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拼多多出事,脈脈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區”反成最大槽點?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11日 -
:     
 

互聯網視界

拼多多的公關祭出“否認三連”,沒想到誤傷脈脈。脈脈緊急回應,力求證實自己是道德高尚的好企業,但還是來不及了。

尤其是事件爭議中的“匿名社區”,更是成為眾矢之的。

脈脈“匿名社區”惹眾怒

近來拼多多真是禍不單行。員工猝死案中,拼多多貢獻出“史上最差公關”案例,連知乎都看不下去。

沒隔幾天,拼多多又出事了,這次受牽連的是脈脈。

自1月10日晚間拼多多員工爆料後,事件關注的人越來越多,熱度也在持續上升。

這次拼多多明顯謹慎很多,發布聲明,並列出諸多細節,力證清白。

在聲明中,拼多多稱辭退員工並非因其發布“救護車照片”一事,而是此員工多次在匿名社區發布不良內容,如“想要xx死”“把xx的骨灰揚了”等。

為此,拼多多還細心地貼出該員工匿名留言的後台圖。

然而聲明一出,網友就坐不住了。

既然是匿名發布的言論,拼多多是怎麼知道的?它又是怎麼拿到匿名評論的後台圖呢?難不成拼多多已和脈脈“勾結”?

眼看著輿論風暴已席卷自己,脈脈坐不住了,下場緊急回應,表示不會泄露個人信息,可得到的依舊是洶湧的“差評”。

拼多多是否與脈脈偷偷傳送利益尚未可知,但脈脈被噴,絕不冤枉。

聲名狼藉的“匿名社區”

成立於2013年的脈脈,一開始就為自己打上“職場社交”和“私密跳槽”的標簽。

但這兩個概念本就相斥。脈脈想出一套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案,即建立個人實名和人工認證加V的體系,並采用匿名方式進行職場社交。

簡單來說,用戶的真實信息只有脈脈知道,而且用戶穿上“匿名”的外衣,便可以在平台暢所欲言。

受益於人“八卦”的天性,脈脈很快累積大量用戶,並相繼獲得A輪、B輪融資。

匿名爆料中真真假假的消息,和很多職場八卦讓脈脈多次“出圈”,但也讓脈脈惹得一身“騷”。

2017年5月,一位員工在匿名社區爆料ofo存在內部腐敗,導致脈脈被起訴;

2016年,脈脈匿名社區因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戶信息,被告上法庭;

2018年,脈脈匿名板塊被北京網信辦責令關停數周。

除此之外,匿名爆料甚至成為不少人“大放厥詞”的存在,很多不負責任的言語充斥其中。

飽受詬病的,還有脈脈對於用戶個人隱私的侵犯。

脈脈利用用戶通訊錄,不斷發送騷擾短信,甚至用其他途徑獲取到的隱私信息為“人質”要挾用戶注冊。

知乎上怒斥“脈脈是流氓軟件”的帖子也不在少數。

客戶利益至上?

回到拼多多事件本身,脈脈被罵,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種種“流氓行徑”,還有大眾對其深深的不信任和懷疑。

首先,脈脈所謂的“職場社交”提供的真正價值是什麼?難道只是“八卦”?

社交領域微信一家獨大,雖然很多人嘴上說著不願意將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可依舊高頻使用微信溝通。

目前為止,脈脈自身的創新似乎也並未吸引到足夠多的用戶,更別提打敗微信了。

其次,脈脈究竟如何盈利?

據媒體報道,目前脈脈營收的“三駕馬車”是:廣告、會員和招聘,分別占比40%、40%和20%。

也就是說,脈脈既要收C端用戶的錢,也要為B端辦事。

這種做法本身沒有錯,但勢必要求脈脈在內容真實和客戶利益之間做出選擇。

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將一直是脈脈的必修題。

脈脈創始人林凡曾說“行勝於言”,現在這句話同樣送給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