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體態

拍彩超、做矯正、巧接骨……副中心古樹養護“一樹一策”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27日 -
:     
 

趣觀天下20:49九派新聞旗下泛資訊官方賬號

在城市副中心“三廟一塔”的佑勝教寺燃燈大殿門前,一棵樹齡350餘年的國槐飽經滄桑。古樹三米以上主幹已折斷,雖經歷戰火和自然災害,但依然挺拔,仰望古塔,述說傳奇。

古樹是城市記憶的一部分,古樹保護是城市文脈傳承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從今年夏天開始,通州區園林綠化局開展了自2018年後的一次大規模古樹全方位體檢。先期已為全區14個樹種共計140棵古樹進行基礎體檢,將28棵一級古樹和112棵二級古樹涉及的8大類共計54項體檢數據錄入《古樹智慧管理》APP,有些甚至細致到每根枝杈每個樹梢,都形成數據,為後續養護與複壯存檔。秋後,經過基礎體檢篩查,有70棵古樹進入精細化體檢環節,直至年底,將確定“一樹一策”古樹養護方案,煥發古樹生機。

古樹之美、姿態萬千、神韻蒼虯,隨著古樹保護力度的加大,飽經滄桑的古樹意氣風發。“美景”背後,是“古樹醫生”懷揣餘蔭後人的信念、高超的技術和默默的付出。記者跟隨專業人員,歷經夏、秋兩季,在古樹體檢和養護現場,見證為古樹“開方診脈”的全過程。

高科技為古樹體檢

“來,3號……4號……5號……等等!5號再來一次。”清晨,在潞河中學校園裏朗朗讀書聲中,“古樹醫生”為潞河中學24棵古樹量身定制的精細化體檢開始了。這些號碼分別指環樹幹一圈均勻分布的8個探測器。兩位技術人員一人抱著電腦指揮,另一人手持探測錘依次勻速敲擊探測器,形成的數據通過專業設備實時傳回電腦。

“這樹(幹)的胸圍是392厘米,我們分別在幹高50厘米、100厘米和150厘米處選取3個截面,每個截面均勻設置8個探測器,連上聲波放大器,與PC建立數據傳輸。”技術人員向記者解釋具體操作。“探測器”名為聲波傳感器,這一套先進儀器能精准繪出古樹的“彩超圖”。

技術人員現場給記者上了一堂“物理課”: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兩個探頭之間接觸的不同速度,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就可以得出樹幹內部的彩色分布圖,然後根據這張“彩超圖”判斷具體哪個部位可能有腐爛空洞。

“這棵一級古樹50厘米高的截面藍色部分最多,說明這裏腐爛程度最高。數據是57%,屬於重度腐爛。這棵樹得采取複壯措施了。”這名技術人員說。

給樹幹做彩超只是體檢一環,技術人員還有更多健康檢查“秘密武器”,大致可分為土壤營養元素含量檢測、葉綠素含量檢測及葉綠素熒光(光合潛能)檢測三部分。設備更有十餘種,個個都是高科技,此次樹幹體檢所用的設備就是價值20多萬元的進口應力波檢測儀。

土壤也是決定古樹長勢的重要因素,技術人員介紹,土壤的溫濕度、PH值、鹽堿度以及營養元素可以折射古樹的生長環境,是判斷根部健康的重要指標。此外,檢測枝葉是否健康,主要用到的是葉綠素檢測儀,利用它可以檢測葉綠素含量、葉綠素熒光參數,從而輔助判斷樹木的長勢和營養情況。每棵古樹需要在4個方向分別采集5份數據,共計20份,再取平均值。

樹幹、土壤、枝葉全部接受檢測後,才真正完成古樹體檢。有的檢查結果當場就能出,有的則要把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最後,他們會為古樹出具一份全面的體檢報告,進而有針對性地“開方下藥”。

一樹一策為古樹“美體塑形”

