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文治帝國》:聽這些宋代歷史人物們來講一講他們真實的故事吧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26日 -
:       
 

緩緩有點慢

情感領域愛好者

關於寫宋史的書,其實真的可以用卷帙浩繁來形容了,在這些描寫宋代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著作當中,《文治帝國》可以算是比較別出心裁的一本,雖是以時間為序,但串聯起整本書的卻是34個歷史人物,《文治帝國》不算是非常專業的歷史研究著作,但卻是一本歷史性強、趣味性強、閱讀性強的“三強”型入門讀物。

因為宋史相關作品和評論已經很多,所以不再多加贅述,下面只從權、臣、文三個方面,來聊一聊《文治帝國》中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三最”吧。

最霸氣——才華、愛情、權勢樣樣俱全的奇女子蕭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前段時間由唐嫣主演的號稱“大女主史詩巨制”的古裝電視連續劇《燕雲台》,她所出演的就是這位“大女主”蕭燕燕。

電視劇有幾分真幾分假這裏不做評論,但蕭燕燕在真實的歷史確是名副其實的“大女主”。

蕭燕燕是遼景宗的妻子、遼聖宗的母親承天皇太後蕭綽,也是宋朝的“死對頭”,常常讓宋人聞風喪膽的存在,甚至讓宋太宗滅北漢後本來想一鼓作氣端了遼,結果乘坐著驢車百米加速往南逃,落得個“大宋車神”的傳說。

寫宋朝為什麼要先聊聊遼國太後呢?因為她真的是一位奇女子!

蕭太後在各種電視電影作品中的演繹形象並不太好,甚至大多是陰狠毒辣的負面形象,其實這跟“楊家將”故事的悲壯、情節的熱血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歷史上的蕭綽從小就是契丹貴族中最璀璨的明珠,名字中的“綽”字取自唐代詩人元稹“曾經綽立侍丹墀,綻蕊宮花拂面枝”的詩句,有輕盈柔美之意,也暗示著她是要侍奉天子的。

歷史的走向也確實如此,取消先前的婚約之後的蕭綽在17歲的時候嫁給了遼景宗並很快被冊立為後,然而好景不長,這位皇帝丈夫在年僅35歲時就病死在了出獵途中,可蕭綽能就能在不僅沒有因為成為了孤兒寡母而飽受欺淩,反而運用高超的政治手段利用大臣迅速平定了動蕩的局面。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蕭綽還和自己先前取消婚姻的“未婚夫”韓德讓堂而皇之地談起了君臣戀,還成功得到了遼聖宗允許,賜名耶律隆運,在死後甚至可以陪葬在蕭太後陵墓之側,讓這對戀人繼續相伴相守。

說完她的愛情傳奇,再來聊聊她的軍事才能吧。

燕燕打仗有多厲害呢?《文治帝國》中是這樣形容的:

“蕭太後人狠話不多,在短短四年間,以消滅宋軍有生力量為戰略目標,致使宋朝“沿邊瘡痍之卒不滿萬”。有學者統計,蕭太後南征,至少殲滅了宋軍15萬兵力。這個女人,讓北宋軍民聞風喪膽。”

打仗雖狠,但事實上蕭太後的政策非但不像小說和演義中的那樣殘暴凶狠、十惡不赦,反而非常寬松仁慈,甚至吸引了不少北宋邊境的貧民前來歸附,同時奠定宋遼百年和平的澶淵之盟。

最意難平——被“黑化”的忠臣潘美

潘美是誰?或許很多人說不上來,但要是說起“大奸臣”潘仁美,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各種各樣跟“楊家將”故事有關的小說化本當中,潘仁美總是以殘害忠良、無惡不作的大奸臣形象出現。

事實上,這真可以說得上是一樁千古奇冤了。

《文治帝國》中這樣形容這件流傳了幾代幾世的大冤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曾被人冤枉過,都知道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更何況是以歷史的名義,用時間之筆去冤枉一個忠臣為奸臣,這絕對是比竇娥還冤的冤案。”

