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初期的國際新格局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5日 -
:     
 

大公子囚牛17:35

伴隨國際階級力量對比變化而來的,是兩種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的一場嚴重較址。戰後初期,反法西斯的人民大眾和法西斯殘餘勢力之爭、民主和反民主之爭,民族解放和民族壓追之爭充滿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人民事業要發展。被壓迫民族要解放,必須克服法西斯殘餘勢力、反民主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

從1944年蘇聯紅軍進入東歐各國開始,到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在世界範圍內向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展開了一場進攻、形成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新高潮。這次高潮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蘇聯恢複國民經濟,增強國力,並支持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東歐東南歐各國爭取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鬥爭,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運動(主要是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中國、朝鮮、越南走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道路;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

這場鬥爭的焦點和重要場所在歐洲。反法西斯戰爭打破了歐洲的“方量均衡”,歐洲原來的幾個強國都已退出歷史舞台,德、意濤台,英、法削弱,歐洲大陸唯一的強國就是社會主義蘇聯。蘇聯在大戰中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戰,打敗了德國法西斯,解放了中歐和東歐大片土地。

隨後又參加對日作戰,進入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對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起了重耍作用。戰後蘇聯迅速恢複了國民經濟,力量不是削弱而是進一步增強,成為屹立在歐亞大陸的頭等強國。事實表明,歐洲大陸力量對比的變化,有利於各國人民爭取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鬥爭。美、英統治階級對此深感不安。

對歐洲局勢變化最為敏感的是英國。英國雖想竭力保持它的原有地位,但它已從世界事務中的領導地位降為三強中的次要夥伴,己不再有力量保痔歐洲均勢。以丘吉爾為代表的英國統治集團認為,只有依靠美國的支持和保護,英國才可能克服戰後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困難,鎮壓殖民地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運動。

因此,丘吉爾在富爾頓演說中提出加強“英美特殊關系”,所謂“特殊關系”實際上是英國依附於美國而又與美國對抗的夥伴.關系。同時,丘吉爾又呼籲重建歐湖大家庭,要西歐趕快聯合起來挽救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以兔西歐落入美、蘇任何一家之手,便於英國縱橫捭闔,保持英國的既得利益。

美國力量的急劇增強及其在世界的重要地位,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改變的資本主義世界政治格局在二戰後最終形成,美國代替歐洲列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心。美國成為有力量保衛整個資本主義陣地的頂揉柱。戰後初期.美國在國民財富、國民人均收入、工業生產、勞動生產率和尖端科學技術等方面,都遠遠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拋在後面。

使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財政上唯華爾街馬首是瞻。美國已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它的勢力由西半球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向世界各地伸展。在西方,它占領著德國和奧地利的一部分,迫使英法等西歐大國就範。極力插足東歐。還加緊扶植德國和日本的反動勢力。在東方,它接管了西太平洋上的舊屬日本島嶼,單獨占領日本,駐軍南朝鮮,控制著中國的國民党蔣管區。

同時,它還操縱著新成立的國際組織一聯合國這種形勢當然極其有利於美國建立它的世界霸權。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與美國在戰爭中的同盟關系有助於它們戰後繼續合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戰後初期面臨嚴重經濟困難,急需美國援助,美國的大量過剩資本和商品也要尋找銷路,這些都使美國與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在戰後仍能保持政治上經濟上的緊密聯系。

美國在羅斯福總統時期,曾企圖通過戰後向蘇聯貸款實行美蘇經濟合作,從而控制蘇聯,保持戰時聯盟,建立美國的世界霸權。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蘇聯力量的強大,美國感到蘇聯將成為它在戰後建立霸權的最大障礙,戰後無產階級世界革命運動蓬勃發展,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瀕臨崩潰,美國統治集團認識到“如果世界是個大貧民院的話,美國也繁榮不了”。

如果歐洲為蘇聯控制,美國也無安全可言。美國考慮資本主義世界的整體利益和擺脫自己孤立無援的狀態。放棄了軟化蘇聯釣蘇上鉤的方針,而對蘇聯實行強硬的遏制政策。

1946年至1947年春,美國逐浙形成了新的對蘇聯對西歐的政策。這就是在美國扶植下重建統一的西歐,組織以美國為首的反動力量,一方面對付蘇聯和各國人民革命,同時也取代英國領導資本主義世界。1947年春夏之交,美國公開打出反蘇旗幟,在“反對蘇聯擴張”的煙幕下發動了“冷戰”。

先後拋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使美英蘇聯盟最後破裂,1947年初—1949年各國反動派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在歐洲各國和亞非拉一些國家,兩種力量展開了尖銳激烈的搏鬥,民主力量捍衛人民的勝利成果,捍衛國家的民族獨立和自由,反對反動勢力的進攻和帝國主義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

鬥爭的結果是:東歐與東南歐各國從反法西斯到民主改革又過渡到社會主義改造,1947年末到1948年初,它們和朝鮮把社會主義任務提到首要地位,中國取得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並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緬甸、錫蘭和菲律賓等國先後獲得了獨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開始從亞洲被突破。但是不少國家的民主力量遭到挫折。西歐各國共產党人從政府中被排擠出去,法、意、希臘等國家的民主力量喪失了大好形勢。

1949年4月,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接著德國正式分裂為兩部分。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最後組成。蘇聯和東歐各國通過締結雙邊或多邊條約,相互支持,成立經互會,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後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世界格局終於由二戰中法西斯營壘和世界反法西斯營壘的鬥爭,演變為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