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大清有200多個知府,雖然品級、俸祿一樣,但也有等級高下之分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23日 -
:     
 

“府”是清代地方的一個行政機構,最高長官叫“知府”,對於知府這個官職很多讀者都比較熟悉,在影視和文學作品中也較為常見。不過清代的知府雖然品級、俸祿都是一樣的,但也有高下之分,這一章節就來聊一聊有關清代知府的一些冷門知識。

按照《光緒會典》的記載,清中期全國共設府185個,到了光緒、宣統時期增加為215個(除去台灣省)。知府的品級也有一定的變化,乾隆以前知府為正四品,後來為了和道員有所區別,乾隆以後更定知府為從四品,位列道員之下。

全國的府中,有兩個府是很特殊的,一個是順天府,一個是奉天府,這個兩個府雖然也叫“府”,但行政級別高於普通的府,長官叫“府尹”,品級為正三品,因此這兩個府不在本次探討的範圍之內。

關於知府的品級、俸祿以及具體的職掌情況,因為具有共性,這裏就不多贅述,主要還是了解清代府的分類以及知府的任命情況。

先說府的分類

從西漢開始,歷代王朝都以戶口、錢糧來評定各州、郡、縣的等級。比如唐代,以十萬戶以上的州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的為中州,以下為下州;元代以五萬戶以上為上州,三萬戶以上為中州,以下為下州。

amocity
amocity

  


元代以前,地方的府、州、縣都是以戶口為標准進行劃分的。到了明代時,太祖朱元璋改定以錢糧賦稅來劃定等級,明初時,定糧二十萬石以上為上府,以下為中府,十萬石以下為下府。。

清入關後沿襲明制,將各省的府分為三等,知府的任命也照此原則。但是到了順治十四年以後,順治帝諭令全國的府、州、縣不再以錢糧賦稅分為三等,而是重新制定了標准。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順治十四年以後,朝廷將全國各省的府以“沖、繁、疲、難”這四個字重新劃定標准,那麼何謂“沖、繁、疲、難”呢?

“沖”是指“地當孔道”,意思就是交通便利位置重要;“繁”是指“政務紛紜”,意思是政務較多;“疲”是指“賦多逋欠者”,意思是賦稅很難桉數收齊;“難”是指“民刁俗捍,命盜案多”,意思是民風彪悍,命、案盜案頻發。

“沖、繁、疲、難”的標准是按照各府的實際情況制定的,這一點比起其他王朝僅以戶口、錢糧多寡而言,更具有實際意義,也是清代的獨創。

按照這個新的標准,全國各省的府對號入座也就有了相應的等級。其中四字兼備的府被稱為“最要缺”,兼三字的稱“要缺”,兼兩字的稱“中缺”,只有一個字的稱“簡缺”,一個字都不具備的稱“無字簡缺”(兼一個字和一個字都沒有的統稱“簡缺”)。

“沖、繁、疲、難”是順治後期才提出來的,但真正實行則是在雍正時期。因此在順治十二年停止府、州、縣分三等的同時,將直隸的真定、保定、河間,江南的江寧、淮安、揚州、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山東的濟南、青州、兗州,山西的太原、平陽,河南的開封、彰德,陝西的西安、延安,江西的南昌、吉安,湖廣的武昌、荊州、襄陽,福建的福州、泉州共三十個府,列為全國一百多個府中的“最要者”。

也就是說,在順治晚期和康熙一朝,以上的三十個府的知府的任命比一般的府更重要,在任命資格的要求上也更高。

再來說一下知府的任命

在“沖、繁、疲、難”這個標准正式執行之前,前面提到的三十個府最要緊,其知府的任命也需京外大臣舉薦,經過引見考核後,才能正式放任。一般情況下,這些知府都是由其他普通府的知府升任,名義上雖是平調,但實際上屬於提升。

amocity
amocity

  


雍正九年開始,才根據“沖、繁、疲、難”出台了新的任職方案。這個標准說起來還是比較複雜的,這四個字有多種組合方式以乾隆二十九年為例:

當時的全國一百多個府中,四字兼備的最要缺有27個,兼備三字要缺有5個,兼備二字的中缺有12個,其他則為簡缺。

最要缺和要缺按照規定,必須由內閣九卿或軍機處提名,然後經過引見,皇帝認可後才能任職。這44個知府都是從全國各地精心挑選的,其任職資格很高,一般都是進士出身或是在地方上有傑出政績的。

至於中缺和簡缺,則有地方督撫舉薦,然後經過吏部銓選便可放任,一般不需要皇帝的點頭認可。這些知府都是在考核中成績一般,或是新晉官員擔任。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在雲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往往不采用“沖、繁、疲、難”的標准,而是以“苗疆”、“煙瘴”等名目冠之,這些地方很多連一個字都不具備,但也會被劃定為最要缺和要缺。

因為這些地方都屬於邊疆地區,又涉及到很多的少數民族事務,很多人也不願去這些地方任職,所以朝廷為了提高官員的積極性,將其定為最要缺和要缺,且規定這些地方的知府任職兩年(內地任職為三年)即可升遷。但這樣的府總體數量不多,不具普遍性。

從晉升的角度而言,最要缺和要缺的知府更為容易得到提升,如果是晉升地方官,下一步就是道員、鹽運使;如果是京官,則是大理寺少卿、通政司副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