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美國這番操弄,讓“敵”“友”都擦亮了眼睛


字體大小:
2021年10月16日 -
: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官方帳號

美國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當地時間11-13日抵訪莫斯科,與俄羅斯就“建立穩定、可預測的美俄關系”進行商討。值得注意的是,紐蘭是出發前最後一刻才被俄方移出制裁名單允許入境的,而且她此訪也未能得到俄總統普京的接見。

△紐蘭在奧巴馬執政時期擔任美國駐北約大使和負責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曾在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中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

近年來俄美關系在美國操弄下一路走低,是此次紐蘭訪俄“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而訪問結果也不出所料——首場會談毫無進展。

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在結束與紐蘭的會談後表示,如果不加大力度實現俄美關系正常化,不排除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

△裏亞布科夫

人們同樣注意到 ,就在紐蘭訪俄的同時,歐洲能源市場正經歷著“氣荒”危機。而其背後,就潛藏著美國對歐俄關系的蓄意攪動。

“美國為了自身霸權利益完全不顧歐洲死活”

去年以來,歐洲市場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並不斷打破紀錄,致使多國在嚴冬到來前陷入“氣荒”。歐洲此輪天然氣價格上漲與儲備氣的短缺有很大關系;此外,國際能源價格的普遍上漲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

△路透社市場分析師約翰·坎普表示,天然氣庫存上升速度不足以消除庫存赤字,這導致氣價不斷上漲。

然而,近期美國輿論卻將俄羅斯說成是歐洲能源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指稱俄羅斯“利用能源武器謀求地緣利益”。但事實上,俄方天然氣出口並未違反與歐方簽訂的合同;相反,俄對歐天然氣供應量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指出,目前歐洲的天然氣危機與美國阻撓“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等做法有關,美國毫不掩飾地將俄歐能源合作與歐洲能源安全掛鉤。“美國想在這個問題上離間我們(俄歐),並削弱我們之間的相互依存性”。

△佩斯科夫

美國向歐洲散布“俄羅斯威脅論”,“面子”上是“關心”歐洲能源安全,“裏子”卻是自己的經濟私利——美國想要擴大國內液化頁岩天然氣對歐洲的出口。為此,美國多年來一直極力反對歐俄能源合作,特別是以制裁手段百般阻撓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實施。

但在俄羅斯和德國的堅持下,美國終究沒能擋住工程的推進。一個月前,經歷了美國多輪制裁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終於宣布建成。當地時間本月4日,項目營運商表示,已經開始為“北溪-2”管線第一條支線注入天然氣。

△oilprice網站:這條全長1200公里、耗資1110億美元的管道一旦獲得所有必要的批准,每年將有能力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報道同時提到,俄羅斯天然氣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最大競爭對手。

這在當前歐洲“氣荒”中堪稱重大利好消息,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就在“北溪-2”管道開始注氣的當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稱:“我們仍然反對這條管道……我們會繼續定期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法律措施。”

應該指出的是,造成歐洲此次“氣荒”的另一個不易被人注意的原因,是美國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受到了工廠因颶風關閉的影響,並沒有如期而至。

△WorldOil網站文章援引專家觀點認為,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斷供已經使一些國家懷疑美國的可靠性。而在液化天然氣市場,可靠性就是一切。

日前在斯洛文尼亞舉行的歐盟峰會結束後,即將離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駁斥了有關歐洲天然氣價格創紀錄飆升應由俄羅斯負責的說法,並特別提到了美國對歐天然氣供應不能及時到位這一重要因素。

△彭博社:默克爾說,“美國的一些頁岩氣無法再開采,因為價格太低,根本不值得開采。現在,天然氣需求再次上升,我們必須密切關注(這些變化)”。

針對美國仍在尋求對“北溪-2”項目實施新制裁的做法,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日前指出,現在的歐洲已經不再完全依賴於美國,所以美國開始玩弄地緣政治,“美國完全不關心歐洲的消費價格與能源安全,他們只想著自己的霸權”。

△ 馬克西米利安·克拉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台采訪視頻截圖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指出,為破壞俄歐能源合作,美國對歐洲“施加了極其強大的壓力”。應避免將天然氣供應問題政治化,否則俄歐雙方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國慣於將各種問題政治化,滿足一己之私,傷及的對象也根本不管是不是盟友、夥伴。“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會擦亮自己的眼睛,共同抵制美國泛政治化、唯我獨尊、舍人為己的霸道作派”。

△趙立堅

“拜登比特朗普對歐洲的挑戰更大”

美國的霸道做派確實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擦亮了眼睛。

就在不久前,美國拉攏英澳兩國建立所謂“三邊安全夥伴關系”(AUKUS),為此,澳大利亞不惜撕毀與法國企業簽訂的數百億美元潛艇大單,轉而謀求獲得美英的核潛艇技術。法美關系因此出現嚴重倒退。

歐洲人還記得,幾個月前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訪歐時,為修複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優先”政策給盟友關系造成的傷害,曾高喊“美國回來了”。但此次潛艇合同風波再次給歐洲敲響警鐘:回來的依然是變了一張臉的“美國優先”。

△美國著名記者、時事評論家法裏德·紮卡裏亞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美國的盟友經過數月觀察後沮喪地發現,拜登的外交政策是“特朗普主義”的忠實延續,無論如何矯飾都還是“美國優先”。

雖然美國事後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補救”措施,包括派國務卿布林肯親赴巴黎溝通,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些表面文章並沒有取得什麼效果。法國外長勒德裏昂與布林肯會談後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也沒有向媒體宣布會談成果。

△勒德裏昂在會談後直言,法美危機仍然嚴重,“這件事還遠未結束”。

可以說,在“北溪-2”和潛艇合同這兩件事上,美國已經把德國和法國這兩大“歐洲領頭羊”傷得體無完膚。這也給它們放棄幻想、帶領歐洲尋求戰略自主更添了一分反向助力。

正如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蒂埃裏·德蒙布裏亞爾所強調的,法國應積極推動歐洲戰略自主,必須與歐洲盟友找到真正的共同戰略利益,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歐洲人必須看到,美國幾十年來所犯的錯誤已經嚴重削弱了歐洲”。

△蒂埃裏·德蒙布裏亞爾

早在去年11月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後,“歐洲觀察家”網站就刊發專欄文章指出,“拜登政府奉行的‘經過提煉的’攻擊性經濟民族主義可能比特朗普的粗魯政策對歐洲的挑戰更大”。因此對於歐洲來說,“維護自身利益、批判性地區分外交風格上的客套話與外交議程上的真正困難,將是一項艱巨挑戰”。

△“歐洲觀察家”網站專欄文章《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將變得更加狡猾——但會繼續存在》截圖

(來源:環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