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長江中下遊與南北絲綢之路的樞紐,成都竟是佛教中轉站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07日 -
:       
 

時代樹暴走

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

歷史上的成都,與絲綢之路有著重要的聯系,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成都為連接長江中下遊與南北絲綢之路的樞紐,南來北往的貨物都在成都集散,成都生產以蜀錦為代表的絲綢織品一直是輸入世界各地的重要商品

絲綢之路還成為魏晉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的重要通道,大批高僧往來於此,成都的佛教因此而興盛。

王州子造釋迦像南梁天監十年(511年)成都市商業街出土此像為一佛四菩薩組合,主尊著褒衣博帶式架裝,秀骨清像,內著僧抵支束帶下垂,衣擺左右張開,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於腹前掌心向外握起。五尊像排列、高低,錯落有致,巧具匠心。寬大的背屏外緣有十身飛天,正中頂端刻三層寶塔一座,背屏內刻說法圖一鋪。

阿育王像南梁太清五年(551年)成都市西安路出土此像渦卷紋高肉裂,眉眼俯視,避得突出,面部有八字胡須,身著通re肩式裝裝,薄衣貼體,所立蓮台裝飾華麗,造像表面原有貼金。背面有供養人像,下刻發願文:“太清五年九月州田,佛弟子杜僧逸為忘兒李佛施造育王像供養,應自己看到在所生處口(值)佛間法由發恩文可知,此像為阿百A5UThBR

張元造釋迦多寶像南梁大同十一年(545年)成都市西安路出土此造像主尊為釋通、多寶二佛,皆著爽衣博帶式襲袋。其他五尊菩薩均身披現培,手中持物,衣飾華麗。造像經過精心構思,近處是力士和獅子,向後依次是二佛、諸菩薩、二弟子,形成前後明確的四層構圖,有條不素地將諸多形象排列於有限的空間內,眾多人物的排列構圖有條不素,使平面雕刻有了縱深感。背面淺浮雕刻有說法圖及發願文。

絲綢之路河南道絲綢之路河南道起點為益州成都,終點為西域和漠北,因其沿線若幹分道主要經過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吐谷渾河南國,故而又被稱作絲綢之路河南道。該道路興盛於公元四至六世紀,是溝通南朝和西域間的重要通道。據不完全統計,東晉、南朝、前涼、吐谷渾、柔然、丁零、突厥、鐵勒,以及西域、中亞和西亞的許多古代國家的旅行者都曾行經絲綢之路河南道。

成都地區出土南朝佛教造像漢時佛教即已傳入中國,成都平原已出現早期佛教形象;東晉十六國時期,佛教逐漸興盛;南北朝時期,成都地區出現大量佛教造像,這些造像具有典型南北朝造像特征。

一佛二菩薩像

南齊永明八年(490年)

成都市西安路出土

此佛像上部殘缺,主尊表情慈悲而具有親和力,身著褒衣博帶式裂裝,衣緣覆蓋雙膝並分三層垂搭於座前,左手於腹前掌心向外,右手殘損。兩側脅侍菩薩比例較小,各持物恭謹立於兩旁。背屏上殘存坐佛、飛天,台座兩旁各有一獅,正中為力士托舉香爐。碑陰刻交腳菩薩與二脅侍位於建築內,兩側各有銘文。

背屏式佛造像

南朝(420-589年)

成都西安路出土

背屏式佛造像,主佛立於複瓣覆蓮圓台上,右手殘,左手施與願印。左右各脅侍一身菩薩像,身後左右各立一身弟子像蓮左右各有獅子一尊,四身供養菩薩雙手捧缽胡跪於座前。造像背面中部淺浮雕禮佛圖。

成都境內有這麼多的精美佛像,你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