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6日 -
:
悲了傷的白犀牛
科技達人,優質創作者
至此,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被實施管制的中國企業及組織達到300家之多!可以預料,"實體清單"很可能將成為一種美國應對中國科技力量崛起的常態化手段。
濃眉大眼的美國竟然還留了這一招?
美國的"實體清單"管制實施的是"長臂管轄",簡單點說,美國政府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所有企業,只要在其生產鏈中使用了來自美國的任何產品或者技術,哪怕只是使用了一顆螺絲,這個企業的這個生產線就不能為"實體清單"中的中國企業合作,包括出售產品和提供服務。
由於美國現代科技體系起步非常早,技術水平也相對比較高,壟斷了很多門類的高精尖科技,在此前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中,美國的科技體系早已經滲透至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生產體系中,客觀來說,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獨立於美國科技體系的生產線。
所以,美國區區一個國家的"實體清單"管制,對很多被"制裁"企業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打擊!這意味著這企業將失去上下遊的一切工應,包括技術、產品、服務、工具,甚至原材料。
但是,"實體清單"畢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禁運""禁售"等強硬的制裁措施,畢竟它還留了一個口子:使用了美國技術的企業也不是完全無法把產品賣給清單內的中國企業,只要你通過美國商務部的審批,獲得批文,你就能正常跟中國企業做生意。
而誰也沒想到,濃眉大眼的美國政府竟然利用這一個"口子"讓自家企業做起了中國市場的獨家生意!
真正被"管制"的似乎是歐洲的芯片企業!
近日,有歐洲媒體報道,一些歐洲科技企業公開抱怨,美國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制裁禁令,創造出 "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因為很多美國企業能夠取得豁免,而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踢出中國市場。
目前為止,包括高通、英特爾等美國企業已經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可以繼續供貨給華為,但歐洲供應商則無一獲得許可!歐洲半導體供應商也受制於美國技術,被迫遵守美國禁令。
這無疑是對歐盟企業赤裸裸的歧視,也是市場上直接的打擊,畢竟歐盟很多芯片企業跟美國的芯片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是競爭對手關系,現在對手獲得許可,而自己卻受限於美國的政策,似乎真正被管制的是歐洲的企業!
與此同時,美國半導體企業還掀起新一輪並購風潮,在高通並購荷蘭 NXP 流產後,今年英偉達又發起了對英國 ARM 的並購。歐盟官方認為,英偉達收購事件將威脅到歐洲未來的 "數字主權"。
歐洲芯片產業決心脫離美國技術體系!
痛定思痛之下,12月初,17 個歐盟成員國簽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宣布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投入 1450 億歐元(來源歐洲複蘇和彈性基金),用於發展半導體技術。
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標:第一,擺脫美國長臂管轄的限制,可以獨立自主地跟中國企業做生意;第二,有效防範受制於於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風險,數據顯示,歐洲芯片份額僅占全球 4400 億歐元芯片市場的 10%,主要依賴從美國和亞洲地區進口,以美國的"無賴行徑",今天能管制中國企業,明天難道就一定不會管制歐洲企業嗎?!
全世界的"抗美"力量都行動起來了!
不光歐洲芯片產業在"脫美",中國也在積極推進國產化。數據現實,當下國產芯片自給自足率不足三成,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發展明顯有短板和不足,但一個好的趨勢是,中國半導體技術水平與國際一流技術水平差距在縮小。
今年以來,中國半導體市場異常火熱。數據顯示,截止 2020 年 12 月,我國今年新增超過 6 萬家芯片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 22.39%。目前全國約有 24.4 萬家芯片相關企業,超 2 萬家芯片相關企業擁有專利。
這是環境和政策雙重作用下的結果,尤為明顯的是,在科創板一周年之時,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就有包括中芯國際、滬矽產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和寒武紀在內的 5 家公司屬於半導體領域。
在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上,也有一些新動作:將集成電路學科設置為一級學科,讓本科畢業生帶 "芯"畢業的 "一生一芯"計劃項目,成立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無一不是為國產替代做准備。
還是那句話,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面對美國的持續封鎖與限制,堅持源頭創新和持續性創新是唯一可行之路,不光是漩渦中的中國,越來越多國家意識到,依附美國的科技體系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源頭創新型技術不斷湧現時,才能最終突破美國"實體清單"限制,真正由科技大國變身為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