老年人則要慎重從事;沒有膝關節損傷還可以,假若已有關節疾病就不宜從事爬山的旅遊觀光或鍛煉了。
七、宜做好運動意外損傷及運動病的預防,不宜沒有准備的盲目去鍛煉。要熟悉突發意外情況的急救措施,高危人群口袋中宜常備簡單應急藥品,助人與自救都要熟知什麼突發病該動,什麼突發病不該動,如突發腦血管意外,就不要輕易搬動病人。平時注意鈣質及維生素AD的補充並多曬太陽,這是做好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運動養生的好處與禁忌並存,特匯集成警示歌謠一首,以饗讀者:
運動場所常露面,球也打來拳也練;
安步當車天天跑,四肢常動生病少;
飯後慢走三百步,就能減少進藥鋪;
常到花園走一走,有望活到九十九;
越不運動越長胖,慢病也要纏身上;
運動超量損健康,關節磨損軟骨傷;
飯要少吃才覺香,運動適量才健康;
早起空腹不鍛煉,霧霾天氣閉門窗;
運動頭暈需警惕,坐下休息莫慌張;
走路不要懶散腰,快行更易耗熱量;
保護關節六千步,走路萬步是限量;
走路不把手機看,行路安全記心上;
腦怕不用早衰老,身怕不動功能降;
都說人老骨先老,養骨養髓是要方;
膝常扭來腳常搓,活動關節防異常;
曲蹲踮腳伸伸腰,捶打胸背多花樣;
女人常揉三陰交,美容養顏更漂亮;
肝主筋骨華在“爪”,手腳溫熱身強壯;
肌肉酸疼又抽筋,當用“白芍甘草湯”;
膝蓋病痛查胸腰,“治病求本”才對方;
足跟病痛把腳燙,“醋汁透骨草”煎湯;
足腿浮腫查原因,手足發涼需補陽;
皮外擦傷是意外,雞蛋內膜敷無恙;
扭挫裂傷先冷敷,膏藥活血宜避讓;
麻是氣來血不來,木是血管不流暢;
麻木若是治不好,心腦血管就遭殃;
運動舒筋又活血,經絡一通生命旺;
運動鍛煉好方藥,預防疾病功無量;
運動過後避冷風,飲用洗漱均忌涼;
運動警示記心上,養生有方壽更長。
(寫於2020年12月13日)
作者簡介李友鵬(男),知名中醫,北京名醫名方研究推廣中心特邀研究員,河南仲景醫藥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中國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委員會專業委員。原籍山東齊河,現居山東濟南。文學愛好者,熱愛生命,熱心公益事業,注重中醫養生研究和疑難雜症的治療,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與詩歌100多篇,創城征文獲得濟南市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