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半島調查丨靠吃“藥”養生,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05日 - 健康小編  
   

  

半島都市報

半島都市報官方百家號

市民王小姐每天要吃的保健品

“大二的時候總是失眠,就開始吃褪黑素,一直吃了兩年,今年上半年在家睡眠質量提高,就把褪黑素停了,其他的保健品斷斷續續地吃了也有一年多,都是護膚抗老的。”22歲的青島大學學生貝貝(化名)兩年前就接觸保健品,在20出頭的年紀就開始擔心皮膚狀況。維生素C、維生素E、美白丸……貝貝向記者展示了她每天要吃的保健品,足足有5種。

護膚、護肝、護眼、緩解失眠、調理代謝等等,年輕一代在保健品的消費上擁有多樣選擇。“我要接待客戶,經常應酬喝酒,網上說護肝片比較好,就買了一瓶,吃了兩個月了吧。”在青島一家傳媒公司就職的劉先生說道。而在青島科技大學讀研的張小姐不僅因為熬夜為自己購入護肝片,還買了維生素B,“我是易上火體質,查的是缺乏維生素B,就囤了好幾瓶。”

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90後”養生報告》,國內長時間使用保健品的90後占比達到21.9%,有接近一半的90後偶爾會使用保健品,而排斥保健品的90後群體只占3.9%。

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態不滿意,但沒有動力去改變生活方式,這成為了90後選擇保健品的主要原因。“其實我也知道熬夜不好,但是晚上就忘了時間,就靠保健品來調理身體。”王小姐說道。

在丁香醫生發布的《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90後的健康狀態自評分為6.2,而70後與70前群體的自評分在6.6和6.9,飲食健康和運動健康的自評分更是相差近2分。年輕群體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更不滿意,但卻在現實生活中很少努力地改變不健康的習慣,健康努力狀態的評分也是遠低於70後。

在市南區一家健身房,記者看到鍛煉的人群多為中老年人。“我從來沒吃過保健品,食補肯定不如多鍛煉好啊!”46歲的鄭先生現在每周都會健身,喜歡跑步和遊泳,身材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走樣。同樣熱愛健身的尹女士在退休後天天都會去健身房,她自豪地向記者表示自己兩三年都沒生過病。“因為疫情,好多親戚朋友給我送了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像蜂膠、菌菇片這種,但也沒怎麼吃,還是自己多鍛煉比較好。”尹阿姨年過半百,從來沒有自己購買過保健品。

健康焦慮作祟 無法堅持吃卻又買不停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情況,中國90後的人口數量為1.74億。艾媒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消費主體人口中,90後占比17.3%,以其強勁的消費潛力成為了中國消費市場上的主力軍。

隨著90後的最後一批出現在職場上,最早一批邁入了30歲的門檻,90後已經逐漸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開始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生存對經濟能力、消費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90後生活的壓力比以前時代的年輕人要更大。

“入職前說是六點下班,但每天都會幹到晚上8點,不斷地修改。”在廣告公司負責設計的於先生表示,有時候晚上睡覺都會夢到工作。“因為現在無論哪個行業競爭都很激烈,只有不斷地往前推進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於先生向記者坦言,現在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大,失眠是常事,有時候忙起來甚至忘記吃飯。“因為這種狀態我改變不了,只能去買一些營養品保健品,我可不希望自己年紀輕輕身體就累垮。”

年輕一代對於健康的意識普遍提高,尤其各大網絡平台都會有保健品的分享,像“25歲後必須要吃的保健品”、“20+女孩變美必吃清單”等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害怕衰老,也害怕壓力下的亞健康狀態,保健品成為了一種不費力的“健康”方式。

在市南區一家燕窩店內,有兩位女性顧客在咨詢燕窩

“生活方式很難改變,買了保健品就好像花錢買心安,就感覺身體健康有了保障。”於先生說道,雖然有時候忙起來連保健品也會忘記吃,但在他眼裏,這已經是他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保健品的購買者多數都沒有堅持吃完的習慣,往往是想起來吃一片,想不起來就放著,直至過期。

“我買了葡萄籽,就是聽說有美白效果,兩年前買的現在還沒吃完,因為老是忘記,沒有持續吃,所以也不知道吃了有沒有效果。”王小姐無奈地說道,這並不是她買的唯一的保健品,還有一些維生素、蔓越莓片等,都是從國外代購回來的,購買前做過很多功課,結果都沒有堅持吃完。像王小姐一樣,許多年輕人在網上被“種草”一些功效強大的保健品,結果購買回家兩個月就漸漸地遺忘。

根據今年11月最新修訂的《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保健食品的功能是補充維生素、礦物質,不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保健品不是像藥物一樣很快就有效果,而是需要長期堅持服用才能感受出來變化。”在國外留學的楊小姐介紹,在她這購買保健品的多是25歲以上的年輕人,通常都是買維生素類和皮膚保養類的產品,長期購買的不到20%。

市場水深 花錢可能是智商稅

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注重生活品質。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指出,目前大眾已經從以前的有病治病到無病預防、提高健康質量轉變。尤其是年輕中產消費者的需求,迫切又多元。

國內最早一批的保健品主要針對老年群體,補鈣和治腰酸腿痛,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廣告裏搖頭晃腦的動漫人物,但隨著迭代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覺醒,追求更好的身體素質成為常態理念。如今的保健品不再只是補鈣鐵鋅,而是針對於年輕化市場推出了關於脫發、肥胖、營養不良、皮膚老化等多元產品。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2227億元,同比增長18.5%,預計2021年有望達到3307億元。

保健品的市場逐漸擴大,眼紅者都想來嘗點甜頭,魚龍混雜已不是新鮮事。11月快手平台的主播辛巴在直播間內宣傳假燕窩,把一碗含有4.8%的蔗糖含量、5%的碳水化合物以及0蛋白質的燕窩放在直播間售賣,後被專業人士打假。

記者走訪發現,市南區已開了5家專賣燕窩的門店,而燕窩是目前青島唯一擁有多家專賣店的營養保健品。在萬象城內的一家燕窩店,記者看到有包裝精美的禮盒,多為4-6個一口盞,一盞由2克燕窩和冰糖熬制,價格在300-700元不等。而該店還有現場制作的個人食燕窩,390元一瓶,可以食用一周。“像這一瓶220克,是由36克燕窩泡發而成,基本泡發後是原來的6倍左右。”店員向記者介紹。記者觀察發現,該店1小時內陸續有5名顧客前來咨詢,但最後只有一人購買。“我沒有吃保健品的習慣,不過單看這個介紹倒是挺吸引人的,畢竟誰都想保持年輕美麗。”沒有購買過保健食品的楊小姐說道。

保健品的功效因人而異,購買保健品也需要擦亮眼睛。2019年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部署開展了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663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2.52萬元。年輕人的健康焦慮不會停,資本對年輕市場的挖掘也不會消失,有些營銷天花亂墜,但買回家也許只是交個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