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太空中,曾出現過五具“遺體”,每位都為人類做過巨大貢獻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19日 -
:       
 

頭腦風報

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國家的航空技術已經有了顯著進步,與航天強國的距離被追趕得越來越短。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為數不多的能夠獨立將本國宇航員送到太空的國家,而且還在探索月球的工程上領先全球,首次將無人探測器投放到月球的背面。

天空一號被發射上太空,並且將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組裝在一起,終於,我們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太空空間站。

中國太空空間站

2021年6月17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帶著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位航天員前往天宮一號出差三個月。隨著天宮一號進入正軌,一開始不願與中國合作的NASA,倒是突然要求與我們“交流合作”。

他們的態度之所以反複變換,其實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順利的一種側面體現,而這些都離不開我國辛苦奉獻航天人的努力,尤其是勇敢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他們都是我們國家的英雄。

楊利偉、費俊龍與聶海勝

從古至今進入過太空的人並不多,但每一位航天員都曾為太空探索的事業發揮過作用。曾有五具航天人的“遺體”在太空漂浮過,他們每位都為人類做過巨大貢獻。

五具“遺體”分別是誰?

從人類探索太空開始,共有19名宇航員犧牲於飛船事故中,其中在馮卡門線以下,也就是大氣層內死亡的有16名宇航員,他們基本因為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出現事故、或是在飛船飛行的過程中出現故障而死亡。

在這以外,還有三名偉大的宇航員死於太空之中,他們是駕駛前蘇聯的聯盟11號飛船的宇航員,分別是指揮官阿列克謝·列昂諾夫;飛行工程師瓦列裏·庫巴索夫;研究工程師彼得·科洛丁,這三名宇航員是唯一一次在太空外發生事故致死的人。

三名罹難宇航員

這時有人問,標題明明說的是五具“遺體”,為何只有三個人,這是因為還有兩具遺體並不是在太空中死去的宇航員。

他們分別是尤金·舒梅克和克萊德·威廉·湯博,前者的骨灰隨著月球無人探測器一起撞到月球表面去了,後者的骨灰則被新視野號飛船拋投在矮行星“冥王星”之上。

這就是目前為止全世界去到過太空的人類遺體,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才能逐漸發展,他們為人類的未來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尤金·舒梅克

這時應該有人要問,這幾名蘇聯宇航員究竟為何會在茫茫太空中犧牲呢?這些不幸的航天事故能夠為後人帶來哪些警醒與教訓?

令人惋惜的航天英雄

聯盟十一號的三名宇航員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說一下三名前蘇聯宇航員的犧牲過程,了解了他們事跡之後,相信大家就能懂得探索太空並不是一件鬧著玩的事情。太空之中危險重重,而這些宇航員其實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人類的未來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我們知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與蘇聯開展了一次以太空競賽為代表的冷戰,當時兩個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急切地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

蘇美冷戰持續時間為1947年—1991年

於是在短時間內人類就做到了首次進入地外空間,首次進行人類登月,甚至發射了許多衛星前去探索金星和火星,在短短十年內,無數火箭進入太空中。

這種為了競賽搶時間而制作飛行器,雖然集結了當時所有人類精英的經驗與技術,但仍舊頻頻出現各種問題。

聯盟十一號的主要使命是將宇航員送上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一號,三名宇航員成功進入空間站並在裏面生活了22天,他們在空間站中進行科研任務,並且研究空間站可改進的地方。

禮炮一號空間站

任務結束時,三人從禮炮一號轉移到聯盟十一號,飛船成功脫離空間站,開始返程之旅。但是當聯盟十一號的返回艙落到地面時,卻被發現三名宇航員已經死亡。

他們的臉上有深藍色的斑點,鼻子和耳朵上有血跡,根據醫生檢測,這三人都是死於窒息。通過研究返回艙的視頻影像,發現根本原因出在飛船的空氣泄露,宇航員被置於減壓狀態之下。

在空氣開始泄露的時候,三名宇航員就發現情況,並且只要手動關閉一個閥門就可以阻止空氣的持續流失,但是宇航員們發現,關閉一個閥門需要一分鐘時間,而他們在減壓狀態下最多只能保持40秒的意識清醒。

