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8日 -
:
半島新聞客戶端
半島新聞客戶端官方帳號,本地資訊創作者
17日晚,
一條沉寂近12年的問答突然火了。
2009年8月8日,
有網友在百度知道裏提問:
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
馬來西亞人,泰國人,甚至日本人,
韓國人都上去過了,
該到中國人了吧!
答案區,有名網友回應稱:
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國際空間站,上別人的不好玩。
17日18時48分,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
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向祖國人民敬禮。
航天員乘組進駐天和核心艙畫面。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這一歷史時刻,全網沸騰!
12年後的回答,我們做到了!
從17日晚到18日,百餘人陸續前去上述問答底下打卡:“我們做到了!”“ 我們要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咱上面有人了!”
中國曾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
被美國拒之門外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由美國和俄羅斯為主導的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其自1998年11月開始建造,陸續由曙光號功能艙建設為15個不同規模的艙段,到2010年基本建成。大致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總質量達400餘噸。
它自開建以來,已經工作了20餘年,立下赫赫戰功,先後有19國的宇航員乘坐美俄兩國的飛船造訪。2015年,俄美達成一致意見並簽署協議,同意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由2020年延長至2024年。
國際空間站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經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之門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曾經接受采訪時表示,國際空間站中國沒有參與不是中國的因素,在航天技術這方面美國這樣的國家從來對中國采取不允許合作," 在國際合作中,你要有實力,才能掌握話語權。"
不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面
咱有了自己家的空間站
今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核心艙 " 天和 " 號發射升空,並順利入軌,包含11次飛行任務的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由此開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天和核心艙責任總設計師楊宏接受《面對面》欄目時表示:" 國外的長期封鎖反倒倒逼了我們的自主創新。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我們不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面跑,甚至說我們想跟著別人後面跑人家也不帶我們玩兒,所以必須要獨立自主發展自己,立足於我們中國的力量來自主進行研發。"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有 3 個艙段—— 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空間站整體呈T字構型,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於兩側。
其中,核心艙用來控制整個空間站組合體,兩個實驗艙分別用於生物、材料、微重力流體、基礎物理等多方面的科學實驗。
“天和”號核心艙的體積相當巨大,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單體航天器,比國際空間站的任何一個艙段都大,其長度達16.6米,比五層樓的高度還高。其直徑為4.2米左右,比火車和地鐵車廂的寬度(2.8~3.1米)還寬不少,重量達22.5噸,內部空間至少有50立方米,航天員可活動範圍很大,而隨著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與之對接,也使得我國空間站組合體的長度、體積和重量都變得越來越大。
太空大平層,拎包入住
如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又已經與天和號與天舟二號的組合體對接,對接的是天和號核心艙的節點艙,對接位置是正向對接,神舟十二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艙結構,總長度約9米,總重量約8噸,這又使得我國空間站組合體的長度增加了9米,約36.2米,如果是在地面上,豎起來大約相當於12層樓的高度了,需要坐電梯上下活動了;其總質量也增加8噸,達到了42.6噸,大約相當於30輛普通家用小汽車的重量,如今我國的空間站已成為太空中除國際空間站之外最大的航天器組合體,而且今明兩年我國還將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空間站實驗艙,所以空間站組合體將會越來越大。另外,我國的空間站的內部環境和舒適度也要比國際空間站的艙段更強更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1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家”太大了,太羨慕他們了。
今明兩年,中國空間站工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發射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並依次圍繞核心艙完成組裝建造工作。
17日下午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進入到空間站階段,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使中國空間站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外航天員能夠一起遨遊天宮。
美航空航天局、歐空局、
俄航天局發文祝賀
用詞亮了!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7日在官網上發表聲明,以局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的名義,祝賀中國成功將航天員送入空間站,他表示,“ 祝賀中國成功將航天員送入他們的空間站!期待未來的科學發現。”
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也接連發來祝賀,並且都使用了專指中國航天員的“taikonauts”一詞,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astronauts”(宇航員)。
歐空局轉發了法新社的報道並寫道:“祝賀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三名‘taikonauts’送入天和空間站(核心艙)。”歐空局還在括號裏解釋了“天和”一詞的意思——“天空的和諧”(Heavenly Harmony)。
俄聯邦航天局也寫道:“祝賀我們的中國同行成功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以及3名‘taikonauts’送入天和空間站(核心艙)。中國向前邁出了自信一步!團結一致,我們能做到更多!”
“taikonauts”一詞由中文“太空”的拼音和英語“astronauts”組成,最早於1998年由馬來西亞華人趙裏昱提出,隨著中國航天的不斷發展,外媒近年來也開始逐漸使用這個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
實際上,作為僅有的三個獨立載人航天國家,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航天員的稱呼各不相同。美國或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名稱一般是“astronauts”,俄羅斯(或蘇聯)航天員被稱為“cosmonauts”,這個詞源自於俄語中的“宇宙”一詞。
俄聯邦航天局官網發布了更為詳盡的聲明,除了祝賀中方成功發射外,還再次強調中俄將共同合作實現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項目。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羅戈津15日在出席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GLEX-2021)時透露,俄羅斯計劃向中國的空間站派遣宇航員。
而根據歐洲空間局與中國航天局2015年達成的合作協議,雙方將持續互派航天員進行綜合性訓練,目標是從2022年起開始讓歐洲的航天員登上中國空間站。目前,來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三位航天員,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學習中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說:
" 突破科技創新方面的瓶頸,我從不指望國外,要靠自己。"
不畏霸權、迎難而上,
中國人可以靠自己開拓出一片獨立天地!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新華社、北京日報、央視新聞、封面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