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5日 -
: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六月的博爾塔拉河風景如畫,河水靜靜向下遊流淌。在博爾塔拉河畔的博格達爾村
原本名不見經傳,往來車輛匆匆駛過。但如今,這個村子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示範村”,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打卡。這一變化,源於當地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遊。
溫泉縣濕地風光。
張國斌 攝
溫泉縣紮勒木特鄉博格達爾村位於溫泉縣城西3公里處,村落沿博爾塔拉河南岸有序分布,有181戶農牧民。2009年,博格達爾村實施定居興牧工程
,村民們搬進了配套設施齊全的安居富民房,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2012年
,乘著溫泉縣發展全域旅遊的東風,博格達爾村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圍繞本地民俗文化內涵
,挖掘特色旅遊資源
,發展鄉村旅遊
,讓村民腰包鼓起來;2018年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
,博格達爾村從美麗庭院入手,讓小村落大變樣。
溫泉縣紮勒木特鄉博格達爾村航拍圖。王樂樂 攝
仲夏時節,走進博格達爾村,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藍色的屋頂與白色的牆壁交相輝映,秀麗的風景與濃鬱的民俗完美融合。在村口施工現場,七八名工人正在忙碌著鋪磚、修牆,驕陽之下,幹得熱火朝天。“我們村要發展鄉村旅遊,不能只是修一修漂亮房子,而是要提升村內旅遊基礎設施,給村民帶來實惠。”博格達爾村党支部書記沙吾爾別克·巴合提說。
正在升級打造街區。沙吾爾別克·巴合提攝
“鄉村旅遊不能是簡單的複制,一定要有獨特的文化。”沙吾爾別克告訴記者,卡倫文化是博格達爾村的特色,今年村裏爭取到1000萬元的卡倫文化項目,用於打造特色民俗文化主街道,同時村裏拿出10萬元村集體收入,提升村內旅遊基礎設施。目前,項目已經接近尾聲,建成後將帶動更多農牧民參與旅遊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村道巷道。沙吾爾別克·巴合提 攝
沿著穿村而過的柏油路向前,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院落映入眼簾,小院中不少鮮花已經盛開。村民湯加熱合站在自家門口,招呼前來入住的遊客。
“以前我們住的都是土坯房或者簡易蒙古包,村裏牛羊到處跑,沒有水電和廁所,出行的是土路。如今,村裏發生了大變樣,不僅基礎設施完善了,我還在家門口掙上了‘旅遊錢’,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看著自己的房屋被改造成精致的民族特色氈房,湯加熱合很感慨。他的牧家樂在旅遊旺季每天能接待100多名遊客,年收入近10萬元。
牧家樂。
博格達爾村打造旅遊經濟“金字招牌”,農家樂內載歌載舞。於蘇甫·艾尼 攝
與湯加熱合一樣在村裏開牧家樂的還有依瑪裏阿裏·道力達,他曾是溫泉縣聖泉酒店的大廚,於2017年辭去酒店工作,在村裏開起了牧家樂。當問起為什麼辭職時,依瑪裏阿裏樂呵呵地說:“一方面是家裏三口人,全靠我一個人的收入,經濟上太緊張。另一方面是党的政策好,村子越來越美麗,回家創業有信心。”
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手藝,依瑪裏阿裏很快將自己家打造成四星級牧家樂,疆內外的遊客紛紛來到他家吃飯。“我家主營烤全羊、犛牛肉、馬肉、馬腸子等特色美食,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了180人,忙的時候我會叫上村裏的朋友來幫忙,每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勞務費。”依瑪裏阿裏自豪地說。
香紫蘇文化旅遊節。博州融媒體中心圖庫
加依娜古麗·賽提哈孜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在外遊牧,收入偏低。定居後,在党和政府的幫助下,她有了固定工作,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工作之餘,她就會在村裏的農牧家樂打工,每個月可以打工20天左右。現在,她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說起現在的生活,加依娜古麗笑著說:“就是因為党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村的旅遊業才越來越紅火,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
如今,博格達爾村在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生活環境、生產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打造出了香紫蘇觀光、卡倫文化街道,並發展10家農(牧)家樂
,18戶村民建起特色氈房
,在旅遊旺季時,也可以接待遊客。其中4家被評為星級農牧家樂
,吸納本村50餘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鄉村旅遊業迸發出勃勃生機。
文:王樂樂
博爾塔拉報社出品
監審:呂海洪 編審:符豔平 編輯:姚倩 責編:姚倩
本文來源:博爾塔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