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讀飽食窮民——高速發展下帶來的精神饑餓,90年代日本看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20日 -
:     
 

久明書房

本書寫於90年代的日本,當時的日本成功挺過了石油危機,獲得了眾多世界第一的榮譽,躍居超級大國的行列。

科技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物質的急速發展,和個體精神上的匱乏,形成鮮明對比,社會機器不會停下腳步等待,越發展,個體的心裏能力越發薄弱。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章節,集中展現了當初日本的三種核心現象:借債、社交自閉、女性壓力。

借債:膨脹的精神及物質需求

強大的工作壓力,內心的空虛,突然膨脹的經濟條件,都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借債度日趨勢。不論你是辦公室白領,還是家庭主婦,都逃不開借債的宿命,以債養債形成的惡性循環,讓普通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社交自閉:越來越多的人對於信息技術“明確答複”“真實”具有強烈依賴。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強化了對於“明確答複”“真實”的依賴。不論是技術操作者,還是技術產品的使用者。數碼時代的交互可以變得簡單高效,不需要過多的推敲心理、語義、是否有其他社會因素和情緒在內,只需要輸入指令,便會回饋答案,永遠可以給你真實可靠的答複。

再這樣簡單的環境中生活越久,對於現實世界中的“爾虞我詐”就越發反感排斥,這也同樣是如今的我們在面臨的嚴重問題,現實的溝通,空洞、浮誇、索然無味,哪怕多說或多聽一個字,似乎都在浪費時間。

試問,現在有多少人對於職場的PUA充滿排斥?如果有一天面試變成你輸入自身條件、回答問題、標明屬性……機器根據資料給與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那麼是不是許多面試者也可以更加安心?

女性壓力:“普通”而“特殊”的群體

即使如今已經走進了2021年,但不可否認,女性在現實中的地位依舊令人堪憂,雖然已經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女性權益,可為女性獲得平等權利這條路依舊漫長而遙遙無期。

書中主要聚焦在女性對於家庭、自身、工作的焦慮,引發的暴食症等問題,似乎對於空虛的內心,只有不斷的填充食物,才能舒緩壓力。

而這在中國只怕更甚,因為女性群體面臨同樣的職場問題和生存壓力,幾乎沒有條件進行日常收拾、育兒、和照顧老人。但在普遍的觀念中仍舊將這些工作,歸於女性的行為範疇。

神經衰弱、焦慮、經期紊亂、女性腫瘤早發等等各種生理、心理的健康問題,在中國更是層出不窮。

職場中,總有人因為未婚未孕、已婚未孕、二胎等問題被拒之門外;公司簽訂三年不准懷孕的賣身契;只要懷孕就私下協商解除合約……屢見不鮮!

家庭中,承擔全職媽媽的身份,幾乎意味著身邊的交友圈除了孩子,就是孩子的媽媽們,這未必代表著你放棄了自我,但不可逃避的,生活重心將會變成孩子和丈夫。抑鬱、焦慮在這些全職媽媽中成為高發疾病。女性的身心健康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話題,即值得關注,也鮮少有人關注。

縱覽本書後回歸現實的思考

什麼是人類的進步?普遍認為是技術的進步

換個角度思考,這種現階段的文明,是以技術發展為核心,技術進步成為我們以為的進步。那麼到底真正的進步是以技術論還是人心論,又有誰知道呢?

不健康的心裏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天也可能被歸類到非進步的表現。

不同的目標,產生不可調和的職場矛盾

經濟的發展,企業層出不窮,高收益高利潤是永遠擺在第一的目標,那麼與員工的個人利益必將產生矛盾。多數企業規章的設定,並非為了保障員工的利益,而是為了限制費用的支出。

比如:公司不允許加班,並不代表真的沒有人加班,而是沒有加班費;公司早於平均上班時間,不是為了錯開早晚高峰,而是為了拉長工作時間,畢竟能夠按時下班的人少之又少;公司提供食堂,那麼餐食補貼便會取消;公司提倡面談或電話會議,是因為公司並不報銷快遞費……

工作的意義,是需要人?還是需要我?

不論是今天的我們,還是書中的日本,我們不必為了三餐困擾,不必為了露宿街頭頭疼,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為了一日三餐的996,越發找尋不到生活的意義。

許多工作消磨的不過是你的意志和時間,他們需要的更多是你全時間全身心的投入,而非高質量高價值的投入
這樣的情況跟即使在所謂500強企業中,也是比比皆是

似乎物質的滿足,讓每一個人都被困住了,困在原地不知該何去何從。

永遠不夠的時間和不知如何安放的時間,同步並行

通勤時間,在北上廣這些城市,一個小時以內的通勤時間,絕對可以讓你成為同事們羨慕的對象。

24小時便利店,夜市、24小時圖書館、通宵電影院……越來越多的夜間生活服務,不斷提醒著你,這個城市裏依舊有那麼多不肯睡去的人。

以這樣的進程,人類大概在向著不用睡覺高速而不可逆的進化著。

文章摘要

通過這種不可思議的情感體驗——盡管是一種人工營造出來的虛擬的情感體驗——愛上自己,能夠接受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存在,並享受其中的快感。

希望遠離心痛、想要讓心靈得到寬慰、心中縈繞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失落感——上述事實,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揭開心中枷鎖的渴望。

家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吃”“洗”“睡”得地方。

我們就像是騎在一輛隨時會倒下的獨輪車上,感受到背後不斷逼近的不安,非得騎到把自己累倒,不死不休。

一個人從根本上賴以生存的最終手段——技術、技能、知識、判斷能力,也許一夜之間就會被徹底推翻。現代人心中的這種不安,都在日漸膨脹。

我們的工作就是使用各種技術,不斷尋找縮短處理問題的時間的方法。所以,就連我們自身也變得急躁了起來,就連一秒、兩秒的時間都無比在意……

未來的社會,信息會通過計算機和電視等媒介像潮水一樣湧向我們。明明是自己從未體驗過的事情,卻能夠看到別人體驗時的圖像,聽到他們的聲音,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感受模擬,還會在腦中對這些信息進行邏輯加工,追加體驗。從另一方面說,人和人接觸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或者說尋求和他人接觸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弱,讓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愈發貧瘠的因素也就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