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2年10月06日 -
:
我們能--我們應該--把生命送到最近的恒星上嗎?
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探尋了向最近的恒星發送生命所需的條件。一種觀點是緩步動物,或水熊蟲,就如這幅畫中的概念,將是第一批離開的生命。這些小生物只有1毫米(0.04英寸)或更小的尺寸。圖片來自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把生命送到最近的恒星?
第一批星際航行者可能不是人類。相反,它們可能是小型生物,比如緩步動物(又名水熊蟲)。或者可能是線蟲(又名蛔蟲),比如秀麗隱杆線蟲。這些小生物可以乘坐由激光驅動的微型晶圓船航行。這是一個科學家團隊的想法,他們在2022年1月的同行評議期刊《宇航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些主題的論文。
科學家們想知道,怎樣才能將生命送到最近的恒星上?
目的地:<半人馬>比鄰星
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在浩瀚的宇宙中,近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鄰星距離地球約4.22光年,每光年約等於6萬億英裏(9萬億公裏)。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兩顆圍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菲利普·盧賓(Philip Lubin)是這項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他的研究方向是實驗宇宙學,也就是把整個宇宙作為實驗室來檢驗物理學的觀點。他領導了加州導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星光項目,該項目由NASA資助。星光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大規模定向能的一部分,該定向能可以推動小型航天器達到相對論速度。
其最終目標是使人類的第一次星際任務成為可能。該項目於2009年啟動,最初資金來自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NASA太空基金聯盟的資金來自NASA創新先進概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這一努力稱為DEEP-IN(星際探索定向能推進)和DEIS(星際定向能研究)。
所以盧賓關注的是在一個人的壽命長度內到達比鄰星所需要的技術。以旅行者1號飛船為例,它已經飛行了44年,現在距離太陽約140億英裏(220億公裏),處於太陽系之外,它仍然只有21光時遠,而比鄰星的距離超過了4光年。利用旅行者1號的技術,我們需要8萬年才能到達比鄰星。
這就是激光和晶片的用武之地
盧賓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團隊探索了向半人馬座比鄰星發射由光驅動的小型太空探測器的技術的可能性。先把人類太空旅行放在一旁,考慮在太空中遠距離運輸生物需要什麼。考慮使用小而耐寒的生物。這些科學家設想微型太空旅行者和宇宙飛船。他們在研究中描述的小型太空探測器將從地球或月球上的激光陣列獲得推理,推動它們到達光速20%到30%。這是每秒186,000英裏(300,000公裏)速度的20-30%。盧賓說:“
這是前所未有的,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推動宏觀物體。它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帶有邊緣的半導體晶片,以保護它在穿越星際介質時免受輻射和塵埃的撞擊。它可能和你的手一樣大。”
他們說,以這樣的速度——大約1億英裏(1.61億公裏)每小時——他們提議的矽片飛船可以在大約20年內到達比鄰星。
晶圓飛船上的乘客
線蟲或蛔蟲,如秀麗隱杆線蟲,是星際飛行的理想選擇。秀麗隱杆線蟲可以進入假死狀態,這是在長途飛行中存活下來的有用的技巧。這些生物對太空旅行並不陌生。他們已經多次乘坐航天飛機前往空間站。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喬爾·羅斯曼(Joel Rothman)是這篇新論文的另一位合著者。羅斯曼已經研究線蟲幾十年了。他闡述了它們進行太空旅行的優點:“
當它們以接近光速飛離地球這個起源地,我們可以判斷它們對訓練行為的記憶如何,並檢查它們的新陳代謝、生理、神經功能、繁殖和衰老。”
羅斯曼還解釋了他參與這項工作的原因:“
我認為不斷探索是我們的命運。縱觀人類歷史,我們的探索層次越來越小知道亞原子的層次,我們也在越來越大的層次上探索。這種不斷探索的動力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核心。
就像狗和猴子為人類進入太空鋪平了道路一樣,研究星際空間中的線蟲和緩步動物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如何實現同樣的裝具。”羅斯曼說:“
我們可以開始考慮設計星際運輸器,不管它們是什麼動物,設計原則以一種可以改善這些小動物身上檢測到的問題的方式。”
秀麗隱杆線蟲是星際旅行的最佳選擇。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星際旅行背後的道德問題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中還包括一名放射科專家和一名受過專業訓練的神學者。
他們認為那些首次冒險穿越星空前往比鄰星周圍一顆行星的生物永遠不會在那裏成功降落並繁衍下去。他們的使命僅僅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以此來確定星際旅行的可行性。這些生物要麼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便燃燒殆盡,要麼墜毀在陸地上。
來自比鄰星的任何東西都不會返回地球,因而也避免了比鄰星的行星與我們自己地球間的交叉汙染問題。羅斯曼說:“在我看來一旦你開始談論生命的定向傳播,這一往往被稱為泛種論的觀點,認為生命來自其他的地方甚至有可能來自另一個文明,通過彗星和其他碎片最終到達地球,因此我們發送生命去其他星球的想法確實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在當下階段,研究人員仍在思考這個無解的問題。研究人員同時也正在思考一些其他問題:明知將人類送上恒星後,他們可能永遠回不了家的情況下依舊將人類送往的行為是否道德?以及發送小的微生物或人類DNA的可行性?
這是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但正如羅斯曼所指出的:在我看來,我們不應該也不會抑制我們天性中所固有的探索未知的渴望。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生物分子科學與工程項目主任喬爾·羅斯曼(Joel Rothman)是一篇關於將生命發送到最近恒星的論文的合著者。圖片來源:UC Santa Barbara.
Philip Lubin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物理系專門研究實驗宇宙學。他是該論文的合著者,該論文考慮將生命發送到最近的恒星。圖片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
簡要概述: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將生命送到最近的恒星的想法。他們探索了小生物乘坐晶圓船前往半人馬座的可能性。
BY:Kelly Kizer Whitt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