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09日 -
:
豫見你我他09:47攝影師,本地資訊創作者
作者 :儒風君
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大規律。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適當進補、休養生息,整個冬天不生病!
吃好三樣
1、吃羊肉
羊肉性溫熱,可溫胃禦寒。
脂肪與膽固醇的含量,均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
尤其適合立冬後食用,有進補和防寒雙重效果。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
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
2、吃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有健脾祛濕、補氣益肺、固腎益精等功效。
藥食同源,是久病體虛群體的食補佳品。
現代醫學表明,山藥含有的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彈性,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多糖類物質能修複損傷的免疫細胞,改善體質;
膽堿和卵磷脂有助於提高大腦記憶力;
酶成分能夠調理胃部的消化能力,緩解胃虛症狀。
是冬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3、吃蘑菇
冬季每人每天最佳飲食的結構是:一葷、一素、一菇。
在青菜稀缺的冬天,蘑菇種類豐富,價格相對也比較實惠。
俗話說:蘑菇吃得好,肉也比不了。
蘑菇被稱為“零脂肪素肉”,脂肪含量不到1%,蛋白質卻高達30%。
還富含氨基酸和真菌多糖,常吃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另外,真菌多糖還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輔助降糖等功效。
喝好三樣
1、順氣蘿卜湯
材料白蘿卜、香菜、香菇、白蔻仁
做法蘿卜洗淨切成絲,下沸水焯至8成熟,撈入碗內;
把用水發好的香菇去雜質洗淨,切成絲;
把三碗冷水與酸辣湯調料倒入鍋中攪勻;
將蘿卜絲、香菇絲、白蔻仁一起下鍋煮湯;
快要關火時撒入香菜即可。
功效老話說:“立冬蘿卜賽參湯,不用大夫開藥方。”
白蘿卜寬中通氣,香菜疏肝理氣,香菇理氣寧心,白蔻仁健脾理氣。
這道湯可起到順氣的效果,氣通暢了,才能更好地進補。
2、枸杞羊肉湯
俗話說:“想要長壽,常吃羊肉。”
羊肉性溫,歷來是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中氣,益腎氣的作用。
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脂肪含量相對較低。
肉質細嫩,老人小孩也能輕易咀嚼、消化。
枸杞子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
對肝腎陰虧、腰膝酸痛、視力衰弱及糖尿病等均有助益。
寒冬臘月,喝上一碗枸杞羊湯。
既能幫助身體抵禦風寒,又可補益全身。
3、紅茶
冬季天氣寒冷,人體消耗的熱量大。
很多人喜歡多吃肉,來補充營養、抵禦寒氣。
喝點紅茶,有清理腸道、有解除油膩的功效。
此外,紅茶還能夠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立冬之後流感多發,預防流感不妨喝點紅茶。
早起用紅茶漱口,或者泡茶來喝,可以有效預防流感。
4
做好三樣
1、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講:“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意思是,冬天如果不注意休息、養精蓄銳,來年春天就會疾病纏身。
人類雖然不冬眠,但到了冬季陽氣也會潛藏。
在養生方面也應注意補腎藏精,為來春生機勃發做准備。
冬季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大。
起居方面應該做到“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每天要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
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保護身體不受寒氣侵襲。
2、堅持泡腳
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
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髒最遠的地方。
如果腳部受涼,就會全身寒冷。
抵抗力下降,疾病也會乘虛而入。
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用溫水泡腳,並用力揉搓足心。
不僅禦寒保暖,還有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的功效。
能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發生。
泡腳時間以15分鐘為宜,泡到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保濕通風
立冬後,北方普遍開始供暖。
氣候本就乾燥,容易上火、易患呼吸系統疾病。
使用取暖器,更使環境濕度降低。
科學研究表明,濕度40%-60%的環境,使人感覺最舒適。
環境濕度過低,會使鼻咽、氣管、黏膜脫水。
不能有效阻隔空氣中的塵埃和細菌,容易誘發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
可向地上灑些水,或在室內擺放植物,使濕度增加。
此外,居室中應勤開窗通風。
使室外的新鮮空氣,更換室內汙濁空氣,減少病菌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