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涯

以“平常心”對待職業發展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02日 -
:     
 

EnTA職業能力評測

上海未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剛步入職場的人通常會產生以下三種心態:

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對未來感到十分迷茫;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當下又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於是感到挫敗;

按原有的職業規劃順利走下去了,但是發現自己的理想工作並非想象中那麼美好。

不管處於哪種心態,都很容易產生不安、焦慮、緊張、壓力、憂慮等負面情緒。

些情緒都讓人無法關注當下,無法腳踏實地做一些能改變現實的行動

01

前言

世界加速變化,各行業求快求新,社會處於信息爆炸的狀態中,每天各種信息都試圖侵占我們有限的大腦。

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源源不斷,內心的負面情緒又無法排解,於是人們逐漸變得焦慮、煩躁,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想要尋求最快解決方法。

各類的“捷徑”層出不窮,仿佛是為群體性焦慮量身定做的解藥。

然而“快”並不意味著“好”
,職業發展也是如此。

只有對自己足夠了解、對社會和市場足夠了解,有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深度思考,才能找到職業發展道路的“最優解”。

修煉自己的“平常心”是達到最佳職業發展狀態的必經之路。

02

為什麼“平常心”如此重要

今年3月底,張一鳴在字節跳動九周年慶上發表了演講,他提出“平常心做非凡事”,提倡字節人以平常心對待自己、對待產品、對待行業競爭,專注於當下,同時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開闊的想象力,沉下心來做更長遠的思考。

貫穿張一鳴演講的一個關鍵詞是“平常心”。這個詞最初來源於佛教,指的是一種雲淡風輕、從容淡定,不輕易受外界環境變化影響的心態。

具體表現為對自己做任何事的成功和失敗的概率有准確的預測,做事時既積極主動、竭盡全力,又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

這種“平常心做非凡事”的思路其實也能運用到個人的職業發展上,因為“平常心”的本質就是專注和踏實
,而這兩個特質對於個人實現長遠的、良好的職業發展十分重要。

專注即“摒棄雜念”
,人在沒有偏執或者雜念的情況下,能夠對事物有很好的判斷。

踏實即“腳踏實地”
,認知上不斷積累行業知識,行動上不斷積累實踐經驗,這些才構成了你在某一職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

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都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工程
,它並非一場突擊複習就能應付的考試,也不能僅僅依靠隨機應變來完成。

搭建好這項工程的關鍵在於不斷積累行業技能,同時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因為這些才是企業看重的、市場認可的個人價值。

比起追逐頭銜和標簽的人,保持“平常心”的人通常比較放松,內心沒有扭曲
,能夠做到觀察細膩、實事求是、充滿耐心。

他們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因為只有心態越平穩,根才能紮得越牢,才更有魄力和想象力去做難事。

03

如何以“平常心”對待職業發展

從橫向的角度來說,“平常心”意味著認識和接受自己是平常人,不輕易與他人對比。

從縱向的角度來說,“平常心”意味著放下得失心,把重點放在當下,不因過去的成敗和不確定的未來而束縛自己。

從行動上來說,“平常心”就是做到腳踏實地、專注學習,持續地積累知識和經驗。

——

1. 認識和接受自己是平常人

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有特長、有能力的人,他們也許在知識、經驗上有些差別,但是從智商的角度來說,大家都還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

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很好成就,往往是因為保持了“平常心”,以時間為杠杆,持續地學習和總結經驗

——張一鳴,字節跳動CEO

認識和接受自己是平常人意味著以“平常心”對待自己,即把自己當作客體,不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不過度完美主義

有時候我們無法面對職場發展的瓶頸和困境,是因為我們總給自己提出“我應該做到什麼,應該怎麼樣”的高要求,這些要求很可能是不符合實際的。

當我們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從而自我否定,或者沉浸在消極情緒中。

——

打破這個消極循環的關鍵在於真正接受自己是個平常人,以“平常心”對待自己

這意味著我們要避免沉浸在自己的內心戲裏,轉而去真正地推進問題的解決
,朝著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動。

當你懷著這樣的“平常心”對待自己,你就不會高估他人的能力,同時也能放低對自己的期待

你會開始觀察優秀的人是如何一步步從平凡人成長到現在的樣子,自己又能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

你會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及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深陷自責、後悔或是愧疚的情緒泥潭。

——

2. 放下得失心,當下才是重點

所有的消極都是由心理時間的累積和對當下的否定造成的。

——《當下的力量》

放下得失心,當下才是重點意味著以“平常心”對待過去的成敗和不確定的未來
,重點關注當下做出的實際行動。

人們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憂慮未來和糾結過去,很少時間注意力在當下,難以關注當下最應該做的事和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但是未來是由當下做的事情決定的
,當你無法以最佳狀態迎接當下的困難和挑戰,未來的結果自然不會很好。

很多人會因為職業發展不順利或者未達預期而產生焦慮和擔憂的負面情緒,並在負面情緒中將自己的時間、精力消磨殆盡, 缺乏了對於當下要做的事情的關注。

在這種對損失的懊惱和犯錯的自責中,又錯過了新的改變未來職業發揮的機會,最終得不償失。

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無法控制所有事情
,因為只有專注地做好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才能最大程度地迎來積極的未來。

當你懷著這樣的心態,往往就能卸下焦慮、擔憂、急躁、恐懼等這些心理負擔
,專注在做事而不是感覺上。

這時候你就能盡可能保持平靜,做出更高質量的決策,能力也能夠更正常地發揮,往往做出來的結果也不會太差。

——

3. 腳踏實地,專注學習才是長遠之道

在職業發展上,與腳踏實地相反的做法就是心態浮躁、喜歡走捷徑。一種典型的表現就是對業務知識的過度抽象,對方法論的過度追求

比如不願意花時間去深入了解一個崗位、一個行業,只是簡單地學過一些方法和總結,就在面試的時候侃侃而談。或者在做業務的時候只講方向和戰略,不講怎麼具體落實和執行。

實際上,方法論其實並沒有那麼有用。當你對一個事情抽象,就相當於在思維上加杠杆。一旦這個杠杆加錯,通常是“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

真正能給你成長帶來幫助的是持續不斷的專注學習,腳踏實地的經驗積累
。這裏引入兩個概念——“複利效應”和“舒適區邊緣”,來說明這個道理。

“複利效應”
是價值積累的一種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舒適區邊緣”
則是揭示了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於舒適區的邊緣。貿然跨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地方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

“複利效應”強調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並在積累的過程中遵循刻意練習的原則,在舒適區邊緣一點一點地擴展自己的能力範圍,那麼長期上來說一定能夠取得巨大的突破。

“舒適區邊緣”告訴我們貿然跨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地方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

要實現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就需要在“複利效應”的基礎上,不斷拓寬自己的“舒適區邊緣”,尋求自身的進步
。假以時日,必然就能在這一領域上擁有行業競爭力。

04

結語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缺乏耐心、充滿焦慮、迷茫無助,都是因為沒能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的職業發展。

我們總是希望能一步登天,一下子達到自己的目標;或者總是以為做成一件事很簡單,只要戰略正確就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破解這種發展困境的方法在於以“平常心”對待職業發展,即:

1. 認識和接受自己是平常人

2. 放下得失心,當下才是重點

3. 腳踏實地,專注學習才是長遠之道

當我們越能以“平常心”對待這件事,就越能腳踏實地積累職業發展的資本。

當我們獲得越來越多的正面反饋,我們也會更自信、更了解自己,選擇出更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關鍵詞:

#職業規劃#

#平常心# #職業發展#

關於我們 | EnTA職業能力評測簡介

科目介紹 | 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開放科目全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