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字體大小:
2023年12月29日 -
:
AI時代:人工智能賦能圖書出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隨著區塊鏈、元宇宙的火爆,越來越多的數字科技應用讓人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強大。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圖書館新技術趨勢之一,勢必給圖書館的發展和轉型帶來機遇和挑戰。9月15日,在202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第1分會場以“AI時代圖書館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共話圖書館人在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新時代中,如何積極應對挑戰和變化,並在其中尋找機遇和方向。
“在人工智能時代,文獻情報領域積累的文獻數據資源及其中蘊含的人類知識具有重要價值。”在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張智雄看來,文獻情報領域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在AI時代的優勢和價值,文獻情報領域不能僅僅是AI技術的使用者或受益者,也應當是貢獻者,“我們應當充分掌握和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挖掘其擁有的大數據資源,貢獻數據智能,推動文獻情報領域能在人工智能時代有所作為,為這一時代貢獻屬於文獻情報領域的智慧。”
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部主任兼信息技術部主任謝強則以《從戰略創新到實踐創新: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思考實踐》為題進行了他的分享。謝強認為,應從履行圖書館功能,支持科技創新、構建知識服務業態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方面謀劃智慧圖書館建設。
“對於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我認為要從夯實技術底座、賦能數字新生態、賡續中華文脈、線下服務空間智能多樣化幾個方面入手,轉變運營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再造圖書館業務格局與管理結構。”謝強說。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竇天芳的分享中,她提到,智慧圖書館不只是一種試用技術變革的圖書館新發展形態,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圖書館新發展理念,其目標是通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管理效能,改善現有服務體驗,創新新的發展模式。
“大數據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現在已經有可能建設具有全面智能的智慧圖書館,從基於物理載體和實體空間的服務,到基於數字資源和虛擬空間的服務,都可以全方位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各項最新成果。”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劉煒說,但目前對於智慧圖書館的研發也存在不小的隱憂,主要是學界和業界對於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艱巨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造成調查研究不充分、資源投入不足。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籍出版則成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新時代如何利用數字化做好古籍融合出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認為,做好新時代古籍出版,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古籍原典本身的保護為“本”,提升古籍保護水平;以影印、點校等系統整理為“體”,做好珍稀文獻揭示、刊布,為學術研究提供源頭活水;以古籍的解讀、當代闡釋、數字化與立體傳播為“用”,以現代手段展示古籍之美,以《典籍裏的中國》等多元的傳播手段讓大眾了解古籍、愛上古籍,讓古籍從“小眾”走向“大眾”,“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