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35歲職業危機真相:會加班的年輕人不是對手,提升短板是當務之急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19日 -
:       
 

小生探職場

教育領域愛好者

昨天和朋友吃飯的時候,看著一桌子的人都步入了30歲中年而立的年紀,都在感歎到了30歲這個年紀,各種壓力和焦慮會越來越嚴重,再加上手機上各種對於人生35歲的的解讀,有時候本身沒那麼焦慮也會被這些強加而來的焦慮弄得壓力很大。

其實大家35歲之後的對手,很大程度上不是那些精力強,執行力強,能加班的年輕人,相比於他們,自己對於自我要求的放松和降低,對於市場環境變化采取原地踏步,不求改變的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

與其說是那些年輕人搶走了自己的工作,不如說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的工作。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腦子靈活,執行力強,還能扛住沒日沒夜的加班,但是站在35歲這個年齡節點上,你和年輕人比得不應該是這些,也絕對不只是這些。

無論是從橫向還是縱向相比,大家都是在不同維度相比,沒有什麼可比性,各自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和技能,沒必要去搞什麼錯位競爭。年輕人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但是中年人也有自己引以為傲的需要年輕人經過長期沉澱和積累的資本,大家依舊還是各有所長,要說誰取代誰其實有點言過其實了。

大家都聽說過大公司和大廠內部優化35歲員工以上的事情,其實根本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自己沒辦法去適應公司的戰略發展,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之前社區團購很火,各大互聯網巨頭公司都在爭分奪秒布局,想要搶占市場先機,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和團隊去專門做這件事情。

互聯網行業講究的是什麼?是速度,是快,誰的動作更快誰就能分到第一杯羹,速度快的背後就是要要求員工沒日沒夜加班趕進度,這就導致了後面員工因為工作強度過大猝死的事情。因為公司要布局這一塊業務,時間緊任務重,加班是是必然導向,這不是公司要大家加班,而是業務本身,如果要快速占領市場,不加班是不可能的。

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對於團隊內的35歲員工來說,一方面因為身體的原因,扛不住長時間的加班,另一方面除了工作還需要去平衡家庭生活,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尋找平衡點。但是另一邊公司又有這個戰略需求,這時候你被淘汰不是因為你能力不行,而是你適應不了公司的戰略發展。

而且從行業和領域來看,那些進行大規模的35歲以上員工優化的,基本都是集中在互聯網行業,多數都是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

行業變化很快,基本是一天一個樣,公司也會根據市場和行業的變化,對於一些業務鏈條做出相應的調整,就跟我上面說的社區團購一樣,大家拼的就是速度,如果你比人家晚了晚了一段時間可能這個項目就不值得做了。

所以說,一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可能過幾天業務就變個樣,甚至連部門可能都需要從重組,以便於去應對那些“風口”的出現。因為這樣的行業性質,所以決定了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注定和公司往前走的步伐是不一致的,只能說是沒辦法去適應公司,不能說沒能力勝任自己的崗位。跟著行業風口走的公司就是這樣,要求員工要有隨時歸零,整裝待發,重新啟程的心態。

所以不適合和沒能力完全是兩回事。

只是從概率上來講,年輕人因為能加班,精力旺盛的特點,企業和公司更加偏向於的招聘年輕人,但是也不能一竿子全部打死,年輕人裏面也有手腳慢的,中年人裏面依然有思路清晰,思維敏捷的,這和年齡並不能完全畫等號。

自己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人是在大廠工作的,人家到了35歲的年紀,人家照樣在公司做得好好的,甚至往上升職加薪了,也沒有像大家想得那麼焦慮,每次公司內部組織的相關比賽和經驗交流以及技術分享,雖然年輕人不服輸,但是他們也從來沒有比那些年輕人差,在自己的領域和工作上也都表現得很好。

更何況還有一些行業是年齡越大越有優勢,金融、醫藥、法律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靠自己長期的工作經驗和技能積累和沉澱才能產生價值的,為什麼我們爸媽去看病的時候,更傾向於那些年齡比較大的醫生來給自己開刀治病,原理就在於此。這些行業和工作都是需要依靠大量的實踐,經過了大量的練習和實踐,雖然年齡上去了,但是在別人看來,這年齡並不是你的劣勢,而是你技能和經驗的價值證明,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能力可能會一蹴而就,但是把脈看病這回事,依舊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

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有人用10年的時間,不斷優化和創新問診方法,不斷學習精進,同樣也是10年的時間,他的方法還是10年前用的,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沒有進取和上進心,不想對自己工作再進步一步,再往上走幾個台階,慢慢降低自己標准和要求是問題的核心,跟年齡其實關系不大。

明白了這個底層邏輯,我們再來看看那些35歲的中年人,他們面臨的最大的敵人不是年輕人,而是他們自己,是和他們同齡的那一批職場中年人。

這是一批怎麼樣的中年人?是一群即使到了35歲的年紀,依舊保持學習永無止境的態度,依舊保持謙卑,依舊覺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直在學習和進步的路上,工作踏實,態度誠懇,遇到問題不抱怨,積極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群人才是那些所謂感到35歲中年危機的職場人最大的競爭對手。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無論是在什麼年齡,都會讓人感到壓力倍增。

