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43人、25家企業,斯洛伐克代表團竄訪台灣,歐洲對華態度有變化了


字體大小:
2021年12月08日 -
:       
 

國關大俠客14:36百家榜創作者,匠心計劃創作者,輕知計劃簽約作者,國際問題專家,CGTN專欄作者,博士,博士

近段時間,歐洲部分國家連續在台灣問題上觸碰中國底線。先是立陶宛高調宣稱要和台灣建立高級“外交關系”,之後斯洛伐克也組織所謂“代表團”竄訪台灣。此外,還有部分歐洲國家公然通過涉台議案,向中國挑釁。而面對“小弟們”的越軌行徑,歐盟也屢屢“站腳助威”。一時間,中國與歐洲多國關系風雲突變。短時間內,歐洲多國如此密集的反華表現著實值得深思。

據台灣媒體報道,12月5日傍晚,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卡羅爾·加萊克率43人訪問團開始竄訪台灣。這是斯洛伐克2003年在台“設處”以來,首次派遣規模及層級都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除部分官員外,還有25家廠商代表。台媒特意在報道中指出,該代表團所搭乘的專機機身漆有斯洛伐克國徽及國名。報道指出,該代表團在台灣期間將與台當局共同召開“第一屆台斯經濟合作咨商會議”。

斯洛伐克竄訪台灣的“代表團”並不是最近歐洲圍繞台灣問題向中國發出的唯一挑釁,就在不久前,歐洲議會代表團一行13人於11月竄訪台灣。此外,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國會議員也在11月底訪台。同一周,愛爾蘭參議院1日通過5項所謂的“挺台”決議。此前,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類似的決議。

表面上看,歐洲多國似乎已經“鐵心反華”。中國在立陶宛宣布與台灣建立高等級“外交關系”後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這已經向世界表明一種態度,即挑戰中國底線並不是沒有代價的。然而,以斯洛伐克為首的一些國家依舊“頂風上”,斯洛伐克甚至還特意展示“代表團”的國家代表屬性,這都表現出歐洲部分國家正不斷提升對中國的挑釁力度。可有趣的是,即使歐盟高層利用公開渠道向中國“秀強硬”之時也不忘說一句“中國很重要”。很顯然,歐盟層面並不想與中國展開全面對抗。而作為“反華急先鋒”的立陶宛在被中國經濟制裁後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硬氣”,竟跑去找歐盟“哭訴”,看不到一絲“和中國決一死戰”的氣概。就算是斯洛伐克直接派出高規格代表團並通過展示國徽與國旗等方式表現其國家屬性,可依舊沒有勇氣直接在外交層面承認台灣並和中國大陸斷交,為中斯兩國博弈與斡旋留足空間。一面頻頻挑釁中國,另一面又想和中國合作,歐洲多國矛盾的表現頗令人有些迷惑。實際上,歐洲各國如此激進且混亂的表現與當前國際局勢有很大關系。

首先,歐洲國家近段時間的密集“表現”是一種“政治表演”,希望借此討好美國。自特朗普政府下台後,歐洲各國對拜登政府報以很大希望。尤其是拜登多次表態要重塑與歐洲盟友的關系,他們更是希望有所“表現”以增強拜登政府的“信心”。歐洲國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很重要原因在於特朗普時期,美國與盟友間關系遭到很大破壞,甚至一度有部分美國在歐洲駐軍撤離,導致歐洲社會產生一定程度恐慌。當前拜登政府已經表明“修複”盟友關系的態度,歐洲各國仿佛看到“一絲曙光”,所以要做出一些動作來表明他們“期盼的心情”。

不過歐洲國家的熱切可能會落空,因為拜登政府並沒有放棄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優先”政策。只要有需求,美國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賣隊友”。不久前,美國與澳大利亞簽下采購核潛艇的大單,澳方因此撕毀與法國簽署的常規潛艇大單。此舉導致法美關系陷入低穀,法國甚至一度召回駐美大使。為緩和兩國關系,拜登親自出馬斡旋,通過公開渠道發出很多安撫性語言。在拜登的勸說下,法國最終妥協。可諷刺的是,美國自始至終沒有提過一句歸還訂單或對美國進行補償。而且,美澳之間的所有動作全都是背著法國進行。直到澳大利亞撕毀訂單那一刻,法國才知道自己已經出局。美國這番操作頗具十九世紀大國秘密外交“風範”,完全無視法美之間盟友關系和法國基本國家利益。很明顯,所謂的盟友只是在美國需要的時候才會被考慮,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是一丘之貉,都會不擇手段維護美國利益。

當前中美關系比較緊張,歐洲國家認為這是“表現時刻”。殊不知,這恰恰是美國希望看到的事情。讓歐洲國家沖鋒在前,給中國施加壓力,美國則留在幕後指揮。無論歐洲國家挑釁的程度如何,中國與他們的關系都將受到損害且短時間內無法恢複。受此影響,中歐貿易必將衰退。屆時,歐洲各國在多個領域讓出來的市場就可以被美國“笑納”。此前澳大利亞追隨美國對中國圍堵,結果中澳貿易受重創,許多澳大利亞產品退出中國市場。可澳大利亞專家憤怒指出,作為澳大利亞盟友,美國不僅不幫助澳大利亞渡過難關反而趁機搶占澳大利亞空出的中國市場,成為“中澳爭執的最大受益者”。

其次,歐洲國家希望借此尋找“國際存在感”。雖然歐盟成立後一度在世界上引起很大轟動,甚至有一些專家認為歐盟可能成為世界上少數能制約美國的存在。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眾人發現,歐盟不過是虛有其表。不要說走向統一,就是維持當前的運作都很困難。特別是英國脫歐後,世界對歐盟失望情緒加劇,歐盟的國際影響力也一跌再跌。面對國際存在感越來越低,歐盟非常焦慮。因為歐盟組建之初,就是抱著成為世界關鍵性力量的目的。許多德國之外的歐洲發達國家之所以加入歐盟,也都是看到這個誘人的前景。可如今,歐盟國際影響力幾乎等同於零。不只是國際社會對其失望,歐盟成員國也同樣對其失望。若繼續下去,歐盟只會分崩離析。英國脫歐已經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隨著歐洲整體右翼勢力崛起,包括法國和德國這種歐盟核心國家在內,歐洲很多國家社會都有著強烈退出歐盟呼聲。馬克龍競選時險勝極右翼勢力代表勒龐可以說讓歐盟“驚出一身冷汗”,若歐盟再拿不出一點“政績”,那各成員國高層將更無法說服本土右翼勢力。由於地理上相距遙遠,炒作台灣問題對歐盟來說是成本最小的提升國際影響力“捷徑”。因為歐盟認為,中國還需要發展經濟,一定需要歐盟,最終只會讓事情不了了之。不過歐盟顯然低估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中國大幅降低與立陶宛國家關系的舉動就是向外界展示一種態度,即無論有多大壓力中國都不會妥協。

再次,歐洲多國都有著“轉移國內視線”需要。近來由於疫情蔓延,很多歐洲國家防疫不利造成本國疫情失控。同時,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歐洲多國普遍陷入經濟衰退。雖然采取很多措施,但歐洲整體經濟依舊處於滯漲狀態,社會情緒很大。歐洲多國熱炒台灣問題,就是希望借此轉移國內視線,避免大眾過於關注他們的種種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