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35歲+的職場人失寵了?!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25日 - 職場小編 太和顧問 
朗讀: 

太和顧問

北京太和睿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16-24歲人口失業率為13.6%,25-59歲人口失業率為4.6%。為什麼很多人說35歲+職場人失寵了?其實,35歲+職場人的困局,更多時候是因為精力的傾斜。

不久前,“48 歲失業的上海男子致信上海市長求工作“ 引發熱議,寫信者自稱高學曆,曾任職外企高管,但失業三年求職無門。他和妻子育有兩子,“一直在申領政府發放的微薄的失業金,加上偶爾掙到的咨詢費及家裏有限的儲蓄勉強度日 ”。

此外,不久前網傳華為一個年薪過百萬的架構師被裁, 1980年,今年41歲。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和一個剛出生的女兒,老婆是全職太太,每月有2w+的房貸。早些年的他靠的是紮實的技術和瘋狂的加班躲過了一波又一波的裁員。但今年,他沒能幸免。

年齡是道坎!?

5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其中,16-24歲人口失業率為13.6%,25-59歲人口失業率為4.6%。

從國新辦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25-59歲人口失業率遠低於16-24歲人口。這麼看來,25-59歲人口的中堅人群35歲+的打工人,工作幾乎是最穩定的。

然而,前有騰訊優化35歲+基層員工的傳聞,後有阿裏淘汰P8以下的35歲+員工的說法,中有小米的員工“90後化”。

很多企業的招聘JD中也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除了領導層,幾乎都是年輕面孔。

每個月的房貸、孩子的哺育、相親結婚的壓力、下跌的股票……這些問題一股腦全壓在了這群人的肩上,他們日漸稀疏的頭發足以說明一切。

年齡讓他們逐漸沒有了跳槽的資本,現實消磨了他們換工作心氣。

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的35歲+職場人工作變動的代價要比年輕人高的多,他們被喻為最焦慮的一群人。

“中年危機”、“中年焦慮”成功登上熱搜。

自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根據七普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老齡化趨勢加劇,60歲以上人口2.6億,占比18.7%,這一代的中年人,要背負的壓力要比過去重的多。

今年兩會期間,“社會保障”成為了熱點,一周內的關注熱度超過252%。而在關注人群上,28-35歲之間的中年人正是其中主力。

統觀35歲+打工人的職業生涯,大致呈現兩種傾向。

一種是處於中高層職位,手下一批人,年薪不少於30萬的人,這些人往往在某個領域精耕細作多年,能力強、經驗值高。

另一種是基層打工人,他們在一個崗位平平淡淡工作多年,處在一個平平無奇的位置,升職加薪遙遙無期。

這兩種傾向雖然表面極端,卻能看出35歲+職場人面臨的困境。

不管你願不願意,35歲+的職場人,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由變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中年更有為

理性分析,35歲本是黃金時期的開始,個性成熟、體力旺盛、閱曆豐富、知書達理,他們和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相比,有經驗,和50+的人群比有精力,但為什麼他們的可能性在不斷退卻?

年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競爭力的下降,更多時候是因為精力的傾斜,一部分女性員工傾向了家庭,一部分男性員工因為有了家庭傾向了穩定。

35歲+職場人的困局,更多是主觀選擇的後果,被定義的不是年齡而是角色。

在職場,年齡不是被優化的標准,優勝略汰才是。35歲,馬雲創辦阿裏,43歲,任正非創辦華為,

中年可以更加有為。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一個金字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儲備和經驗也要與之適配。

35歲+職場人的經驗、定力、理性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一些以經驗為導向的職位,教師、律師、醫生、工程師、設計師等。

如果你不是以上這些崗位,難道就只能焦慮嗎?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太和顧問司南大數據平台顯示,研發工程師、人力資源總監、架構師等崗位是今年最難招的崗位,銷售、運營、會計是招聘最多的崗位,芯片行業、醫藥行業、直播電商,在線教育行業等是最火爆的行業,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大健康以及寵物行業等是朝陽行業。

如果你也不在以上這些行業,那麼,小司認為,以下兩點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其一,

清晰的自我認知並制定長遠目標。

清晰的目標可以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提升專業技能,這是抵抗年齡焦慮的籌碼。

其二,

保持好奇心和學習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業基本已經穩定,平穩的生活會讓人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這是很多個性迥異的少年最後殊途同歸變成“油膩”中年,的原因,他們不再有追根究底精神,不斷論證思考,而是接受碎片式的“新聞”,積累談資。

任何年齡段都需要勇氣, 35+的職場人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需要認清現實和自己的智慧,需要跳脫無謂掙紮的智慧。越早認清方向並為之努力奮鬥的人,越能有馳騁職場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