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涯

個人職業生涯怎麼規劃?推薦看這本書!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08日 -
:     
 

CoCo陶可可

好久不見!

昨天,一個朋友請我幫忙聯系他同行業的一家公司負責人,希望有人能推薦一下他的簡曆。原因是:很久沒跳槽了,今年想動一動。

我欣然幫忙。因為,2021年一開始,就開始思考自己這一年的職業選擇,我覺得具備這個意識本身就是一種很棒的心態。

我一直堅信一句話,

職場上,除非自己關心、爭取自己的個人發展,否則寄希望於其他人發掘你、培養你,大多數情況下希望是渺茫的。

大家回想一下,實際的職場中,

簽署勞動合同時:企業不會寫明對你的個人發展負責,但會告訴你多少錢買你之前的經驗和你未來的可能。於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機會就是通過平台給予的和自己爭取來的機會,最大化挖掘自己的可能性。讓過去那份價錢的經驗再增值。

上司安排工作時:大概率不會承諾,你做了這個項目,一定就能獲得什麼樣的發展。只有自己去思考創新和突破,嘗試不同的方法,拿到結果,獲得成長。

實際的職場中,組織和人才發展做的很好的企業,微乎其微。很多企業忙於業績、忙於占領市場,無暇顧及去聘請專業的人專門做組織發展。所以,大多數人的職場,要想獲得發展,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這是我從2015年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以來,最大的感悟。

那麼如何關注自己的發展,有沒有系統的方法框架,我一直在尋找這本書。

如今分享給大家,就是Brian Fetherstonhaugh的The Long View: Career Strategies to Start Strong, Reach High, and Go Far 。

中文譯名:《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三大階段》。

國外版本的《遠見》

其實我也關注作者現在是在做什麼工作,於是去搜索了他的領英。發現已經是WPP集團的高級人才顧問了。

Brian Fetherstonhaugh領英首頁

這本書於我的意義在於:每年年初我都會回顧一下這本書,去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哪些方面還需要精進。

“不可無書,也不可盡信書。”作者的一些觀點和結論也不是憑空而來,他自己有幾十年的國際商務從業經曆,見識過很多人的職業生涯軌跡。

這是他在領英的個人履曆,可以看出來他每一段經曆基本上都超過了3年。

Brian Fetherstonhaugh領英首頁的履曆

當然,作者寫這本書,不是通過科學的實驗總結而來,既然基於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總結,肯定也存在局限性。所以,有些觀點和認知,和你契合,你就學習它,吸收它。和你不契合,你可以擱置它,質疑它。然後用自己的實踐去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我自己在閱讀各類書籍時一直是這麼做的。

書的標題包含了“遠見”,什麼是遠見思維呢?

把職業生涯比做一場長跑的話,很多人關心今年的評優評先、下周的升職加薪、明年的財務預算等等,其實是在顧及眼前的短跑。而職業生涯的“遠見思維”就是把職業生涯看作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長跑,一切的准備都是為了讓自己到40、50歲時有更好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職業生涯的道路往往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假設一個職場人計劃60歲退休,那麼他從22歲畢業進入社會,工作生涯長達38年。近乎38年的職業生涯中,Brian 建議把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時間周期是12-15年。

第一階段:加添燃料,Start Strong

第二階段:聚焦長板,Reach High

第三階段:優化長尾,Go Far

第一階段的目標是為以後的兩個階段打好基礎,不僅需要耐心,也需要持續行動,為之後收獲果實播下種子。
比如,有的人剛畢業就以年均10%的加速度成長和快進,那麼他鍛煉的技能和具備的能力也會更紮實。

以一個朋友從他畢業到現在的12年工作經曆為例,他曾經在華為和騰訊各工作了4年,然後自己創業了4年,現在在一家企業帶領新的業務。按照Brian 的觀點,這位朋友現在是進入第二階段的職業生涯,即“聚焦長板,達到高點”。假設他在這個企業又工作了12年,即將會迎來第三階段。這個經曆相對而言,是比較有借鑒意義的,但也跟他本人的持續的規劃和堅持有很大的關系。

Brian 說,“很多人低估了職業生涯的長度,中途就把燃料耗盡了,然後到了一定年紀,職場動力不足”,然後不得已去被迫更換賽道或者另謀出路,力不從心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一個職場人需要不斷積累職業生涯的“燃料”,讓心態、能力、人際關系等等,動態保持正向積累。職場的“燃料”有哪些呢?作者歸納總結了3類。

