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為何沒有再登太空?英雄楊利偉扛起航天大旗,拿健康換未來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22日 -
:       
 

科技百論

最近社會對於航天領域最關注的新聞莫過於神舟十二號的成功發射,世界對“中國速度”再一次發出了驚歎。這些年中國航天科技的飛速進步,我們有目共睹。中國航天能以這樣迅猛的速度迅速發展,少不了相關研究人員兢兢業業的不懈努力以及航天員們擔常人所不能擔重任的恒心與毅力。

相信講到中國航天員,許多人腦海裏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就是楊利偉。作為中國飛天第一人,這位航天英雄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對於中國航天史來說,楊利偉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有他難以想象的勇氣與毅力,才推動中國航天史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但對比三巡太空的聶海勝景海鵬,自從結束航天任務之後,楊利偉再也沒有重返太空。這不禁令人心生疑慮,難道真的如傳聞所言,由於首登太空時受了種傷,楊利偉再也無法登上太空了嗎?

意外頻發,楊利偉九死一生。

2003年,中國首次實現載人飛天,這位獨自進入太空的勇士便是楊利偉。在他根據自身經曆所撰寫的《天地九重》中,我們可以完整複盤當初他所遭遇的驚心動魄時刻。神舟五號的發射升空並非一帆風順,在飛天途中,飛船和火箭的劇烈抖動產生了一個低頻振動。人體對於這個因為變故所造成的的意外現象是十分敏感的,很快,楊利偉的內髒就與飛船產生了共振。禍不單行,原本加速上升的飛船就讓楊利偉處於6倍地球重力的負荷中,現在又加上這個共振,這讓他感覺自己的五髒六腑都要被震碎了。

這種痛苦我們難以想象,但能讓經曆嚴苛訓練、身體素質本就遠超常人的楊利偉在自傳中寫下這樣的話,想必對於常人來說這種痛苦應當堪比嘔心抽腸。楊利偉當時都覺得自己要犧牲了,在足足經曆了26秒這樣的痛苦後,他的眨眼才讓所有為他揪心的工作人員如釋重負。獨自一人飛往浩瀚未知的工作,肩負著中國航天的殷切希冀,楊利偉獨自扛起重任,憑一己之力為中國航天提供了不少寶貴的經驗資料。

回程也並非易事,在離地100公里的時候,高速飛行的飛船遇上了減緩速度的空氣阻力,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楊利偉整個人都產生了方向的便宜。因為頭戴耳麥過於松弛,在慣性的影響下,麥克風鋒利的棱角劃傷了楊利偉的嘴唇。棱角之銳利,傷口之嚴重,以至於到了今天他臉上的傷痕還清晰可見。倘若位置再偏移一點,劃傷了他的脖子,那麼楊利偉的生命安全就令人擔憂了。好在在這險象環生的飛天任務中,楊利偉最後有驚無險地回到了祖國,成為了航天史上名副其實的大功臣。

拿命刷出的經驗,換得後輩安全飛天。

當時的中國是第一次載人實現飛天,在許多地方都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由於航天任務的特殊以及太空環境的難以複制,有些問題直到投入實踐中才會被發現。楊利偉作為中國飛天第一人,就成為了中國探索太空道路上的先行者。

在他抵達地球成功回國之後,研究人員根據他執行任務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他自身在任務中的親身感受,對航天飛船進行了多達近兩百處的改善。這些經驗都是寶貴的一手材料,是楊利偉頂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滿懷一腔熱血,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後所得出的總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能看到更為廣闊的風景,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史上難以忽視的里程碑,後輩在他冒死探索所得出的經驗幫助下,更加安全安穩地為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所以在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執行任務的時候,他所在的飛船環境比起神舟五號要舒適不少,在任務中所收到的安全保障也比楊利偉高了許多。

如今聶海勝三巡太空,楊利偉卻在首次飛天之後再也沒有重返太空,難道他在身體真的在意外發生時受到了嚴重傷害以至於再也無法執行飛天任務了嗎?答案呢是否定的。

完善航天員梯隊建設,時刻為再次飛天做准備。

在執行完神舟五號的任務之後,楊利偉的工作可多著呢。中國航天員一共有三個批次,但真正有過飛天經驗的卻為數不多,所以“老帶新”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景海鵬聶海勝劉伯明等人會多次巡天的原因,畢竟從完成任務的角度來說,選擇經驗充足的人總會事半功倍。作為當時第一且唯一飛天的航天員,楊利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在指導、訓練、選拔自己的同事,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輸出給他們,力求在他們執行下一個飛天任務的時候實現“零失誤”。

楊利偉一邊在航天領域的多個方面繼續發光發熱,一邊也沒有落下自己的訓練。作為現役航天員,他所需要接受的訓練與聶海勝等人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沒有足夠優越的身體素質,他怎麼能夠完成訓練呢?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楊利偉重傷以至無法再度飛天的傳聞不攻自破。神舟十二號到神舟十五號的飛天備選名單上,也有出現楊利偉的名字,這進一步說明了他的身體並沒有任何問題。說不准在接下去的航天任務中,我們會再一次在發射現場見到這位國寶航天員熟悉的面孔。所有的航天員都值得人們的尊敬,願中國航天事業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