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登革熱風險中的氣象探索


字體大小:
2024年1月27日 -
:     
 

近日,廣州、深圳、雲南等地疾控部門相繼發布預防登革熱的提醒。深圳市疾控中心監測顯示,11月8日至14日,深圳市登革熱風險等級為“中”。

登革熱作為經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多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則多發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及浙江等地,8月至10月是發病高峰時期。

登革熱高發與天氣氣候有何關聯?從氣象視角又該如何預防?

“溫度是影響白紋伊蚊對登革病毒媒介能力的重要因素。”南方醫科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教授陳曉光指出,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登革病毒可在白紋伊蚊體內生長繁殖,而在較高溫度下,病毒加速增殖、潛伏期更短。

研究表明,氣溫每升高1℃,病毒孵化期縮短1天,登革熱患者增加6%。“氣溫變化一方面會改變登革病毒潛伏期,另一方面則會影響伊蚊叮咬率。”江西省氣象台副台長汪如良指出,溫度升高還會使雌蚊比例大大提高,增加伊蚊叮咬及登革熱傳播風險。

不僅是氣溫,蚊蟲密度與濕度、降水量、風速、積溫等氣象因素也密切相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分析得出,強降水增多和氣溫升高將增加熱帶和亞熱帶亞洲地區的登革熱傳播風險。此外,在較高溫度、低風速條件下伊蚊的遷飛距離可提高3至7倍。

面對與天氣關聯如此緊密的登革熱,如何避免“中招”?在廣西南寧近日召開的登革熱診療工作培訓會中,有關專家表示,注重早期識別和及時就診是做好登革熱防治的關鍵。

amocity
amocity

  


目前國內沒有疫苗或特效藥,所以控制登革熱最重要的方式就變成了“防”。陳曉光表示,監測蚊蟲的活動有助於了解其習性,為登革熱等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學指引。

今年7月,全國首個由氣象部門與疾控部門共同建立的蚊媒聯合監測與預報體系在上海進入實施階段。基於聯合監測點位的數據,兩部門基於氣象因素對蚊媒密度影響的研究,聯合建立預報模型,試點開發“蚊擾指數”預報與預警系統,為開展研究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風險評估與傳播預測提供數據基礎。

amocity
amocity

  


“結合氣象觀測站開展蚊媒監測,不僅可以優化現有的蚊媒監測網點,提高監測環境一致性,同時能夠提高氣象監測和蚊媒監測的契合度,為在全市範圍內推廣打下基礎。”上海市閔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毅彬表示。

此前,多地氣象部門已嘗試開展登革熱指數預報。2015年,深圳市通過市衛健委、疾控中心門戶網站及市氣象服務中心平台發布登革熱指數預報,將登革熱患病風險分為極易發生、易發生、較易發生和較少發生4個等級。2021年7月,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聯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次發布“北京蚊蟲叮咬指數”,把未來三天蚊蟲密度分為五個等級進行預報,並分別提出防護建議。

針對登革熱的氣象預警系統也日益完善。2017年,廣東省登革熱預警系統上線,可實時展示全省每個縣區病例時空分布、蚊媒密度、氣象信息和風險評估值等信息,對未來1至2個月登革熱的流行情況及風險進行預警,為早期防控和精准乾預提供科學依據。江西氣象部門通過建立登革熱發病歷史數據庫及其對應的氣象要素庫,打造登革熱流行氣象條件預警系統,該系統可根據氣象預報結果預測未來氣象條件是否有利於登革熱發病和流行。

未來,氣象部門將加強與疾控部門在數據共享、病媒生物監測、傳染病預警預報業務、慢性病氣象風險服務和評估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長效的交叉合作機制,更好地為公眾健康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