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我們為什麼厭惡加班又不能拒絕?底層人民為了收入損耗身體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4日 -
:       
 

LD講故事

電子商務師,優質創作者

加班和高薪

加班與否,和所處的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直接相關。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有加班的重災區,2017年是協同辦公軟件公司,2018年是短視頻公司,2019年是在線教育公司。

2020年,阿裏、騰訊、美團、滴滴、拼多多、字節等大廠都是加班重災區,但是加班又成了現代職場一個悖論:

大家一邊對超出八小時之外的工作深惡痛絕,一邊又盡責地參與加班,達成一種詭異的秩序平衡。

為什麼打工人嘴上很抗拒,身體卻很誠實地加班呢?究其原因就是金錢。

從薪酬數據來看,互聯網技術人員的平均年薪在20萬左右。算上漲薪速度,入職三年可以湊首付,這在其他行業可能需要十年。

但高薪之下,代價是不斷出讓個人時間。企業開出兩倍的工資吸引員工入職,最終讓這個人完成三個人的工作量。表面上他們獲得了高於平均水准的工資,但計算到總體勞動時間,平均到每個小時的薪酬就不高了。

假如一名互聯網大廠額員工月薪15000元,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一個月工作25天,算下來一小時50元。

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互聯網公司時薪都在20~50元,20%的互聯網公司甚至時薪在20元以下。不斷加班,換來的不一定是想象中的高薪。

為什麼加班?

假如有兩份工作可以選擇:一份月薪15000,每天工作12小時,一周休息一天;另一份月薪9000元,朝九晚五,每周雙休,你會選擇哪一個?

招聘平台的數據顯示,60%的人認為:只要錢多,加班什麼的都好說。

即使知道互聯網高薪是一場變相剝削的騙局,人們還是自願參與到其中,這就涉及到了加班文化。

比如社區團購APP,不斷砸錢吸引客戶,只要有流量,就不怕沒有變現渠道。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快,至少要快過資本燒錢的速度。

今日互聯網公司對開發模式的標准,是根據客戶要求來調整的。這需要極強的工作節奏,工種細分後帶來的生產過程程序化、機械化,背後的核心訴求是效率和利益,只要每個員工做好自己的那一環,整個效率機器就起來了。

在這樣的邏輯之下,工作不再是朝九晚五,下班後的業餘時間也不再是員工的,而是隨時待在公司的“打工人”。

對老板而言,員工就像螺絲釘一樣,只要發揮出他們應有的作用,讓齒輪運轉起來就可以了,不管員工快不快樂。

對企業來說,只有擴大人員規模,提高生產速度,才能持續盈利,滿足資本要求。員工就只能不斷運轉,跟上生產速度,才有機會獲得高薪。

人員擴張之後,大公司病隨之而來,公司越大,就會出現一些與業績無關的加班。比如上級延長工作時間、下班會的會議、周末布置任務等等。

資本的算盤

對於員工個人而言,加班不但會影響健康狀況,還會讓人產生自我剝削。

上班本質上是一種時間交易,資本金用金錢購買員工的工作時間。但馬克思在《資本論》裏指出,工作日是一個可變量,資本階級的本性是最大可能延長工作時間,試探員工的加班邊界。

你加班的時間越長,你生產的剩餘價值就越大。資本買下的,並非只是每天工作8小時的時間,而是延長勞動時間的無限可能。

在這場交易中,雙方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你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工作壓力已經超過了精神和身體極限。

很多人意識到自己的身心已經處在崩潰邊緣,甚至人生失衡,但還是不願意退出。因為他們不願意失去高收入帶來的消費自由,但這正是資本家願意看到的。

打工人賺得越多,加班就越累,就越容易產生報複性消費。透支消費之後,還需要更多的加班來償還信用卡和花唄,這正是資本維持市場活躍的途徑。

也許現在加班並不能完全避免,但至少能有自己的底線,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平衡點。打工人總覺得收入越高越好,但這並不是真實收益。

我們需要時刻觀察自己有沒有進入內耗的情況,情緒是否健康,身體有沒有預警信號。要重新審視工作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又從身上奪走了什麼。

打工人的福報,可能是高薪換取來的體面生活,也可能是崗位上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但絕不是沒有終點的加班,最後燃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