秋風颯颯,落葉飄飄,寒來暑往,燃燈佛舍利塔至今屹立運河邊守望古今。300年前,塔身第13層橫出一棵榆樹,在淩雲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1987年燃燈塔修繕時,這棵塔榆被移種在了古塔東邊的平地上,至今傳為佳話。

市民陳先生家住附近,是地道的“老通州”,平時最喜歡來燃燈塔周邊遛彎散步。見到工作人員圍著塔榆檢查,他也湊上前一探究竟。“這怕是北京最瘦小的一級古樹了!”他見記者好奇補充道:“剛挪下來那會兒,塔榆只有成人胳膊粗細,樹冠也就一米多,還沒一個成年人高呢!落地後它才茁壯成長,生命力驚人。”

雖然是眼看著塔榆落地生長的,但這些年陳先生一直有個疑問:當年的塔榆本是棵“歪脖子”樹,這些年是如何長直的?正為塔榆體檢的技術人員解開了這個疑惑:通過後期精細養護是可以長直的。“每棵古樹都獨一無二,古樹養護需要遵循自然原則,但為了健康有時也要做矯正。”技術人員解釋,“美體塑形”對於有些樹來說是錦上添花,但有的則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

“樹幹彎曲會直接導致偏冠,遇大風雨雪天氣易折斷。針對這類古樹,有必要增加一個反向作用力牽引,再通過支撐穩固古樹重心。”該技術人員說。古樹“美體塑形”就像牙齒矯正一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歲月。期間合理修剪偏冠,就使樹體重心逐步向垂直方向延伸。經過幾十年的養護,這棵塔榆各項指標達標,十分健康。

為保證古樹健康成長,不僅有“美體塑形”,還有“接骨療傷”。在張家灣皇木廠村,白牆黛瓦和小橋流水間,矗立著全區最古老的一棵國槐,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古槐樹鐵幹中空,需三人合抱,樹冠宛若巨傘,枝叉四周下垂,嫩枝延伸至地面,蔚為罕見。不少村民幾代人都是在這株古槐的陪伴下成長,對古樹感情深厚。

“去年,這棵樹剛接受了‘接骨術’,史無前例。”通州區園林綠化局義務植樹科工作人員介紹,去年雨季,狂風摧斷了古樹東側主枝,如果按照常規的應急處理方法,只需將折斷枝幹去除,留存樹體部分采取常規複壯手段處理即可。但為了滿足村民的願望,更是為了保存古樹的完整性,專家經過會診決定為它“接骨”。

所謂“接骨”並不是真能讓折枝“起死回生”,因為決定樹木生長的樹皮已經斷裂,沒法進行生理縫合,只能在形態上複原,保證古樹的完整性和可持續生長。技術人員最終采用“內撐外抱”的方式加固樹幹,並將主枝原位回正修複:內部使用直徑200毫米鋼管穿入斷裂枝幹空洞內,空隙部位填充混凝土,以保證連接後內部結構穩固,使用16噸吊車將斷裂枝回正,外部采用80毫米寬加固抱箍對斷裂部位由上至下加固,同時,在枝幹外側增加一組人字支撐,防止修複後二次斷裂,其他枝幹也增加支撐結構,避免再受極端天氣影響。

複壯養護動真招兒

隨著古樹精細化體檢開展,查出問題的“患病”古樹隨即進入“診療修複”階段。位於潞城鎮康各莊、台湖鎮原幼兒園、梨園鎮大稿村文廟等地的五株古樹,最先接受了樹洞修複“手術”。

在古色古香的梨園鎮大稿村文廟,記者看到了這棵樹齡350餘年的古國槐。每當盛夏,樹冠總會開滿串串白花,頗受居民喜愛。但體檢發現,其主幹已腐朽中空。

這棵古樹主幹僅存二分之一樹皮,局部枝杈的空洞還會積水,加劇了內部木質部腐蝕。“這種情況需要采取開放式樹洞修複法。”技術人員說。具體方法是清理樹洞腐木,刮去洞口邊緣腐爛組織,用藥劑清毒後塗上防腐劑,並做基部塑形,以利排水。必要時還可以在樹洞最下端插排水管,不過這棵樹暫時不用。

