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汽車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21日 -
: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智能網聯汽車漸行漸近,自動駕駛技術快速進化,在2020年國內銷售的2532萬輛新車中,具備智能網聯、L2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占比顯著提升。
“隨著5G新一代信息通信及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作為眾多新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正在加速向智能化和網聯化轉型,而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依托和重要標志。”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公司副總工程師、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接受了《中國汽車報》記者專訪,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的機遇與挑戰、創新與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智能網聯汽車迎“風口期”
目前,從技術、市場、政策到投資,智能網聯汽車正迎來一個新的“風口期”。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呈現‘五化’歸一車、一車通‘四網’的融合發展態勢。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使得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都融合在一輛車上,通過一輛車又打通了公路網、能源網、信息網和金融網。”談民強認為,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技術的研究進步顯著,很多企業結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在智能化、網聯化及兩者融合方面的業務布局日趨完善。
據談民強介紹,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在國內迎來一個新的爆發年。在5G車聯網“上車”方面,東風、一汽、長安等一些國內整車企業均推出了擁有各自特色的5G智能網聯系統,其中東風的WindLink人工智能車機系統用戶2020年用戶突破10萬人。同時,國內車企正依據網聯化的技術特點和技術標准演進程度,逐步在加大5G C-V2X應用、車路協同、雲控平台、高精度地圖及定位、電子架構、核心算法等領域的技術研究,部分企業和地方還為此搭建、擴建了5G基站、智能交通燈、路側感知部件、雲控平台等基礎設施,為網聯技術的研究、測試和應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這為智能網聯技術發展及其測試、完善提供了現實條件。”在談民強看來,在企業層面,國內很多汽車企業、甚至通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都在結合自己所長和技術研發取向,探索不同的技術路線。談民強認為,漸進式技術路線主要應用於面向消費者的量產智能乘用車領域,可以提高車輛安全性、舒適性,降低駕駛疲勞等風險。而跨越式研發路線主要服務於高度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運營車輛,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以及陸續出現的無人清掃車、無人配送車、幹線物流車、智能環衛車、無人集裝箱卡車等車輛。
在測試道路上進行開放道路測試,是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量產、向市場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必要環節。測試示範區及測試道路的快速發展,令談民強感到欣慰。但他認為,測試和評價標准體系建設不完善又令人擔憂。他告訴記者,目前雖然已經有ACC(自適應巡航系統)、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FCW(前向碰撞預警系統)、LDW(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KA(車道保持系統)等相關的測試標准,但是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缺乏測試評價標准體系,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感知系統、仿真測試、道路建設等相關標准規範都不夠完善。“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的法規建設至關重要。”談民強提出,希望能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標准,也希望有關企業之間加強協作和數據共享,共同提高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自動駕駛加速“晉級”
近兩年來,北京、武漢、長沙、廣州等地出現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吸引了大批市民試乘,成為城市中一道新的風景。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汽車電子、信息通信等行業技術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是全球創新熱點和中國未來發展的制高點。”談民強講到,去年在抗擊疫情中,很多城市使用了自動駕駛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自動駕駛汽車將引發汽車產業的深度變革,牽動整車、零部件、軟件、硬件、芯片以及智能網聯通信行業等一系列企業入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增長潛力。
自動駕駛技術具有安全、便捷、低成本等很多優點。在談民強看來,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引導更多高度自動化移動服務,賦能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同時,他提出,在自動駕駛產業化方面,應盡快打破地域壁壘和數據壁壘,加強協作,共同發展。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就提出了《關於促進自動駕駛產業化,涵養智慧生態的建議》和《關於高度自動化移動服務賦能智慧社區發展的建議》。
“在自動駕駛的技術層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談民強眼中,自動駕駛出租車要實現商業化落地,必然要達到L4到L5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水平,有利的一面是如今5G智能網聯、北鬥衛星定位、高精電子導航地圖、高清激光雷達等技術進步迅速;但頗具挑戰的是,對於高級別無人駕駛的很多具體的技術及其技術指標,尚無完整的定義和完美的範例。
業界曾有意見認為,我國在5~10年就會實現無人自動駕駛。“這恐怕很難,因為詳細標准至今也未出台,特別是中國城市的交通路況比國外更複雜,像封閉道路或高速公路可以應用的自動駕駛技術,在複雜的城市道路場景下,車輛是否能准確識別、快速精准作出判斷,仍有很多待解的技術難題。當然,也不排除如果出現大的技術突破,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時間就會縮短,畢竟這是汽車產業中一個潛力巨大的新的增長點,企業也希望能從中獲利。”他談到,現在預測高級別自動駕駛商業化和盈利為時尚早。
談民強表示,目前,由於政策體系尚不夠完善,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不夠健全,以及受零部件核心技術掌控、改裝成本等眾多因素影響,造成了自動駕駛在量產落地和商業運營上還存在很多難題。
實際上,鑒於自動駕駛產業巨大的發展前景,中外自動駕駛企業近年來的融資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尤其是美國自動駕駛新創企業Waymo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00億元),刷新了業界對自動駕駛的認知。在國內,東風與華為、百度、馭勢科技等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合作,而去年5月成立的“5G汽車生態圈”,更是有東風、一汽、長安、華為等18家國內企業參與其中。
“近年來,自動駕駛企業的融資、合作、並購等動作數量增多、幅度加大,不僅是有關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從市場需求、自身利益和企業發展考慮作出的市場行為,也是自動駕駛行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前景的真實反映。”談民強認為。打造自主“中國芯”
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ECU(電子控制單元)、MCU(微控制單元)等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仍在蔓延,全球汽車業很多車企都遇到了這一難題。
“這次芯片短缺的不僅僅是微處理器,其它像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所需的算力、通信、儲存等芯片也很短缺,且短時間內實現替代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要更換芯片,也需要實驗驗證的時間。”談民強對此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芯片短缺造成的後果嚴重,值得認真汲取教訓,必須未雨綢繆,解決這類“卡脖子”難題。而這類問題,既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的“心髒”(芯片)問題,也包括“神經”(車控操作系統)、“工具”(開發軟件)、以及“驗證平台”(高端測試、驗證裝備)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汽車科技與工業將會在實現‘雙循環’的戰略目標上拖後腿。”他坦言。
談民強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是短期內,只能通過多渠道組織貨源,協調半導體行業擴大產能,穩定芯片市場環境。二是要加強汽車生產企業與芯片生產企業的信息互通,強化供需聯系,建立兩個行業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企業間要有目的地進行供需對接,減少供需錯位,實現芯片產品的精准高效供應。同時,需要跨界協同合作,整車、零部件、芯片和操作系統等企業要構成利益共同體,國家、企業共同努力,著力支持和打造屬於國內自主的芯片產業體系。三是中長期來看,必須加強我國車用芯片產業鏈布局,在國內建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提高汽車芯片產業鏈的技術、供應水平,保證產業鏈安全。
為此,談民強提出,從政策層面,建議對汽車芯片企業在研發、示範、推廣、售後等方面給予專項政策扶持與財政補貼,給自主芯片提供成長的土壤和迭代的機會,促進自主汽車芯片行業快速發展壯大。
“‘十四五’時期,要牢牢把握創新驅動這個第一動力,加快打造核心競爭能力和智能網聯汽車全價值鏈生態體系,提高領先技術和平台的搭載率;創新商業模式,參與‘新基建’建設,擴大智能網聯汽車的示範運行和產業化進程。”談民強滿懷信心地提出了期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