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02日 -
:
鈞儒說史
作家,歷史達人
上圖——剛剛采摘的茶葉
一、茶道的發源與發展
現在我們所說的茶道,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新鮮的名詞。雖然遠在隋唐時期就有文人提出了茶道這一概念,但是那時我們所說的茶道和今天人們討論的其實相去甚遠。現在我們談論的茶道,更多的指代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由台灣學者提出的概念。
當時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茶文化浪潮,他們開始從科學角度來分析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並將這些內涵冠以茶道的名字,比如林荊南提出的茶道四義"美、健、性、倫",以及吳振鐸提出的茶藝精神"清、敬、怡、真"都是茶道的核心概念。
上圖——學者吳振鐸
台灣學者們提出的概念其實並非他們首創,這些精神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被我國文人學者灌輸到了茶葉之中。最早將飲茶與精神境界相結合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大夫階級,當時由於國內生產力有限,因此飲酒成為了一種奢侈的行為。茶葉作為酒的替代品,價格相對低廉,因此被視為節儉的象征,比如在《晉書》中就以桓溫飲茶作為他節儉的證明。
上圖——陸羽塑像
但這時茶葉還沒有和人的內在品質產生直接的聯系,直到唐代的時候,人們才開始將茶葉和人的德行聯合在一起。撰寫《茶經》的陸羽提出飲茶可以培養人的德行,後來這一觀點也逐漸傳播開來,得到了當時一種文人的支持,這也是唐代飲茶文化極盛的原因。
到了北宋時期,宋徽宗編寫了《大觀茶論》,也介紹了茶的相關精神內涵,由於他尊貴的身份,這篇文字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淡閑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
上圖——宋徽宗畫像
而到了明清時期,茶中蘊含的精神被進一步發揚,杜浚提出茶的四個妙處,為湛、幽、靈、遠,這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於茶道精神的精致總結。
二、茶道與傳統文化流派的交融
茶道精神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古代被廣大士大夫階級所廣泛接受,是因為茶文化中的三個核心——靜、和、雅與儒釋道三家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上圖——古人飲茶
首先是靜,與飲酒不同,古人在飲茶的時候十分注重環境的清幽,這讓飲茶有一種寧靜的氛圍。而在儒家學說中,靜觀就是觀察世間萬物的不二法門。因此飲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體悟人生,這得到了士大夫階級的追捧。
而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靜更是修煉的重要條件,在《老子》中就提到了"致虛極,守靜篤"的概念。佛教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禪"在梵文中便是靜慮的意思,禪宗便是通過靜慮的方式來尋求頓悟,而能夠讓人靜下心來的茶,自然是兩教人士的最愛。
上圖——沖泡開的茶葉
除了靜之外,茶在古代還有和的含義,這主要是因為茶的飲用過程中需要茶葉和水達到一種和諧的交融狀態。而和這一概念,在這三種文化流派中,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儒家文化中,和是一種不同事物對立統一的狀態,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組成。而儒生們在飲茶的時候,可以促進他們對於和諧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
對於道家哲學來說,和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道家認為萬物都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他們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界的高度統一,將自己融入到天地之間,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態,飲茶顯然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幫助。
而對於佛教來說,和則代表著和睦,和善的人際關系,他們強調拋棄不切實際的欲望,來追求平和的生活狀態,這讓飲茶也佛門中也頗為流行。
上圖——飲茶的僧人
最後一點"雅"則是茶文化在靜、和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獨特氣質。前面提到在魏晉時期,飲茶被視為節儉的象征,這讓茶文化從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種清高的氣質,而隨著茶文化被賦予了靜、和等更多內涵,其與儒家學子追求的高雅境界越來越接近。
在《大觀茶論》中,就曾經提到過當時的士大夫階級們"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由此可見飲茶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被視作高雅的行為了。道家和佛家雖然對高雅沒有太多推崇,但是他們追求的至高境界,如清,如淨其實都和高雅有著共同之處,而這也讓茶在三教中都有不俗的地位。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中的靜、和、雅三大特點,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流派的內在精神十分契合,這也是飲茶得到士大夫階級推崇的根本原因。在他們引領下,普通百姓間也開始流行飲茶,並且衍生出了許多與飲茶相關的習俗。
三、中國傳統飲茶習俗
飲茶文化在士大夫階級之間流行開來之後,也逐漸得到了平民的重視,他們也開始將茶視作珍貴的禮物,並為其賦予了更多的引申含義,衍生出了許多的習俗。
茶葉的第一種運用是被拿來表示尊敬,在茶被賦予了高雅的內涵之後,其便開始成為一種饋贈佳品。百姓們在待客的時候會用沖茶的方式來表示迎接,平時還會向長輩敬茶,來顯示對他們的尊敬。之後茶在部分地區甚至被運用在了祭祀之中,這也足以說明茶的尊貴地位。
上圖——阿婆茶茶會
除了表示尊敬之外,百姓們也喜歡通過舉辦茶會的方式來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相比於傳統的酒會,茶會的氛圍更加活潑,而且更適合女性參加,這是古代女子社交活動的極大補充。在如今的江蘇昆山的周莊鎮上,依然有一種叫做"阿婆茶"的習俗。
也就是多位阿婆輪流做東情朋友們吃茶,在這個過程中她們可以一邊飲茶吃茶點,一邊做針線活,嘮著家常話,這對於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有很大的幫助,從這個習俗中我們也能略微窺見古時茶會的樣貌。
由於古代時人們的農業技術比較有限,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茶樹是無法嫁接成功的。這讓茶樹代表著堅貞不渝的愛情,而且茶樹結子又多,隨意也有了多子多福的異象,因此人們在婚俗中也會廣泛應用茶來當做禮物,比如江南地區將納彩禮成為"下茶禮"或者"三茶禮"。
在結婚儀式上,新郎新娘也要向長輩敬茶,長輩在喝茶之後,要將紅包放在茶盤之上。在文學作品中,茶也被賦予了和愛情相關的意象,鄭板橋的詩句"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就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情詩。
由此可見,隨著茶文化在中國的普及,普通百姓也開始將茶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為其賦予了十分多樣的意義,這也是如今茶道的重要組成,是中國茶文化長盛不衰的真正基礎。
上圖——新人給長輩敬茶
四、 結語
茶作為中國傳統飲品,近年來更是成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化標簽。除了飲茶之外,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茶葉背後的茶道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來說,茶道絕不是指那些在飲茶過程中的繁文縟節,而是隱藏在茶水背後的文化內涵。
而這份內涵的核心總結起來便是靜、和、雅三字,茶葉舒展後沉降的靜緩與茶葉和水交融的和諧,讓茶擁有了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品質。這兩種品質結合起來,又讓飲茶成為了一件高雅的事情,代表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需求。而這些品質同時得到了儒釋道三家的認可,這也讓茶在古代便成為了士大夫階級所喜愛的飲品。
他們的喜愛也讓茶的地位陡增,並在民間逐漸取代了酒的尊貴地位,頻繁出現在一些重要的場合,而茶葉也被百姓們賦予了更多的引申含義,其中對於忠貞愛情的象征意味更讓略顯清高的茶有了一絲煙火氣。相信隨著茶文化的繼續發展,這種具有千年歷史的飲品還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