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浪姐”成團名單已定:到底是“乘風破浪”還是“隨波逐流”?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06日 -
:       
 

職場達人

記得節目剛開始的時候,這些30+的姐姐們“認真亮相”的時候,很多人感歎:

好像突然就不怕老了。

可是,看完了成團夜的直播,我想很多的想法都已經改變了。

甚至有網友說:

以前我都沒那麼怕老,但是看了“浪姐”以後,更恐懼年紀大了。難道好不容易活到了30多歲,還要繼續為了看人臉色、討人喜歡而活著嗎?

至於原因,我們來看看這些浪姐們的改變就知道了。

1、從“展示個性”到“被喜愛度綁架”

第一次亮相的時候,鄭希怡那霸氣的點頭,特別像開播時節目組對自己的定位:

這是一檔“為了打造與眾不同的,有個性的女團”,為了展現30+女性的獨特魅力,找到女性在年紀、青春以外的另一種美麗——獨立、自信、做自己。

伊能靜前幾期的時候多“彪”呀,節目組問“你能不能把膝蓋擋一下,不好看。”

她直接懟到:“擋不了,這是個褲子。你們能不能配合我,不要讓我配合你們。讓我舒服地坐,自然點兒行嗎?”

雖然那個時候的伊能靜不是很討喜,但不得不說,這就是她自己的個性。

比起第六期之後越來越透明、越來越知道自己“舞蹈無能”,連選隊都只能等到最後做“撿剩下的”那種狀態,之前的伊能靜更有自信。

而之後的她,真的特別像35+之後在職場上看到的那種無奈。

更別說開局使喚人端茶送水的“少奶奶”黃聖依,為了討人喜歡,變得越來越小白花,甚至在組冠軍團的雙選中,罕見的放下姿態,就為了獲得加入寧靜團的資格。

最後也自嘲,說寧靜是“沒有辦法選擇了我”。

一開始說“絕不跳舞”、“只想展示自己”的寧靜,後來幾乎期期當隊長,練舞練到叫助手那速效救心丸。因為她說:“我需要再努力一點,不拖大家的後腿。”“我要為我的團隊負責。”

畢竟幾場比賽之後,大家都知道了,決定自己去留的不是“你有多好”,而是“觀眾是否喜歡”,直到成團最後一刻。

而觀眾喜歡什麼?喜歡又燃又炸的舞台,喜歡高難度、快節奏的舞蹈,喜歡又A又颯的裝扮……

於是,“喜愛度”成了大家追求的目標:

爭著挑最難的舞蹈,“舞台劇”都剩下給最沒有選擇權的隊;

一到拉票緩解,紛紛喊著“選我選我,我愛你們”

請問這個時候,個性呢?與眾不同呢?做自己呢?這不是乘風破浪,只是30+的隨波逐流。

這個過程像不像“職場進化”過程:

剛進入職場時,想著要發揮自己的特長,要做出一番事業,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慢慢的,領導的喜歡、同事的評價、客戶的認可開始左右我們的發展,為了不被淘汰,我們越來越“深知規則”。

2、成團夜的三個細節

首先是賽制:

2個“冠軍候選團”比賽,然後按7個“個人”名額,由“觀眾喜愛度”排名決定出道。

也就是說,明明是團隊賽,但贏的是“個人”。

加上正常比賽沒有任何的“專業評委”,單純靠觀眾投票。這種差別大家可以細品一下。

最後,寧靜團出道3人,李斯丹妮團出道4人……

原本已經培養出的感情的團隊打散,不是說姐姐們個人不能融合,而是確實有點“氣場不合”,看看現場狀態,隔著屏幕都飄來幾個字“老死不相往來”……

至少現在,這個團的團魂是是不存在的。

其次是成團的表情:

在宣布成團名單的時候,鏡頭掃過著這7個人,其中只有5個在笑。

寧靜沒有笑,也沒有哭。

但是,孟佳哭得特別慘。

甚至在孫堅vlog中,王霏霏和其他姐姐告別的時候,孟佳還在哭。

“她被淘汰,你最傷心。她成團了,你笑著送她到前程似錦的地方。”

“現在大家看到了你的好,你一直在哭沒有人看到她的好”

最後,可能也是整個成團夜最有爭議的地方了,那就是寧靜的發言。

原話是這麼說的:

我想感謝浪花們,感謝老師們,感謝姐姐們,還有我爸在那兒。

我不很想成團,因為我沒那麼高的服從度。

鄭希怡說她准備了一個成團感言,你說一下吧~

剛才黃齡說,她只想和她的7位姐姐們成團,我也一樣,我也想和我的7位姐姐們成團。

所以我不大想成團。

但我拿的這個獎比較重要。

我現在出爾反爾,我拿第一,不想成團!藍盈瑩這娘們兒特別棒……感謝這幫娘兒們……

黃齡是第一個公布的,當時她確實說了“想和自己的7個姐姐們成團”,這裏寧靜又重複了一遍,她說自己也是,並且還說“我拿第一,不想成團。”

兩個人都說了真話,但有很大區別。

前者是沒情商,後者叫真性情。

我們先來區分一下這兩個說法的區別:

沒情商,一般指在沒有沖突爆發,氣氛和諧的時候,有人做出了無意識的冒犯動作。

“冒犯”與否取決於聽的人。

一個玩笑,聽的人覺得被冒犯了,但是又不能太介意,否則顯得小氣,這種感覺憋屈不?所以大多數人都討厭沒情商的人。

但真性情不是。如果你感覺得自己被冒犯了,但沒有“忍一時風平浪靜”,也沒有情緒失控大喊大叫,而是很幹脆,有理有據地回應過去,這叫真性情。

很顯然,黃齡第一個出場,在沒有任何人點破這件事時就區分敵我,自己可能無意,但聽者有心,這就是“沒情商”的表現;

而寧靜之所以重複黃齡的觀點,確實是感覺到自己團出來的成員“被冒犯”了,因而做出了回應,這是真性情。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維持社交關系,明明感覺到自己被冒犯了,也會為了維持成年人的“體面”而“裝作什麼都沒發生”,就像李斯丹妮做的反應一樣:尷尬笑笑,不鹹不淡來一句“是嗎”。

如果有人這時候覺得“她怎麼這麼小氣,人家也沒說什麼啊,她就那麼大反應,好沒情商啊”,我覺得,這可能就是平時忍多了留下的後遺症,因為總有人拍著肩膀重複這句話。

從內心上說,誰沒有幻想過自己漂亮回擊時的場景呢?

這裏也只是就事論事,沒有給黃齡的意思,因為這就是她的個性,也沒有惡意,單純“沒過腦子”而已。對於寧靜,被冒犯到了就懟回來,但懟了也就完了,不會真的記仇。

寫在最後

這個節目看到最後,有沒有乘風破浪我不知道,但如果這是一部職場劇,這樣的過程和結局確實不是不太理想,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在負重前行,努力不夠就拼命,只要能贏。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的職場比一個綜藝節目長多了,也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變量。

放寬一點看,節目的目的是成團,而我們不是。

除了勝利,我們還可以追求“滿足”。如何定義你的“贏”取決於你,這麼一想,是不是又看到了一些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