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字體大小:
2021年12月09日 -
:
廣州日報18:15《廣州日報》官方帳號
你剛用辦公室電腦下載了一個遊戲軟件,就接到公司技術部門電話警告。沒錯,你的在線工作正在被監視。據《工人日報》調查,當前,企業對員工進行數字化監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甚至用監控防“怠工”。
上班“摸魚”抓現行,新玩法不斷:追蹤員工的電子聊天記錄,安裝自動追蹤式攝像頭、用“高科技坐墊”掌握員工不在工位上的時長信息……且不說,靜悄悄地監控員工一舉一動,其中有多少惡意揣測和不尊重,會讓人多不自在,單從公司績效上來講,這也算不上什麼好主意。難道說,把員工綁在工位上、定格在工作頁面,就能萬事大吉、業績噌噌漲了?非也。這種工作“留痕”重於“績效”的管理思路,反而容易把職場變異成秀場,滋生“幹得好不如曬得好”的畸形企業文化。長此以往,形式主義、浮誇之風盛行,對企業、對員工都是低效無用的消耗。更何況,企業收集員工個人信息涉及隱私權保護,一旦觸碰法律紅線,既敗名聲,又惹官司,可謂一舉多“失”。
科技“管”人,切忌逾邊越界。數字化監管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有助於提高企業管理效能,但若把握不好監管的精度、人性的溫度、法律的尺度,可能適得其反。無論企業如何利用“黑科技”,都不能無視員工的情緒和接受程度而濫用技術。幫助但不越界,在技術加持下以必要的物質精神激勵,才能事半功倍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生代職場人更重視獲得感。近年來,隨著法治社會建設、公民權益意識增強,職場新面孔不斷用實際行動改變著一些職場“潛規則”,如全天候待命、日常愛加班、時刻被監控等公司文化越來越吃不開了。近日一項對於90後下班狀態的調研報告就顯示,超7成90後表示“不等領導下班就先走”。
同理心是最高明的管理法則。數字化監管的一個反例說明了問題。據報道,某企業創始人在公司安裝了攝像頭監控,想了解員工到底在做什麼,有無耽誤工作的行為。然而,不久後他便棄用了監控設備。因為他發現,安裝監控後,員工聊天、玩遊戲等現象並沒有減少,反而使員工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導致工作效率下降。職場不是秀場,而是企業與員工共進退的舞台。技術不是目的,唯有科技向善,才能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劉冉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