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31日 -
:
《荀子重振學宮》
荀子一生,主持稷下學宮,三為祭酒,成為天下追慕的學術領袖。
荀子首次成為祭酒,是在齊閔王前期的鼎盛時代。而荀子第二次成為祭酒,正是齊襄王的複國時代。荀子親身經曆了齊國由鼎盛到亡國、再由亡國到複國的歷史變化。
齊閔王前期,任命荀子為祭酒,娶宿瘤女為王後,可謂朝堂有聖人,宮廷有賢後,齊國聲威,蒸蒸日上。可惜,王後去世,齊閔王性情大變,一心致力於恢複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宏圖霸業。荀子向齊閔王進獻“禮義”與“王道”。而齊閔王仿佛更加迷戀“武力”與“權謀”。齊閔王重用孟嘗君為相國,權謀日行,窮兵黷武,將齊國推向了亡國的邊緣。而在荀子的眼中,孟嘗君是篡位之臣。
荀子再一次大膽預言:孟嘗君久必篡位!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指出:“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以荀子為首的稷下學者,多是諸子百家的有識之士、振興國家的棟梁之才;而以孟嘗君為首的齊國門客,多是雞鳴狗盜之輩、遊手好閑之徒。齊閔王重用孟嘗君,一時雞犬升天,令真正的人才感到羞恥。
荀子預言,應驗如神。不久,齊國就爆發了震驚天下的“田甲劫王”事件,刺客田甲劫持齊閔王,最終失敗。齊閔王大為震怒,下令嚴查田甲行刺的幕後主謀。與此同時,齊相孟嘗君連夜奔走,逃亡薛城。原來,刺客田甲,正是孟嘗君的門客!
齊閔王猛然想起荀子的預言,立即廢除孟嘗君的齊國相國,而親自執政。然而,齊閔王仿佛並沒有接受“用人不當”的教訓,走上了一條窮兵黷武的不歸之路。
國雖大,好戰必亡。齊國滅亡之前,呈現出一派回光返照式的輝煌盛況。齊閔王一舉滅亡了號稱“千乘之國”的宋國,向南侵入楚國,雄霸淮北之地;向西攻打趙、魏、韓國,逐鹿中原大地;泗水一帶的諸侯:鄒國與魯國的國君,紛紛俯首稱臣。被勝利沖昏頭腦的齊閔王,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居然想吞並周王室,自立為天子。
稷下學宮,有識之士紛紛勸諫,然而得到的結果是:大臣狐咺(xuǎn)義正辭嚴地勸諫齊王,被斬首於檀台大路上。大臣陳舉直言不諱地勸止齊王,被殺死在臨淄東門。國好戰,王好殺,齊國已經走向了滅亡的邊緣。荀子真的能夠力挽狂瀾嗎?
荀子身為學宮祭酒、諸子領袖,直面齊王的屠刀、毅然踏著賢士的血跡,為齊國蒼生,登高一呼!(《荀子王霸》)
齊閔王傲慢:“寡人剛剛吞並宋國,用齊國代替周王朝,自立為天子如何?”
荀子回答:“提倡禮義,就可以稱王;樹立信譽,就可以稱霸;玩弄權術,則必然滅亡。”
齊閔王不以為然:“寡人喜歡權謀。”
荀子回答:“君王提倡權謀,追求功利,講究欺詐;而不發揚禮義,不維護信譽。對內不惜欺詐百姓,而獲得蠅頭小利;對外不惜欺詐盟友,而貪圖大利。正如當今的齊國,敵國輕視,盟國懷疑,權謀日益盛行,國家江河日下,直至滅亡。”
齊閔王面帶怒容:“君王主持國家,有何不可?”
荀子勸諫:“國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權勢。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樂,大的榮耀,成為幸福的源泉。無道行的人主持,卻帶來大的危險,大的拖累,擁有君王的地位還不如沒有。等到形勢極度惡化,大王即使想當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而大王您現在的情況,便是如此!”
齊閔王暴怒,拍案而起:“寡人不能遵從荀先生的治國之道。您還是離開齊國吧!”
以荀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竭忠盡智,做出了最後的努力!可惜,齊閔王“矜功不休”,毫不聽從,最終導致稷下學宮的諸子百家紛紛離去,其中,荀子離開齊國,前往楚國。
荀子預言,再度應驗!燕昭王任用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燕、趙、韓、魏、秦五國聯軍共同攻打齊國。僅用六個月的時間,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樂毅破齊,東方大國的威勢不複存在;稷下學宮,也遭遇到了全面的衰落。齊閔王沒有聽從以荀子良言,最後竟然落下個“倒懸祖廟,抽筋而死”的悲慘結局。
七年之後,田單又利用“火牛陣”大破燕軍,很快收複了齊國的七十餘座城池。齊襄王回到臨淄,深知:欲興齊國,先興稷下學宮。環視當下,唯有荀子的年齡、學養、人品、威望是最令人信服的。於是,齊襄王真誠邀請荀子返回齊國,主持複興學術的文化大業。荀子毅然由楚國回到齊國,親自參加稷下學宮的恢複重建工作。
齊襄王謙恭禮拜荀子:“請問荀先生,齊國衰落的教訓!”
荀子回答:“齊閔王治理強大的齊國,不提倡禮義,不修明政治,沒有統一天下的思想理論。將精力浪費在結党營私與外交權謀上。齊王身死國亡,蒙受天下的奇恥大辱,後世提起暴君,就必定以齊國為借鑒。這不是別的原因,就是因為齊閔王不崇尚禮義而沉溺權術。”
齊襄王恭敬施禮:“寡人願拜荀先生為祭酒,複興稷下,振興齊國。”
荀子在稷下學宮中“最為老師”,居“列大夫”之首,二度成為祭酒!
從此以後的十餘年間,荀子成為稷下學宮的學術領袖,同時也是整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領導者。荀子在稷下學宮“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以韓非、李斯為代表的荀子弟子們,也是在這一時期從天下四方追慕而來。
(供稿:邯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