在修複前,記者注意到,技術人員特意在樹冠下方地面打了十幾個直徑近20厘米的小洞。這是幹什麼用的?技術人員解釋:“這都是通氣孔,養護中可使水肥直達古樹根系,利於樹根透氣。”這是樹洞修複前的必要步驟。開放式樹洞修複後,還要經常檢查防水層和排水情況,防護劑每隔半年左右就要重新塗一次。

這邊是開放式修複,但在於家務鄉東馬各莊村,村西頭荒廢院落內的兩棵200年古國槐則需采取封閉式樹洞修複術。

“樹洞位於古樹主幹一側,在樹洞較大的情況下,若采取敞開式封堵,古樹重心會有所改變,不利於生長,甚至會導致樹木折斷,這種情況下采用封閉式最合適。”現場負責人說。對樹洞進行常規清理後,需要在洞口表面做龍骨,並用密封膠封閉,一般能堅持5至10年。為了美觀,還可以在上面壓樹皮狀紋或附上一層真樹皮。

樹洞修複是古樹養護重點中的難點,樹洞形成原因有很多種,一個小小的“傷口”,沒有及時修複包紮,也會導致腐爛形成樹洞,不僅使古樹營養無法正常傳輸,還會影響壽命,一旦發現就要及時“搶救”。

試點建設古樹文化公園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整體生境變好,古樹才能更壯實。古樹養護不但要注重保護樹木本體,也要一同改善周圍生境。今年,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將探索古樹名木及其生境的整體保護新模式,試點建設古樹文化公園。

在台湖新河公園,現有兩棵古樹,均為二級國槐,他們是這片土地的歷史見證者。據記載,元朝為解決大都城漕運問題,開修金口新河。金口新河自北京城永定河左岸金口處導引河水向東南流,至通州台湖鎮新河村入漷河。因金口新河匯入,所以漷河又稱新河,村名自清代沿用至今。

新河村歷史悠久,除了金口新河遺跡,村裏的藥王廟廟會也在附近上百個村子中遠近聞名。藥王廟廟會延續兩百多年,直至1958年止。解放前,新河小學曾占用了藥王廟的偏殿作為校址,1958年藥王廟被拆除,新河小學在其舊址上新建,一直沿用至上世紀80年代。如今,昔日的藥王廟、新河小學都不在了,只剩下正殿前的兩棵歷經滄桑的大槐樹原地靜默。

如今,新河村已成為城市副中心西部生態帶的一部分,也是台湖萬畝遊憩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形成“春花萬枝、多彩森林”的景觀特色,不僅與周邊村莊協同發展,村園共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農業綠色空間,還將為台湖演藝小鎮提供森林演藝區,成為演藝小鎮的綠色新地標。

新河已搬,遊園正建。兩棵百年古樹還是枝繁葉茂充滿生機。為了留住這份鄉愁,通州區園林綠化局計劃在萬畝遊憩園建設的基礎上,圍繞兩棵古樹修建古樹文化公園,探索古樹名木及其生境的整體保護新模式,講好古樹故事,讓更多人品味古樹見證的歷史。

事實上,古樹生境整體保護的理念在城市中也可借鑒。在此次精細化體檢過程中,工作人員就發現了不少受制於環境生長的古樹亟待拯救。比如架空電線、住宅樓牆距離古樹太近而限制古樹生長,樹冠下硬質地面、護欄沒有給古樹呼吸留足空間等。“對有條件的古樹,我們必須拆除外圍的硬化地面,將護欄外擴,擴大營養面積,讓這些‘活文物’帶著我們的歷史健康長壽。”通州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