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1日 -
:
住居說社會聞
晚清時期曾留美一群兒童,這一批學生的素質如何?顯赫的歷史人物
緒論:一百年前,少年周恩來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至今仍激勵著國人往上走。而且在當時風雨飄搖的中國,這句話也不亞於一句震撼人心的話,激勵著無數愛國學子奮發向上。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列國屈辱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的中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清末開眼界看世界的實踐者,他們在晚清留美求學,到底這群人有多優秀?著名的歷史人物。
早在晚清四大漢臣之一的曾國藩就曾多次諫言,要求朝廷推行留學計劃,以振興中華,然而,這一計劃卻被當時的許多人所反對。在曾國藩去世兩年之後,這一方案才在容閎和李鴻章的幫助下得以順利實施。
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七五年,三年間,清廷先後派遣一百二十名留學生到美國學習,120名留學生分四次赴美。
當談到這些留學生時,首先要提到的是前文提到的容閎,他是美國耶魯大學首位留學生,由於視野開闊,眼界開闊,看到了東西方的巨大差異,他堅持要讓中國學生到國外學習,以開拓眼界,增加民智。
他的這一決定被證明是正確的,在他的幫助下,這些留學生一個個都走向了國外,並在以後為祖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所以容閎也被稱為“僑胞父親”。
這兩個孩子實際上並不是達官貴人,在那個年代,人們寧可讓自己的孩子留在一畝三分地裏,時時看護著,也不願讓自己的孩子遠渡重洋去吃苦。所以,可想而知,這些留學生都是一些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他們中的一些人希望通過留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為美國離這千裏之遙,所以留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艱苦,一百四十年前還沒有飛機的出現,他們要去美國,唯一的方法就是乘船,這些平均年齡不到十二歲的孩子,許多都在船上出現暈船現象,有的甚至陷入昏迷,但他們依然咬牙堅持。
到了美利堅後,他們又面臨另一個問題,即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語言不通,不能融入當地社會。但是,這些困難還是被聰明的留學生們克服了,曆經磨難之後,這些留學生們的成績也是非常斐然。
1881年,由於種種不能抗拒的原因,這些學生被迫結束了他們的留學生涯。除了最初的四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外,其餘三名學生都未能順利完成畢業考試。但是,不管是順利畢業還是被迫中斷留學生涯,這些學生們後來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早的留學生中,就有詹天佑,他是我國近代工程之父,在1905年主持修建了我國第一條自行建成的鐵路——京張鐵路,並因此而聲名鵲起。歐陽庚與他一起留學,成為民國時期的駐英大使,是我國早期的外交官。
除詹天佑外,還有北洋大學的創始人蔡紹基,他曾因大膽地批判鴉片貿易而在留學期間受到廣泛關注,最後留下一句經典名言:“中國無死,只有沉睡”。隨後,他的照片被懸掛在天津大學的廣場上,供後人瞻仰。
另外,唐紹儀作為第三批留學生之一,也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外交家,他的思想非常進步,曾經大力提倡孫老先生,並且一直致力於統一華夏,在當時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除這幾個之外,還有一些人,如薛有福、黃季良沈壽昌、陳金揆等,都英年早逝,有的死於胸大戰事,有的死於甲午海戰,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英雄,以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國家的風範和骨氣。他們同樣值得後人緬懷,如果對此感興趣,不妨翻閱四大留學生名冊。
結語: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國家已經不再是昔日貧富差距的代名詞,而這些學成的前輩們也終於可以心滿意足了。一百多年前,他們用聰明的雙目測量中國與世界的距離,用堅強的臂膀撐起中國的脊梁,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領航員,他們所走的路,就是中國崛起的道路。先賢先賢,後代子孫,都應該在先賢的基礎上繼續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