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不止加速芯片國產化!歐洲也有新見解,比爾蓋茨曾發出過警告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31日 -
:     
 

科技在前方

科技達人,優質創作者

根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3539億元,同比增長16.1%,預計全年銷售規模可達近9000億元。而據另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芯片超過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規模達到3040億美元,對應的芯片對外依賴度高達70%。

從這兩份數據反映出,我國半導體芯片的銷售規模增長速度非常快,目前我國芯片市場的需求正在日益上漲;我國對外購芯片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僅30%是內需而剩下的70%全部依靠進口。而這個成為我國最大芯片出口的國家就是美國了,因為美國掌握著芯片的絕對技術,並且占全球芯片50%以上的市場份額。

換句話說,假如美國停止向世界各國供應芯片,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這樣的事情一般是不會發生的,畢竟只有將芯片賣出去才能獲得利益,堆在倉庫就如一堆廢鐵無樣。經過華為事件,半導體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點的科研目標,當前我國對頂級芯片的渴求,絕對不亞於當年對原子彈的追求。

國內從上至下開始協同一心,國家從教育、政策和資金方面大力扶持我國的半導體行業,科技企業之間也力爭在半導體芯片技術上取得突破。

國家方面:中科院宣布攻克光刻機、關鍵材料等“卡脖子”的核心領域;國家決定成立國內第一所芯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半導體行業人才匱乏的局面;還有國家四部門包含工信部、財務部等聯合下發集成電路產業新的免稅政策公告,明確提到將向芯片制造企業首次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稅政策。

科技企業方面:從前幾年的華為只注重芯片研發,到現在華為也開始涉足芯片制造等領域,並且開始招募芯片半導體這方面的優秀人才。另外,在8月份華為海思宣布進軍驅動芯片領域,而此時也有了很大的進展。

據悉,華為自主研發的OLED驅動芯片流片流程已經順利完成,預計今年底將實現量產,有望搭載到華為手機、電視、PC、平板當中。雖然此工藝最高只達到了28nm,但國內代工廠商完全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因此華為被認為在這個芯片產品上能夠擺脫對國外的依賴,100%在技術上“去美化”。

另外,中芯國際無需EUV光刻機即將在明年試產7nm工藝芯片;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科技,已經成功開發出領先全球的128層閃存芯片,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局面;上海微電子2021年即將量產28nm的光刻機,這些都是我國半導體芯片企業所取得的一些重大突破。

這些都已經說明,國產化芯片正在不斷的加速,雖然離真正的擺脫美國依賴還需很長的路要走,但相信國內上下團結一心總有一天國內芯片會迎來高光時刻。不僅如此,我國也已經定下了國產芯片的發展目標,五年內從30%提升到70%。

其實,不止國產化芯片開始加速發展,歐洲對半導體芯片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見解。根據媒體報道,近日,歐洲17國開始抱團,為了提高歐洲國家在芯片產業的競爭力,不能只依靠美國。而且歐洲17國還聯合簽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決定將在未來2-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研究半導體技術。

對於歐洲做出這樣的決定,有分析人士認為有著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歐洲半導體芯片發展跟中國極其相似,主要依賴國外制造的芯片。目前,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為4400億歐元,占比只有10%。由於美國修改芯片出口規則後,給歐洲敲響了警鐘:假如有一天美國也像打壓華為一樣來打壓歐洲,那麼歐洲很可能會跟目前的華為一樣隨時面臨芯片斷供的危險。

其二,美國在實施芯片出口規則時,給予眾多美企“特權”而歐洲企業卻被當成了“冤大頭”。歐洲方面認為,歐洲企業無法向美國獲得供貨許可,而美國企業卻頻繁地獲得“特權”,這讓美國企業占據了中國的市場。而中國又是半導體芯片的最大市場,有哪個國家不想分一杯羹呢?

不得不說,美國限制芯片出口的決定,已經開始讓其他國家“群起而攻之”。不止我國要加速芯片國產化,而歐洲國家也開始提高芯片產業的競爭力。正如微軟創始人對美國發出的警告一樣,限制芯片自由出口,對美國而言毫無好處,反而美國將會讓部分人失去高薪工作,甚至中國會因此走向芯片完全自給自足的道路。

以筆者拙見,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目前來看歐洲也逐漸開始擺脫美國的技術依賴。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兩傷,最終美國可能會遭到更大的反噬。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