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重溫歷史:觀電影《七七事變》,小腳老太太的感人之處在哪裏?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2日 -
:       
 

閱百閱的講與評

優質創作者

蘆溝橋的獅子

我們都知道七七事變又名蘆溝橋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它揭開了民國時期我們全國抗戰的序幕,於那時起,中國人民拉開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

當時駐守平津一帶的是中國的29軍,軍長宋哲元,他們原為馮玉祥西北軍的一部分,全軍共有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5個獨立旅,總兵力約10萬人左右,曾參加過長城喜峰口對日作戰,其手中的大刀是曾令日軍膽顫心寒的武器,他們對大刀的恐懼遠遠超過槍林彈雨。

電影中29軍戰士的磨刀場面

來中國的日軍信奉日本的傳統迷信,如果在戰場上被槍炮彈之類打死,還可以超生轉世,如果給大刀砍下了腦袋,那不但是恥辱,而且永世不得超生。他們寧願中國軍人給他們一顆子彈,而不是大刀砍下頭顱。

而在盧溝橋防區駐守的就是29軍第37師的219團。團長吉星文,七七事變時,他首先率軍抗擊日軍。

這部電影其實很簡單,所有的故事和交談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一樣,日本軍人的囂張,中國軍人的剛強都鮮活的出現,一些經典話語,不時劃過屏幕,但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角們,也不是戰火宣天的場面 ,亦不是唇槍舌劍的交鋒,而是兩位老太太。

電影中宋老夫人對兒子的回話場面

一位是29軍軍長宋哲元的母親,宋老夫人在自己過生日時,對兒子所說的:“娘,您別在意,在外交場合上,有時是需要曲迂周旋的。“回應,老太太說道:

“是嘛?為娘沒做過官,不懂得曲迂周旋是什麼。我這個人迷信,我怕收了這份禮,死後不清白,進不了祖墳。”

老太太說完站起身來,伸出右手,輕輕地將日軍送來的瓷瓶推於桌下摔得粉碎。當時看到這裏,眼淚一下湧了出來。這就是中國的小腳老太太,一身所系,唯在國在家,不欺暗室。

電影中,趙登禹母子辭別

另一位則是132師師長趙登禹的母親送兒子赴南宛陣地前,對兒子說的話:“不,這不丟人,喜峰口一仗,你成了大英雄,得了這枚勳章,可是你手下的大刀隊,有一千多名弟兄戰死沙場,他們也有父母、妻小。兒啊,媽是要讓你別忘了弟兄們流的血。

他親吻兒子的前額送行,送行時對兒子說道“兒啊,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天下人,這就是大孝,你走吧。”

就是這樣的母親,親自把兒子送上了戰場,她知道白骨皚皚,也知道生命無常,可仍然送得怡然,送得心甘情願,無悔無怨。

在那個時代,又有多少這樣的母親,把骨血送到了最前端。有多少的妻子,把挽發的手,死死地掐死在手尖,不留一絲的眷戀,為夫壯膽。

……

雖然說電影在人物塑造上有所突出,但其主要精神和言語均得到了體現。悲壯的盧溝橋事變,倒下了多少華夏男兒。有史記載,29軍的一名青年士兵,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敵軍13人,最後壯烈犧牲。

在南菀之戰中,29軍副軍長佟麟閣壯烈殉國,132師師長趙登禹在撤向北平時,受到日軍襲擊,中彈身亡,他們各自全了自己作戰前的誓言。佟軍長的“佟某與炮共存亡。”趙師長的:“大丈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萬死不辭。”

猶記得佟軍長的“背水一戰,不擊退敵人,我佟麟閣,願灑盡一腔熱血,以謝天下。”,猶記得全軍高呼“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悲愴,他們用生命踐行諾言,用行為傳承精神。

電影中的佟麟閣與趙登禹

那1933年山海關戰場,初級指揮官力竭聲嘶的大喊:“弟兄們,記住我們的口號:‘以最後一滴血,為民族爭生存!以最後一滴血,為國家爭獨立!以最後一滴血,為個人爭人格。”在4年後的盧溝橋繼續上演。這是幾千年前古人留下來的城牆, 是一個軍人為民族,為個人爭生存的信念。

蔣介石在廬山發自肺腑的說道:“我們固然是一個弱國,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時,我們不能不應戰。至戰端既開之後,則因為我們是弱國,再沒有妥協的機會。那時候便只有拼卻民族的生命,求我國最後的勝利。”

在電影中這段話沒有出現,但他日後傳遍全國的下面一段話,卻得到了展示,並且成為了名言。那就是:如果戰端已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電影末尾之語

盧溝橋事變點燃了中國人民的熱血,從此,中國人民進入了為爭取祖國獨立,為爭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戰爭時期。文化傳承、血脈轟鳴在這一刻開始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每次看這類資料(書、電影、電視),總覺得悲傷,可也讓人敬仰,感謝他們的努力拼搏,我們才能在和平的陽光下生長,並在陽光下溝通、追逐夢想。

#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