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內卷時代,職場人如何突圍?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6日 -
:       
 

摩羯商業評論

摩羯商業評論


有一種解決方案是,利用職場社交平台建立"內生"道理。

- 作者|葛鑫

- 公眾號|摩羯商業評論(ID:Biz-News-Booth)

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剛剛公布,“內卷”入選。

“內卷”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其能夠在2020年成為社會熱點詞匯,蓋因擊中了職場人群的普遍焦慮,引起了廣泛共鳴。

這種共鳴的力證,就是脈脈在近期進行了一份“中國職場流動趨勢”調研, 57%的職場人今年比往年更焦慮。是什麼讓大家有焦慮的感覺?結果顯示:第一,工作;第二,積蓄;第三,疫情。席卷全球的疫情只是第三大焦慮,很顯然大部分人焦慮的還是工作本身。

實際上,在2020年,中國經濟仍會實現全球一枝獨秀正增長,而2010年代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與AI交相輝映的科技大潮,更是讓中國社會一日千裏。如此的好處,便是經濟高速增長,科技領域實現了與美國並駕齊驅;如此的負面效果,就是信息大爆炸,技術不斷升級,客觀上要求職場人的技能不斷躍遷、圈層不斷調整。

但實際情況卻是,很多職場人在“996”中疲於應對,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中不知所措。如此一來,內卷化不可避免。

如何脫離內卷化陷阱?脈脈給出的答案是“向內而生”。

12月15日、16日,“MAX中國職場力量”兩場重要的活動在北京舉辦。作為中國最大的職場人群社區,脈脈聚焦於新經濟時代之下,職場人所需要的數字化能力、行業連接能力與破圈能力三個維度,展示了自身頗具價值的探索。

分析脈脈的產品價值和邏輯,我們用“Know-how之前先Know-who”來概括,而Know-who就是在“內卷”時代建設“內生”通道的關鍵。

01


Know-who之一

“全真專信息”助工作得更好

如果我們把“內卷”這一流行詞,針對職場人群進行解構,便會發現,其承載的焦慮,主要是職場人對技能落伍於時代(數字化能力,精准匹配信息),以及信息不對稱這兩大焦慮。

雖然“工匠精神”亦為近年來中國社會的熱門詞匯,但其所指往往是在一個技術與資源已確定的前提之下,敬業者個人投入最大專注度與熱情“畢其功於一役”,比如在故宮修文物。

但在具體的職場實踐中,技術是不斷升級的,資源是不斷變化的,特別是對於新經濟領域的職場人群來說,往往難以在一個靜態環境中“畢其功於一役”。

試舉兩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社交裂變,信息分發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傳媒與廣告行業每年都在巨變,“工匠精神”在這兩個領域顯得毫無說服力;AI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升級,讓市場調研工作變得無比簡單又無比複雜,“工匠精神”的主語,在這裏已經不再是人而是數字化能力。

同時,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社交裂變,信息大爆炸讓對於職場人有用的信息淹沒在了信息海洋裏,制造出了新的信息不對稱。而一旦職場人在埋頭拉車的同時不能抬頭看路,就容易被時代快車拋棄。

面對以上兩個內卷陷阱,脈脈Know-who的價值凸顯了出來。

首先,巨大的用戶基數產生了可觀的有價值內容,這些內容的基本特點就是“全”和“真”,這就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落伍於時代的內卷陷阱。

2020年6月,脈脈宣布已經有1.1億實名注冊用戶在使用脈脈。這一用戶規模跟微信以外的任何社交App相比,都毫不遜色,可以說覆蓋了幾乎絕大部分職業領域,特別是新經濟領域職場人群,此可謂“全”。

基於真實職業身份,脈脈通過真實信息與關系鏈,讓每一位職場人的才能得到信任,才華得到施展的機會,大幅降低了建立互信所需要的成本。

而如此大規模的“真實的職場人產生真實有價值的內容”,可以讓被信息爆炸淹沒的職場人按圖索驥,很多媒體都在脈脈上挖掘行業報道素材,可見其價值之一斑。本質上,脈脈是搭建了一個針對職場的“信任共同體”平台,此可謂“真”。

其次,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玩職場社交平台的人群均以中高端人才為主,其所形成的“社交場“以及分享的幹貨內容,或可助力職場人更直達更高效地了解到圈內的信息,避免陷入技能落伍於時代的內卷陷阱。

實際上,對於高技能、高職位職場精英來說,在不確定性之下,並沒有強烈的主動換工作的訴求,這部分人很少在網站上投簡曆換工作,但是,因為脈脈平台可以為這部分高端人群帶來與同行連接的產品,可以互相交流和討論,所以這部分人群在脈脈上也非常活躍。

02


Know-who之二

“連接與破圈”助尋更好的工作

實際上,“內卷”這一專業領域詞匯,是先在國內的高校學生群體流行,之後才破圈成為直擊職場人焦慮的社會熱點的。

年輕人拼的資源是身體、精力和學習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脈成為了每一個職場人的核心資源。

(脈脈創始人兼CEO 林凡)

面對這種搭建人脈的需求,脈脈這一Know-who平台的價值則更為突出。

實際上,有很多35歲左右的職場人找到林凡,傾訴自己的危機感:感覺找他的獵頭越來越少,感覺很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是不是被時代淘汰了?

林凡則建議這些朋友在脈脈上公開職場身份並寫上一些彰顯工作經驗和能力的動態內容,無一例外,很快就有新經濟企業主動找上門。

這些案例說明了一個問題:年齡不是決定職場價值的最大因素,人脈才是。

林凡認為,新經濟需要融會貫通型人才。而一個在不同行業深耕多年的職場人,恰恰具備了在新經濟領域不斷創新、不斷破圈的基礎。

陷入“內卷”焦慮者,不妨換一個思路思考問題,嘗試在脈脈平台上搭建自己的“內生”通道——連接、破圈,“在脈脈上有人”——由“內生”走向新生。

不僅對於人才來說,人脈很重要。從企業端來看,連接與破圈,正在成為企業獲取高端人才的主要途徑,因為相較獵頭模式,職場社交平台獲取中高端人才的成本大幅降低。

林凡給出了一個互聯網獨角獸公司的例子,該公司使用脈脈的人才銀行建立了動態人才庫,比獵頭更早地洞察了高端人選的意向,成功招到年薪300多萬的產品高管,節省了數十萬的獵頭費。

03


職場年度視頻發布

在2020年,脈脈完成了諸多層面的飛躍——公司團隊從2019年的300餘人,擴大到500餘人;脈脈上新經濟行業的頭部公司中,活躍用戶的增長幅度達到200%-300%;招聘業務的收入相對於去年同比增長達300%左右;艾瑞數據今年新增開設“職場社交”賽道,脈脈位居職場社交鼇頭位置。

02:53

脈脈剛剛發布一條“2020中國職場年度”視頻,視頻中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0年,有1.1億人在脈脈上陪你一同經曆,3500萬公司員工參與職場話題討論,1200萬人幫助別人連接新的機會。”

擁有國內最多真實職場人、真實職場故事,以及最廣泛圈層鏈接的脈脈,為有志於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由“內生”到“新生”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