三名宇航員合影

於是三人只能在絕望中失去生命,由於蘇聯急於先美國完成航天進度,為了給飛船減負,於是並沒有給宇航員配備合適的宇航服,不然本來這三人可以在宇航服的保護下安全回到地球的。

尤金·舒梅克

除了這三位宇航員的悲劇,尤金·舒梅克在太空探索的過程中也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他16歲就進入了加州理工大學學習,天才一般的他很快就獲得博士學位,並且開始了天文地質學的研究。

但是巴林傑隕石坑的形成原因還沒確定,是他發現了天然的柯英石和二氧化矽礦物斯石英,這兩種礦物只會在瞬間受到巨大壓力時才會形成,於是在他的發現下,證明了巴林傑隕石坑的確是由隕石撞擊造成的。

巴林傑隕石坑

不僅如此,他還和妻子一起發現了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他是行星科學領域的奠基者,而他一生的願望就是想親自上月球,研究月球上的岩石和地質信息,但由於他身體虛弱,因此尤金·舒梅克並不能如願成為宇航員。

1997年,他因為車禍離開人世,美國航空航天局為了紀念他對天文學的貢獻,將他的部分骨灰裝載在月球探勘者上,當月球探勘者完成任務之後,帶著他的骨灰撞在月球上,他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埋葬在月球上的人。

巴林傑隕石坑

克萊德·威廉·湯博

湯博的經歷其實與尤金·舒梅克十分相似,都是因為對天文學癡迷,投身於天文學的研究之中的人才。

在研究中湯博僅憑兩張拍攝雙子座的照片就發現了冥王星的存在,並且認為它就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除此之外,湯博還發現了十四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

湯博

同樣在1997年,這位1906年出生的天文學家與世長辭了,在他去世幾年後,美國准備開啟冥王星的探索計劃,裝備發射新視野號前往這顆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並將它的發現者湯博的骨灰帶上,讓他親眼見證冥王星的探索過程。

新視野號經過冥王星的時候,將湯博的骨灰投放到冥王星之中,然後就轉身前以每秒14.52公里的速度朝著人馬座的方向前進了。

冥王星

探索太空可能遇到的危險

這些死在太空中或被送上太空的遺體,都為太空的探索貢獻出自己的一生,正是在他們的貢獻之下,人類才能漸漸地向宇宙前進。

目前的太空探索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人類探索,目前人類最遠只去過月球,而且上個世紀美國連續登月6次後,已經有大約五十年的時間沒人再次登上月球了,現階段人類的活動範圍也僅限於近地軌道的太空站之中。

另一部分就是人造衛星的探索,像前文說到的新視野號,還有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都已經離開太陽系,在危險重重的系外星際空間中前行探索著,這是人類造物能去的最遠距離。

新視野號探測器

但是每一台飛行器都用了四五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從地球去到太陽系邊界,這個距離注定了我們人類在短時間內都無法成功離開太陽系。

在太空中探索,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距離,太空環境基本等於絕對真空,只有少量根本無法利用的微量元素,在太空探索的過程中,飛船損失任何物質,都無法得到補充。

飛行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當然也無法獲得支援。而在太空環境中,任何材料都會被時間和輻射漸漸分解並破壞,沒有飛行器能夠保證一直不損壞。

一旦飛船出現泄漏,結果只會是像聯盟十一號的宇航員一般,在低壓環境中窒息而死。除了飛船破損的危險,還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危險,遙遠的距離意味著需要超長的時間。

從地球到達太陽系邊緣都需要四十年,那麼根本無法將活人送到更加遙遠的地方去,這將會變成一場單程旅行。

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既然探索太空如此困難,如此危險重重,那麼為何我們還要不停地想辦法去往那麼危險的地方呢?

這其實是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一直都是兩種模式,一種是搶奪敵人的資源,幫助自己文明的發展;另一種則是從未知領域尋找更多的資源,大家一起發展。簡單來說就是搶蛋糕和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