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環球科學要聞」NASA最強勁SLS火箭點火實驗失敗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21日 -
: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 航空航天 ·

NASA“太空發射系統”火箭點火實驗失敗

圖片來源:NASA

北京時間1月17日早晨6時27分,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於在密西西比州的試驗台上點燃其4個RS-25引擎。為成功推動火箭進入其任務軌道,SLS需要將引擎點燃約8分鐘,但在4個引擎點燃50秒後,4號引擎報告了主部件失靈並熄火,目前尚不知失靈原因。這項點火測試是“綠色試跑”(Green Run)8項測試中的最後一項,目的是確保SLS火箭的核心級已經准備好發射Artemis 1號登月任務。SLS火箭共111米高,其核心級是世界上最大、最強勁的火箭級(rocket stage),它有5個主要部分,即一個200萬升的液氫燃料箱、一個74.2萬升的液氧燃料箱、4個RS-25引擎、航空電子計算機和其他子系統。此次測試失敗或意味著Artemis 1號登月火箭不可能在2021年末前成功發射。

· 新冠疫情 ·

1傳102!吉林中老年營銷推廣活動致百人感染,最大87歲

1月17日,吉林省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吉林省本次疫情傳播鏈條清晰,為黑龍江省望奎縣無症狀感染者輸入吉林省後引發本地傳播,其中102例續發感染者為同一輸入病例林某傳播,目前發現其已引起79名密切接觸者、23名次密切接觸者感染。通報顯示,病例林某從事個體營銷職業,黑龍江籍,近期多次往返於黑、吉兩省,活動範圍廣,接觸人員多,1月6日-11日,曾在公主嶺市、通化市開展4次針對中老年人的營銷推廣活動。上述102例由林某傳播的續發感染者中,有98例行動軌跡已公布。這98人中,有2人與林某有直接接觸史,其餘96人與營銷培訓活動有關聯。由於其密切接觸者多為中老年人,導致本次疫情感染人群年齡偏高,最大年齡87歲,平均年齡63歲。(澎湃新聞)

· 人工智能 ·

可演化的人工神經網絡

圖片來源:Bertens & Lee人工神經網絡試圖通過模仿生物神經元,完成生物大腦能實施的複雜運算。然而,生物神經網絡極為複雜,人工神經網絡至今仍無法有效模擬可塑性(plasticity)等性質。在一項發表於《自然·機器智能》的研究中,工程師設計了能利用演化算法(evolution algorithms)適應當前任務的人工神經元。他們測試了這個由可演化的神經單元(evolvable neural unit)構成的神經網絡,表示該神經網絡能自行解決走迷宮的難題。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可演化的人工神經網絡能更好地模擬生物神經網絡,下一步將升級該網絡的規模以改善網絡效率。

· 醫學 ·

基因療法能修複癱瘓小鼠的脊髓軸突

目前的醫學手段尚無法治愈脊髓損傷導致的截癱和殘疾,這是因為在複雜脊椎動物中,負責在大腦和肌肉間傳遞信息的脊髓軸突損傷不可逆。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誘導運動感覺皮層的神經細胞產生超白細胞介素-6(hyper-interleukin-6,簡稱hIL-6,是人工設計的高活性IL-6),通過對少數神經細胞進行基因治療,就能同時刺激大腦中各種神經細胞軸突和脊髓中的一些運動神經束再生,從而緩解了脊髓損傷帶來的影響。在動物試驗中,癱瘓小鼠在接受治療2周後能重新行走。

· 行星科學 ·

用六波段數據繪制金星地質圖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金星表面被厚重的大氣層覆蓋,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無法穿透。目前,我們已有的金星表面地質數據,僅來自於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金星9號的照片和20多年前的麥哲倫號的雷達數據。在一篇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的論文中,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模擬金星表面環境,將其導入機器學習模型,可以用6波段光譜數據來解釋金星表面的地質情況。這6個波段正是美國VERITAS任務和歐洲EnVision任務計劃觀測金星的波段。如果任務順利立項並進行,可以使用當前的模型繪制金星表面鐵含量分布情況,並構建有史以來第一張金星地質圖。

· 微生物學 ·

牛磺酸有助於抵抗細菌感染

牛磺酸一種存在於腸道膽汁酸中的營養成分。近日,一項《細胞》上的研究發現經曆輕度細菌感染後,牛磺酸可以觸發腸道益生菌——δ-變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的活動,抵抗後續感染。此外,牛磺酸還會在腸道中被代謝為微毒的硫化氫,而高水平的牛磺酸可產生足量的硫化氫來防止有害細菌繁衍,與有益菌群一道為腸道提供長期保護。實驗中,給小鼠喂含牛磺酸的水能夠預防細菌感染,而喂食含水楊酸鉍的水抑制了硫化氫產生後,這種感染防護機制的效果會減弱。這一研究或為用營養物質替代抗生素的自然抑菌療法打開了思路。

· 社會學 ·

新冠疫情期間日本的自殺率變化

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加劇焦慮感,社交隔離則可能導致人際關系受損、孤獨感增加以及可獲得的醫療服務受限。其中的一些因素是久為人知的自殺風險因素。據《自然·人類行為》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前5個月裏,日本的每月自殺率下降了14%,成年人自殺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時期是緊急狀態時期(2020年3月至4月)。這可能和政府提供補貼,經濟壓力減輕,工作時間和通勤時間減少有關。但在第二波疫情(2020年7月至10月)中上,自殺率升了16%,其中女性、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幅度更大。女性自殺率的增長幅度(37%)大約是男性自殺率增長幅度(7%)的5倍。研究認為,這次危機對行業影響不均,對女性主導的行業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