他冤在哪?怨就怨在這個被世人唾罵了一千多年的大“奸臣”,不僅不奸,反而是個十足的忠臣、良將,而且,“潘仁美”是楊家將相關小說虛構演義的結果,他真正的名字是潘美,雖無“仁”字,但有仁義。

朱元璋曾評價潘美說:如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節義,兼善始終,可以廟祀。

那麼,潘美的名聲是怎麼一步一步壞成這個樣子了?說來說去,還是跟悲情英雄楊業以及“楊家將”的故事有著脫不開的關系,當初監軍鉗制主帥的制度設計造成了潘美“眼睜睜”看著楊業去送死的慘烈局面,但潘美卻因《楊家將》的演繹而背負殘害忠良罵名上千年。

其實歷史上不是沒有人想過要為潘美說句公道話,清人七十一就曾這樣說過:

“潘美本宋初名將,以功名令終。近世小說所謂《楊家將》者,獨醜詆之,不遺餘力。或以為楊業之死,潘與有責焉。按李廣之死,責在衛青,後世不聞詆青以伸廣者。潘美乃無端蒙惡名,誠所謂有幸有不幸哉!按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謹慎,能保令名以終者,非無故也。潘美處功高震主之地而能謹慎,宜守保令名以終也。獨其身後無端之毀,不知從何而來?”

如此一個仁義戰將被“黑化”至此,怎能讓人不覺得意難平?

最悲催——淪為“透明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

《宋史》評價說,曾鞏“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

在赫赫有名的橫跨唐宋的“F8”——唐宋八大家當中,曾鞏可以說是“人氣”最低的一位。說起其他的七位,人們總能脫口而出他們的代表作品,但若問起曾鞏寫過什麼,又有多少人能不假思索地說上來呢?

曾鞏的官場之路走得並不平順,他並未曾做過高官,卻受到過頗多贊譽和認可,很多自視甚高的文壇、政壇的大佬級人物都對曾鞏非常的推崇。要知道,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然而無論從文壇還是官場來說,曾鞏這一路走來著實不容易。

曾鞏有才,但怎奈何那個年代本就是一個群星薈萃的時代,就連十分認可曾鞏的歐陽修,都在幾經權衡之後選擇了送蘇軾“出道”,大有幾分“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

對於曾鞏和蘇軾之間的區別,《文治帝國》中引用了近代朝鮮文學家黃玹的一段評論,以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來做了個十分有趣又形象的比喻:

“曾鞏就像郭靖,一招一式都有師承,中規中矩,卻無人能敵;而蘇軾就像令狐沖,無招勝有招,不僅厲害,而且是武林中特立獨行的異類。”

曾鞏文章路子正、人品也很正,然而雖才華橫溢卻因不趨炎附勢而屢試不第,甚至讓歐陽修都不禁發出“連曾鞏這樣的人才都未能被錄取,考試部門的評審標准,真的科學嗎”的質問來為他打抱不平。

即便後來進入官場之後,所坐之位也未能與之志大才高相匹配,且官場之路頗多逆境,不過曾鞏從來心態平和,一句“舉世不知何足怪,力行無顧是豪雄”足以窺得他的心境。

曾鞏的文筆在朱熹眼中是“峻潔”“平正”“好懂”“簡莊靜重”的,在後世的幾代中也是頗受推崇的,但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後,卻因為思想主題、審美趣味等出現轉向而開始受到冷落。

雖說一切都是歷史選擇的結果,但這樣一位真才實學且為人正直的文人,卻逐漸淪為一個文壇“小透明”,實在可惜、可歎。

在宋史當中還有很多趣聞、趣事,以及被誤解的歷史人物,《文治帝國》以通俗的形式還原了一部真實又生動的宋朝歷史,34個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串聯成一部比電視劇更精彩的歷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