大家在飯桌上聊天的時候也發現,自己周圍的身邊35歲以上職業生涯的發展還是很極端的,要麼是混得很好已經走上公司的高管,年薪50萬這種也不是沒有,要麼就是平時上班,下班跑滴滴勉勉強強過日子的,要麼很牛,要麼很難,幾乎是兩種極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原因也很簡單,很多職場人在中年的時候就已經停止成長和進步了,當然有人會說這會歸結於組建了家庭,需要照顧的人更多了,生活壓力更大了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退一萬步來講,想不想往上走,想不想繼續提升自己的這個意願問題,還是由自己決定的。

同樣是工作了一二十年,有人走得慢,但是就是一天天在往前走,有人雖然一下子可能跨了一大步,但是他就來的就不打算繼續走了,這就像龜兔賽跑的故事,前面跑得快是有好處,但是兔子之所以會輸,是因為他缺乏烏龜那種堅持不懈地向前。

以前的自己的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

總覺得人生在35歲之前要拼命努力,努力上升到公司的中層,35歲之後馬馬虎虎守住一個管理層就好了,日子也是挺安逸的。但是我發現我錯了,這樣的認知出現的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35歲之後自己的成長停滯了,另一方面想要再往上升職加薪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為什麼這麼說?大家都希望升職加薪,但是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公司向上發展的通道往往是很狹窄的,而且是越往上越狹窄,公司的高管總共就那麼幾個,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做到高管的位置,很多人即使熬到了上級退休最後領導這個位置依舊不是自己的。

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轉型和科技的發展,其實管理層的比例是在降低的,未來不僅僅機器會代替那些工作簡單重複性的基礎工作,管理者的數量也會被削減,相反,那些有技術要求,需要加入人為考量因素的技術工種會越來越吃香。

縱向往上的渠道有限,但是我們橫向的發展是無限的,跨行業,跨領域,你可以盡情發揮你所能去學習,去掌握另外一個行業的知識和技能,當然這裏可能有人會說,這樣就不能做精一個行業和領域了,做精一個行業根據調查顯示至少要花費10年,而且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即使花了這10年的時間上去,也未必能做到一個行業精通和權威,與其是這樣,我們不如去增強我們跨行業的能力,學一些行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但是可以防止自己被淘汰。

過去我們說隔行如隔山,但是隨著時代和行業的發展,其實各個行業的聯系在越來越緊密,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就拿新媒體運營這個工作來講,其實要真正做好運營的工作,你需要懂數據分析,平面設計,視頻剪輯,文案寫作,腳本策劃等等,這背後的能力要求其實就已跨了好幾個行業。而且現在各個行業的壁壘也在消失,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縱向的機會有限,但是橫向的機會大有可為。

對於35歲以後的職場人,最關鍵最核心的不是重新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塊,而是在現有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查漏補缺,提升自己的能力短板,擴大自己的橫向發展能力。

面對新的領域,新的工作,先不要一頭紮進去學習,先看看自己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畢竟如果自己連興趣都談不上的話,學習這股勁是不可能持久的,後來多半會半途而廢,可以先嘗試去了解,但是了解也並不等於理解,你要沉下心去鑽研,如果僅僅是為了工作需要去工作,大概率也不會做出什麼亮眼的成績。

無論是在什麼年紀,其實最怕的就是只說不做,只想不做,對自己未來的預期都想得很美好,但是等真正去做的時候又覺得這裏好難,那裏好難,到處都是問題。自己一個做教育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天天做辦公室做決策的人,沒有體驗過在一線吃市場上招生有多麼難的時候,他大概率是做不出好的決定的。

所以他每次做決定的時候,尤其是新市場的市場方案,他都會去親自體驗一下一線員工招生的艱難,和他們去聊聊天,看看他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如今,他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場營銷總監了,年薪50萬。

這裏想告訴大家的是任何行業任何工作,實幹的業務永遠是最賺錢的,一線市場永遠是距離錢最近的地方,有能力聰明的人永遠都會有這樣的特質,他既可以坐在辦公室裏給公司做戰略決策,同樣,在公司需要他去一線支援,脫掉西裝革履去幹髒活累活的時候,他也能輕松的轉換角色,這種才是公司求之不得的人才,腦袋裏有東西,有戰略的思想高度,也有實幹的踏實精神。

腳踏實地去一線看一看,做一些工作和努力,不要因為坐上了管理,就忘了最原始的技術,要知道沒有原始技術的支持,管理根本就不存在,先學會做好,才會有把如何把事情做好的思維,不然都是紙上談兵。

最後一點,其實跟比你優秀的年輕人學習也沒什麼,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中年人有中年人的本領,與其把他們當做是競爭對手,不如向更優秀的人學習,學到了就是的,誰也帶不走的。

雖然有的時候年輕人的想法不夠成熟,甚至是有點幼稚,但是他們的那種敢說敢做的沖勁也確實值得去學習的,不顧一切的往前沖,有時候是沒必要那麼在意結果的。活的得年輕人,保持一股闖勁,也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