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大唐盛世百姓能吃飽嗎?過得比同期歐洲好,看當時物價就知道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7日 - c113小編 浩然文史 
   

  

浩然文史

百家號金牌導師,學者,歷史學博士,歷史領域愛好者

戰爭會摧毀社會生產

隋唐之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貨幣秩序非常混亂,市場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錢幣,既有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五銖錢,也有民間私自鑄造的銅幣,還有當時官府發行的官方貨幣。後來到了李唐建國之後,官府便廢除了沿用了七八百年的五銖錢,統一使用官府鑄造的開元通寶,此舉是通過統一錢幣,來消除原來不同錢幣之間的兌換困難,達到穩定物價的目的。

古代銅錢

一、貞觀初年物價穩定

李唐王朝初年統一錢幣的行為,短時間內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隋朝末年的戰亂,使生產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所以社會上商品稀少,而錢幣則顯得過多,物價因而飆升。

到了李世民貞觀時期,國內大規模戰亂結束,政府也實施了各種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農業和手工業因此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社會上的商品開始變多。李唐王朝此前統一貨幣的行為,這時候才發揮作用,物價開始走向穩定,商品的價格也開始回落。

唐太宗李世民

據史料記載,在貞觀三、四年(629年、630年)時,米價是每石三四十錢。但是由於社會生產的恢複,到貞觀十五年(641年)時,米價每石只要二十錢。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生產恢複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

古代糧倉

二、開元盛世之前的唐朝物價

到了唐太宗晚年和唐高宗時期,唐朝頻繁地發動對外大規模征戰,國內民眾的賦稅壓力增大,而大量的勞動力和物資被從生產單位上抽調到戰場上,這就使得國內生產規模減小,商品減少,唐朝國內的物價開始飆升。據史料記載,在唐高宗年間,即便是豐年,米價也達到五十錢一石。只能這樣講,在大唐赫赫武功的背後,是廣大勞動群眾掙紮在溫飽線上。

唐高宗李治

由於物價上升,民間大量的錢幣被用來購買商品,因此老百姓出現了錢幣緊缺的現象。這就讓許多的投機分子看到了機會,他們將政府鑄造的錢幣融化,重新鑄造出重量輕的銅幣。這樣一來,銅幣的重量下降了但數量卻增加了。投機分子手中的銅幣數量增加了,那麼在短時間內能夠購買的商品就會變多。

唐朝政府把投機分子鑄造的錢幣叫“惡錢”,因為這種錢幣一旦流入市場,在市場上商品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錢幣數量的突然增多,必然會導致物價上漲,嚴重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因此官府嚴厲打擊這種私鑄錢幣的行為。

古代錢庫

唐高宗後期以及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政府不斷地對外進行大規模征戰,致使國內的社會生產又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商品更加緊俏。而商品的緊俏更加刺激了投機分子大規模私鑄錢幣。這種現象又把當時的物價抬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三、開元盛世時的物價水平

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之後,在一段時間之內,李唐王朝對內風調雨順,對外沒有進行超大規模的戰爭,所以一方面社會生產在積極恢複,另一方面社會上的物資的消耗速度大大放緩,因此物價開始走向平穩。而物價一旦下降,社會上對錢幣的需求便會減少。那麼私鑄錢幣必然獲利不豐,許多投機分子便也放棄了私鑄錢幣的行為。

唐玄宗

那當時的物價到底低到了什麼程度呢?據史料記載,開元十三年(725年),農業獲得大豐收。就像詩聖杜甫詩裏所描繪的那樣:“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在唐帝國東都洛陽,一鬥米只要13錢。而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政府甚至害怕農作物價格太低,會導致農民收不回播種成本。這也就是歷史書上曾講到的“谷賤傷民”。

唐朝物價在開元盛世走到了中國歷史上物價的最低點。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絹帛最低價格達到了一百錢一匹,這應該是自漢朝以後的最低價格。

如此低廉的物價,和同時期的歐洲相比,處於盛唐時期的我們有優勢嗎?如果把當時的大米價格,用來對比歐洲的小麥價格的話,盛唐大米價格一石約為白銀0.2兩,而歐洲的小麥價格則約為一石白銀0.3兩。由此可見,盛唐時期的老百姓生活,應該是比同時期歐洲人的生活要更富足。

古代絹帛

盛唐時期影響物價波動的因素,無非有兩個,一個是社會生產是否得到了大規模的恢複,另一個是社會上的錢幣數量的多少。而在這兩個因素當中,社會生產是否得到恢複是主要因素。

對大多數人而言,盛唐之所以被稱為盛唐,是因為盛唐疆域的遼闊、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包容。但對於真正生活在盛唐時期的普通百姓來說,盛唐對於他們的意義,更多的在於能吃飽飯、穿暖衣。在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大部分時期還是能讓百姓基本實現溫飽的。由此可見,盛唐不僅是帝王將相們的盛世,也是普通百姓們的盛世。

大唐盛世

文史君說

對於一個相對自由的市場,國家可以操縱物價的波動嗎?當然可以,但這種操縱絕不是行政命令上的直接操縱。以唐朝為例,唐朝政府最後實現了物價的穩定,唯一的辦法就是積極促進社會生產的恢複。而恢複社會生產,絕對不是政府下兩道行政命令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件極耗費資源和時間的事情。因此,控制市場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從市場的規律。

參考文獻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0年版。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