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腦科學日報:國內首個Aβ抗體獲批臨床試驗,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6日 -
:     
 

腦科學世界

西安杏仁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組能通過“腸-腦軸”來幫助調節大腦功能。因此,尋找神經系統疾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時,不能只局限於大腦。近日,發表在 Cell
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腸道微生物也會導致與複雜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某些症狀。因此,解鈴還需系鈴“人”,基於微生物的療法,即用腸道細菌可以治療特定的大腦疾病,改善社交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在神經發育障礙的小鼠模型中,多動症是由宿主遺傳基因控制的;而社交行為缺陷則是由腸道微生物組介導的。該團隊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神經系統疾病及其治療方法。在這類疾病中,人類基因和微生物基因相互作用並導致了疾病的發生。研究人員強調,有效的治療可能需要同時針對大腦和腸道,以充分解決所有症狀。

2,

大麻二酚(CBD)可以減少斑塊,提高認知能力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日前,DCG和佐治亞醫學院(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MCG)的研究人員在《阿爾茨海默病雜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上的論文中寫道,阿爾茨海默病被認為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健康威脅之一,迫切需要新的療法來改善這種疾病患者的預後。研究人員首次報告說,CBD能使這兩種蛋白維持正常水平和功能,提高認知度,因為它還降低了免疫蛋白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IL-6的水平與阿爾茨海默病中的高炎症水平有關。

研究發現,為期兩周大劑量的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療程有助於恢複兩種蛋白質的功能,這兩種蛋白質對減少β-澱粉樣斑塊(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的積累至關重要,並改善認知能力。對更常見的非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CBD至少同樣有效,這類疾病可能有更多的CBD靶點。他們已經在研究這種更常見類型的潛力,並將進一步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3,喜訊!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病治療藥物進入醫保目錄,為患者“減負”

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2021年3月1日起,《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版)》正式執行。在2020版醫保目錄中,罕見病治療藥物氘丁苯那嗪赫然在列,這對中國的亨廷頓病(HD)患者而言無疑是一重磅喜訊。在氘丁苯那嗪獲批之前,長期以來,HD患者均面臨著無藥可用的窘境。

氘丁苯那嗪是全球首個獲批的氘代藥物,也是針對與HD有關的舞蹈病的歷史上第二個藥物。憑借其突破性的氘代機制,氘丁苯那嗪可有效降低藥物代謝速度,從而減少給藥頻率,同時提高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氘丁苯那嗪的上市無論是對臨床醫生抑或患者均意義重大,增添了HD治療的新武器。

4,

研究

首發精神病急性期治療的有效性:阿立呱唑 vs. 利培酮 | 研究速遞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就首發精神病(FEP)的急性期治療而言,第一種抗精神病藥的選擇至關重要,可顯著影響後續治療及長期轉歸。療效(efficacy)固然是選擇抗精神病藥時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但副作用及患者個人偏好同樣不能忽視——即便療效理想,因無法耐受副作用或不依從而停藥同樣意味著治療失敗。因此,同時反映療效及耐受性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指標或可作為參考。在這一背景下,來自西班牙的一組研究者開展了一項為期6周的前瞻性隨機靈活劑量開放標簽研究,比較了兩種主流抗精神病藥——阿立呱唑和利培酮用於FEP急性期治療的有效性。該研究於近日在線發表於Eur Neuropsychopharmacol
上。

研究結果顯示,阿立呱唑與利培酮在未用藥FEP患者急性期治療中的有效性相當,盡管兩種藥物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較高,但在症狀減分方面,包括BPRS、SAPS、SANS、紊亂症狀等,利培酮相比於阿立呱唑顯示出輕度的優勢。總體而言,阿立呱唑與利培酮均為FEP急性期治療的高度有效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其中利培酮的療效略優於阿立呱唑,但性相關副作用的風險更高。

5,JAMA Psychiatry:焦慮、抑鬱、自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健康值得關注!

來源:梅斯神經

帕金森病(PD)是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除運動功能障礙外,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等精神障礙也很常見,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日常功能及預後造成影響,近年來逐漸備受關注。有報道PD患者焦慮障礙的發生率為3.6%-40.0%,抑鬱與焦慮障礙經常共存,並可在PD運動症狀之前出現。然而,雖然精神障礙的合並症在PD中很常見,但PD是否與自殺風險增加有關尚不清楚。

為此,來自我國台灣的精神病學專家對“PD是否與自殺風險增加相關,哪些特征(社會人口學、臨床和合並症)與PD的自殺風險相關”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旨在利用一個大型的台灣地區代表性PD隊列,比較PD患者和對照參與者的自殺風險,並確定潛在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在這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中,作為老年人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與自殺風險增加獨立相關。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的JAMA Psychiatry
雜志上。

6,國內首個:恒瑞醫藥Aβ抗體獲批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來源:藥精通Bio

2021年3月10日,恒瑞醫藥SHR-1707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NMPA的默示許可,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以下簡稱AD),俗稱老年癡呆症,一直以來,人類對抗AD新藥都有著極其強烈的臨床需求。根據適應症與專利信息,判斷SHR-1707為Aβ抗體。

恒瑞醫藥篩選了多個克隆,四個候選克隆與Aβ的親和力都強於Aducanumab。恒瑞醫藥在大分子新藥領域的布局很廣泛,許多靶點的follow都保持在國內前三位以內。隨著同質化競爭加劇,恒瑞醫藥也在逐步嘗試探索更具創新性也更具風險的新領域和新靶點。

7,毫米機器人腦內給藥獲2000萬美元融資,矽谷知名風投領投,最快2023年開展臨床

來源: 生輝

電影《神奇旅程》截圖

電影《神奇旅程》中,幾位醫生縮小到微生物大小,駕駛飛船進入一位科學家大腦,為其進行血管手術後迅速撤離。五年前,科技企業家Michael Shpigelmacher看到了這部電影,並想將之付諸實踐。美國一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初創Bionaut Labs在近日浮出水面,該公司正在開發毫米級機器人,可用其搭載藥物,並通過遠程控制將機器人引導至患處、卸載藥物。

目前該技術已在動物體內進行了測試,未來將用於人類疾病的治療。Shpigelmacher稱,Bionaut機器人的藥物遞送技術最快將在 2023 年進行臨床試驗 。Khosla Ventures創始人Vinod Khosla認為,作為一種針對腦部嚴重疾病的靶向治療新方式Bionauts有著巨大的前景,同時Bionaut也具備應用於常規治療無效或效果甚微的疾病中的潛力。

8,上交友軟件先“測謊”?日本大學生開發匹配模型,60個問題綜評價值觀,精度達75%

來源:大數據文摘

去年年末,日本政府宣布要用AI給民眾匹配交往對象。近日,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一個學生團隊將此想法現實化了,並且他們還憑借此獲得了“第二屆數據科學競賽”的最高獎。他們主要是通過注冊時讓用戶填寫的問卷,對用戶在“上進或穩定”“個人或群體”“工作或愛好”三個維度上進行分析,從價值觀入手,預測每個人獨特的行為方式,從而達到高精度的匹配效果。

從結果上看,利用交叉驗證得出的正確率達到了75%,雖然看上去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考慮到實驗數據主要是基於一些企業提供的消費者數據,也可以說十分優秀了。如果後續該應用程序得以發布,通過接收用戶的反饋來獲取新的數據的話,那麼匹配的精度還會進一步提高。

前 文 閱 讀

腦科學日報:腦機AR頭顯即將面世:不用開顱,也能意念操控?

腦科學日報:最新研究-同性戀者大腦與異性戀者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