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文化扶貧在行動」養駝“打工人”吃上“旅遊飯”


2020年10月25日 - 文化小編  
   

金台資訊

人民網精選資訊官方帳號

常英牽著駱駝等待遊客到來,齊浩男 攝

在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散都蘇木東南部車家窩堡村的草甘沙漠風景旅遊區,養駝人常英牽著駱駝走在沙漠中等待著遊客的到來。今年53歲的常英是車家窩堡村的村民,三年前他還是因為家裏沒錢置辦年貨而難過的貧困戶,現在已經吃上了“旅遊飯”,實現了脫貧致富。

草甘沙漠風景旅遊別致的客房。齊浩男 攝

“草甘”是蒙古語漢譯音,為“母鹿”的意思。據傳,以前這裏水草豐美,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經常有野生鹿出沒。草甘沙漠風景旅遊區位於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散都蘇木東南部車家窩堡村,總占地面積13500多畝,是一處以村集體經濟形式開發建設,集沙漠、山林、草地、湖泊、沼澤等於一體的生態型沙漠旅遊景區。2018年被評為為“全國五星級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同年又獲得通遼市鄉村旅遊範例獎,並被列入自治區第一批旅遊扶貧示範項目,2019年7月,景區所在的車家窩堡村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全國旅遊重點村名錄。

2014年草甘旅遊景區成立,吸納了車家窩堡村的貧困戶加入旅遊產業鏈。貧困戶們可以貸款購買馬、駱駝等在景區運營。常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養了一匹馬,沒想到,在旅遊季開始後一匹馬一天就可以賺七八百元。2015年秋天,常英開始養駱駝。

常英接受采訪。齊浩男 攝

“剛開始村裏大家都不會養駱駝,我膽子大,就和其他四戶接了這個活兒。大家都沒有養過駱駝,都是一步步摸索,慢慢地掌握了飼養駱駝的經驗。”常英說。2019年旅遊季,常英每個月的收入都能達到一萬元左右,到現在他已經經營九只駱駝,二十匹馬。

過去,車家窩堡村的村民們都是靠天吃飯,一場大風刮來,幾個月就都白忙活。常英因為妻子患病多年,還有三個女兒要養活,日子過的苦不堪言,供不起大女兒上學,只能讓女兒留在家裏做一些零活。說到這裏這個粗糙的大漢也忍不住哽咽了。

遊客在草甘沙漠旅遊景區體驗騎駱駝。齊浩男 攝

草甘景區成立以後,常英的大女兒在景區當服務員,自己養駱駝和馬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不僅有錢給自妻子看病,也解決了兩個小女兒的上學問題。

常英說:“這個景區救了我們一家子,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我媳婦的精神狀態也更好了!”

草甘沙漠風景旅遊區負責人王欣介紹,吃上“旅遊飯”的不僅常英一家。據了解,車家窩堡村通過三種扶貧模式助推脫貧攻堅:一是給貧困戶分紅,一戶每年分紅5000元;二是引導一部分村民在景區經營駱駝廣場、越野車等項目,全村參與人數達到70%; 三是給全村社員和貧困戶提供攤位,出售農副產品。每年一戶多的增收十多萬塊,少的也有兩三萬塊。短短幾年時間,車家窩堡村34戶貧困戶、108人就已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