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29日 -
: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官方賬號,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來源:《財經》新媒體
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投資者適當性是財富管理核心,精准識別是基礎
“財富管理核心點就是基於投資者適當性。很多的人去參與投資理財,透明度是很重要的一個變化。對於投資者適當性的區分,精准識別是一個基礎。”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在“2021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發表個人觀點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
紀敏表示,互聯網技術對於財富管理來講,除了規模經濟以及可以分散風險、成本低、交易便利,這些優勢以外,也有利於投資者適當性的區分。比如大數據的廣泛運用,就可以為投資者匹配合適的產品。
第一,運用大數據可以很精准地識別你的投資者
第二,大數據可區分投資者適當性,從而實現精准監管。
根據數據所代表的實際發生的投資行為,檢驗投資適當性是不是得到落實,而非僅僅基於事先的形式審查。這樣,監管層可開發相應的基於投資者實際投資數據來判斷是否落實適當性要求的監管科技系統。
與此同時,他認為,互聯網財富管理從數字技術應用來講,未來的發展之一是智能投顧。
最後,紀敏認為,某種技術的運用本身也會帶來新的監管的要求。對於數據的使用監管,是未來金融科技發展中最為關注問題。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紀敏:感謝會議的邀請。
我們的主題是財富管理,在數字經濟時代下面,我們的財富管理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我作一個簡單梳理,近年來互聯網理財迅速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普及性顯著增強。數字經濟的這些好處,便利性、普惠性,我就不多說了。其實包括透明度,也是可以更清楚的,比如現在數字技術發展得非常好,我可以每天方便地看到產品淨值和投資組合變化,以及相關各類信息,這和過去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透明度的增強,無形中也會改善投資者信心。
正由於便利性和透明度的提升,我們看網上理財數量這幾年快速的增長。從人群結構看,除了高資產者、老客戶、已婚男等穩定投資者外,青年人增長也很快,背後反映的,是這部分人群對互聯網更熟悉,不僅在網上借錢,也在網在理財。從時間上看,2018年以後,互聯網理財環比增速有所下降,這和餘額寶收益 率下降有關,影響因素較為複雜,但互聯網理財仍然大勢所趨,這幾年基金銷售較好,散戶投資者下降,也和網上銷售費率下降、渠道增多,尤其是一些大型平台規模經濟效應較為明顯有關。
互聯網技術對於財富管理來講,除了我剛才說的規模經濟、成本低、便利性這些普惠優勢以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投資者適當性的落實。投資者的區分。基於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大數據的廣泛運用,就可以和投資者之間匹配更合適的產品。就跟我們在淘寶、京東上買東西一樣的道理,你買多了,那你看到的東西和別人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的精准營銷。對於投資者適當性的區分,精准識別是一個基礎。從監管這個角度來講,其實有了這個大數據一樣可以用起來,通過觀察實時數據,就能准確發現是否產品與投資者是否匹配,還可發現是否落實了淨值化管理,是否有資金池互相交叉補貼,或者通過一些其它的方式兌現收益的違規做法,這樣比起現在就填個表,畫一些勾或我已閱知這類形式主義的做法,要管用得多,因為這是根據數據實際發生的投資行為檢驗你的投資適當性是不是得到落實的,就是最直接的數據,如同腫瘤診斷,病理是金標准,但如果都去做手術查病理,代價過大。理財也一樣,過去沒有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直接去識別,成本過大,但現在有了這些技術,理論上可以做到直接看動態數據去判斷投資者適當性、淨值化管理等核心監管要求是否得到落實。
按照剛才講的這些東西推演下去,我覺得未來財富管理,從數字技術應用來講,智能投顧是一個方向。投顧這個概念,一方面當然是投資,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或者我們自己要投資也要做風險管理。這個顧其實更多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不僅僅是進行投資管理,也包括幫助別人正確地認識投資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尤其是如何正確對待風險。為什麼我們散戶很多,而且散戶即便是買基金也不一定掙錢,據説和頻繁申贖有關,因為很多基金年化的長期回報並不差,實際上你的收益跟你持有的年限是高度正相關的。但為什麼拿不住,往往源於下跌的恐懼,這個時候如果機構能加強服務,及時講清楚前因後果以及未來變化,投資者焦慮得到緩解,情況就可能不一樣,這就是顧。相反,如果只是簡單地賣,這個基金或理財賣給你就完事了,虧損或者是盈利反正都是你自己的事,這就財富管理簡單化為買賣了,投資者自然不會長久跟隨。但從“賣”到“顧”,這個過程其實會增加很多成本。不僅需要人力,更需要智力,每個投資者情況不同,產品組合不同,如果說沒有互聯網技術,沒有大數據,其實是做不到的。但現在基於數字技術,機器學習,數據可得性和處理效率大大提升,就能對每一個投資者提供高頻、精確的投資分析服務,包括投資管理,基於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量化投資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意義更大,更能夠規避一些風險做一些長期投資
最後我簡單說一下金融科技監管,我覺得應該本著“技術中性、風險為本”的原則。剛才忠民理事長講了黑白兩道,實際上我理解他講的黑白兩道從方法論上,處理好秉持技術中性和風險為本二者的關系。一方面,要堅持風險為本,即無論采取何種技術,都要按其功能接受監管,這與技術無關;另一方面,所謂秉持技術中性的原則就是我們既不能遺漏對某一種技術的監管,也不能在監管當中有意無意造成對某一種技術應用的鼓勵或限制。原則是清楚的,但具體如何應用,還需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財富管理或其他金融服務而言,數字技術應用的監管重點之一,就是數據的監管如何堅持風險為本和技術中性。
我就給談這些,說的不對的請大家批評,謝謝大家。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經發言人本人修改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