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指尖上的“非遺”文化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6日 - 文化小編 人民資訊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有多少閃耀的文化淪落在歷史的塵埃中。“非遺”以其特有的載體頑強地留存下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這些從先民們那裏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留給我們共同的記憶,是我們民族的文脈和精神的家園。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是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在隴南市武都區有這樣一位泥塑藝術家,多年來延續著家族技藝,傳承著泥塑文化的精髓。

天剛蒙蒙亮,鞏龍元已經在城區北山植物園半山的房子裏忙活了起來。通過塑形、鋪泥、自然風幹後的雕像,已經過大半年的時間了,模樣也已初具雛形。鞏龍元和他的師兄弟們拿著刻刀、摒神凝氣,一刀刀勾勒著雕像的頭發,對細節處進一步塑形,盡可能將作品做到更好。

“我家從祖爺爺開始就做泥塑了,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傳承了一百五十多年。我小時候便跟在父親屁股後面捏泥巴,那時候覺得泥巴好玩。初一的時候父親給我報了美術班,讓我去學習美術,從基礎開始學起,初三的時候才真正的接觸到泥塑。”鞏龍元邊檢查雕像的牢固度邊笑著說道。“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小學時學校辦美術作品展,那時候的同學們都帶自己的畫去展覽,而我帶了爺爺給我做的泥娃娃,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很是驕傲。因為大家也沒有見過,所有人都圍過來看。”

因為需要長時間和濕泥土接觸,泥塑手藝人大多都患有關節風濕等疾病,鞏龍元的父親因為關節風濕,現在已經很少做雕塑了,大多數精力都放在培養徒弟和兒子身上。從2016年畢業到現在,鞏龍元和自己的師兄弟們已經在武都的角弓、馬營等地方制作雕像上百尊,對各地的風土人情、制作要求也都有自己的理解。

說起做泥塑的收入,鞏龍元說:“做泥塑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一件賺錢的事情,因為雕塑制作時間長,前後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我們付出的時間精力多、所使用的顏料也都是高品質的丙烯或者礦物質顏料,才能讓雕像顏色保存時間長。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是希望將泥塑這一工藝傳承下去。”

談起泥塑工藝到自己這一代的發展變化時鞏龍元說道:“在我父輩、祖輩那一代可能更多的是將這一工藝傳承下來。

到我這一代後,我不僅要讓泥塑藝術傳承下去,還要把自己在大學時候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泥塑中去,比如人臉上有多少塊肌肉,胳膊上該有的線條,三庭五眼的比例,我們都會制作的更加精細,使雕像更完美。

(武都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王騫瑤

編輯:石晨

稿源:隴南武都發布 編輯:李皓璡

本文來源:中國蘭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