01 可遷移技能

舒適的時候更要學習,這樣到了低谷時才能奮起直追

可遷移的技能是指我們在職業生涯中獲取並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服式溝通技巧、持續出色完成任務的能力、幫助和求助的能力、情商
等等。

為什麼這些技能“可遷移”?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從一份工作帶入另一份工作,從一家公司帶到另一家公司。而我們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不存在的工作,如果這些工作到來了,我們該怎麼應對?在不確定具體工作內容的時候,我們唯有通過“可遷移技能”去尋找答案。這也是李善友教授講的第一性原理,找到工作中那些最具備遷移屬性的基礎技能,把它變成你強有力的工作工具。

以我自己為例,隨著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多,會議越來越多,時間必須充分利用,這很考驗我的時間管理能力。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寫一個方案,做一個匯報,這樣的技能越來越重要。

還有數據分析的能力,隨著每天要看很多數據(經營數據、利潤數據、運營數據等),還得督促自己從這麼數據裏去分析他們的關聯性,從形形色色的數據中找出有價值的部分,為戰略或策略制定作為依據。

這樣的一些可遷移的技能,其實到哪個企業、到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都可能會用到。

02 有意義的經驗

拿著放大鏡去尋找“有意義的經驗”

經驗是否有“意義”,這個結論因人而異。

比如,有的人喜歡這麼定義“意義”:

我創立過新東西嗎?

我曾經快速用系統全面的方法解決過很大的難題嗎?

我提出過新方案嗎?

我曾經拯救過一個項目甚至一個部門、一家企業,使之起死回生嗎?

拿自己舉例,我喜歡把“難”“複雜”“有很大挑戰”定義成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他們能夠充分鍛煉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會對於這一類的工作很期待,也會更注意積累這一類的項目。一個又一個有意義的經驗,積累起更加堅實的職業生涯。

我的簡曆上,每一段經曆都會寫一個“項目經曆”, 然後把項目成果著重介紹一下。但很遺憾,這些項目的挑戰難度用更加長的職業生涯維度看,其實意義並不大。所以,我也在尋找更加有意義的經驗。

但是,我們也不要忽略了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平常做的很多小事都是為大項目做准備的。比如,你日常寫了很多稿件。那麼到了大項目上,你撰寫和審核稿件的效率就會很高,時間把握好的話,傳播的效果就會比較好。但你說,一次性就能審核很快嘛?其實也不能。它首先要求你對企業基礎信息爛熟於心,其次是媒體屬性充分把握,甚至能夠預測這個內容放出去,觀眾、讀者會有什麼反應,會不會有負面,怎麼預防等等,是一套系列的組合拳。

何炅老師在《令人心動的offer》裏把基礎的日常的工作稱之為“微光工作”,它們看起來不起眼,但其實是屬於“高光工作”的紮實積累。

03 持久的關系

未來是協同作戰的時代

職業生涯中和你相關的人,組成了你的職業生態系統,包括你的上司、你的客戶、你的合作夥伴、其他人才、以及跟你志同道合的人
等等。他們對你有什麼樣的反饋,你們之間保持著怎麼樣的互動?

以直接上司來說,他是和你互動最密切的人。你跟他學到的是不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和習慣?你是否在為一位業績突出、值得尊敬的職場專業人士工作?你師從的是否是一個能夠傳授你如何承擔風險和其他可遷移技能的企業家?

社會學家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提出了一項假設性練習:“想象一下,當你40歲時不得不永遠告別自己的工作,以一己之力創立一家公司,你會怎麼做?”

你是不是有可遷移的技能快速定戰略、搭班子和帶隊伍?

你是不是積累了很多有意義的經驗,讓你面對未知也有乘風破浪的信心和勇氣?

你是不是有一些人才可以去邀請加入,讓你的隊伍更加完善?

這個問題也是可可留給自己的作業,需要不斷思考它的答案和實現路徑。

“可遷移技能、有意義的經驗、持久的關系”這三類職場燃料如果積累得當,越是到職業生涯的中後期,越能體現價值。——這句話我也有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驗證。

講到這裏,這本書才分享了它極少的一部分。

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買來閱讀一下,

十分好評和五星推薦的一本書!

一 個 不 斷 學 習 和 成 長 的 靈 魂

長按掃碼 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