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7日 -
:
人民資訊19:32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本文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疫情期間,失去了遊客的普吉古鎮 圖/章曉巍
許多在東南亞投資或工作的華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這些高度依賴旅遊業的國家,正在艱難尋找安全和生計之間的微妙平衡。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陳洋
編輯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松綁
2021年10月3日,曼谷,雨季漸遠,一年中最舒適的季節即將來臨。章曉巍驅車前往尚泰世界購物中心(Central World)吃晚飯。大學畢業後,浙江人章曉巍來到泰國,參與家族的外貿生意,如今已是第17年。
車行進到拉察當黎路(Ratchadamri Rd)和披集路(Phloenchit Rd)交界口,久違的“曼谷式堵車”又回來了。透過右側車窗,章曉巍能看到馬路對面的四面佛。四面佛的四面,分別代表健康、事業、愛情和財運。疫情的長久圍困讓一切變得飄渺,也讓渴求更加濃烈。
受泰國第三波疫情影響,四面佛一度關閉。如今,金色的佛像在黃昏中熠熠生輝,再度被蠟燭、佛香、黃色花串和虔誠的信眾環繞。
▲2020年11月22日,曼谷四面佛 圖/路客
章曉巍的車排在綿延的長隊裏,前方是輛黃綠拼接的出租車。他想起一個月前社交網絡熱議的那組圖片。圖片拍攝的是曼谷一處出租車停車場。旅遊業凋敝,停車場一片落寞潦倒。在廢棄的出租車頂棚,失業的司機們鋪上黑色塑料膜,覆上數厘米厚的泥土,種植辣椒、黃瓜和西葫蘆。自給自足後,多餘的收成拿到市場販賣。“出租車墓地”上鑽出的綠色嫩芽,是疫情中飄搖生計的縮影。
泰國第三波疫情從3月開始,直到8月底才度過“高峰期”。在恢複跨府通行一個月後,10月的泰國迎來“全面開門”的最後倒計時。章曉巍眼前,尾燈再次流動,腦海中交疊的時空被重新展開。
他上一次逛商場還是半年前。近期,泰國單日新冠康複病例持續超過新增確診病例,疫情趨緩。不過,考慮到單日新增確診數量仍然近萬,商場的喧囂還是讓章曉巍“嚇了一跳”。火鍋和壽司店門口的等位區人頭攢動。章曉巍覺得,喧囂背後有解禁後的釋放,有對疫情反複的麻木,也有對開放國門後經濟走勢的期待。
泰國一直在等待開放國門的機會。旅遊業是泰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通常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到12%。美國ESTA(旅遊授權電子系統)2021年初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疫情暴發以來,泰國旅遊收入損失高達375億美元,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西班牙和法國。
早在2020年年中,泰國政府就曾提出“10月1日起開放國門刺激經濟,助推2020年第四季度旅遊經濟複蘇”的目標。可隨後,全球第二輪疫情暴發,該計劃被迫擱置。積極嘗試開放的國家和地區不只有泰國,香港與新加坡也曾於2020年嘗試推行雙邊“航空旅遊氣泡”協定,同樣因疫情變化未能如願。
對泰國來說,真正意義上的轉機發生在2021年7月。泰國政府正式實施“沙盒計劃”。
“沙盒”是計算機領域的專業術語。作為一種安全機制,“沙盒”為運行中的程序提供隔離環境。實施“沙盒計劃”的意義在於為泰國全境的陸續開放提供一個隔離實驗場。
泰國第一大島普吉島是“沙盒計劃”的首個試點。7月1日起,來自新冠肺炎中低感染風險國家或地區的遊客,只要完整注射兩針新冠疫苗,就可以免隔離進入普吉。在普吉住滿14晚,便可前往泰國其他地區。為保證計劃順利實施,在泰國全國接種率只有5%左右的情況下,普吉島已有約70%的人口接種了疫苗。
隨後,包括首都曼谷、清邁等在內的數十個地區相繼推行該計劃。“沙盒計劃”實施四個月後,泰國於11月1日起正式接受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旅客免隔離入境。
▲2021年6月27日,章曉巍在普吉島卡倫海灘。長達一年多來,這裏都看不到外國遊客。7月“沙盒計劃”推出後,他化名“Thai哥”開始在中國的視頻平台上介紹開放帶來的變化 圖/受訪者提供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放松國際旅行限制方面,亞洲各國政府通常更為謹慎。這與發展中國家在亞洲占大多數有關。發展中國家普遍疫苗接種率偏低、公共衛生體系危機應對能力較弱、安全旅行數字解決方案欠缺。來自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1日,70%的亞洲國家對外國人關閉邊境,與之相比,中東為31%,而美洲、歐洲僅為13%到20%。
然而,進入11月,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提升,包括泰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紛紛宣布放寬入境限制。亞洲邊境管制逐漸松綁,表明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邁出恢複經濟社會活動道路上“微小而重要的一步”。
兩難
當疫情防控常態化,每個初開國門的國家都面臨相似的壓力測試。挑戰包括:如何找到遏制疫情和恢複經濟之間的微妙平衡?如何在有序開放的過程中兼顧速度與安全?如何將預期的疫情震蕩控制在醫療系統的承受範圍內,並在短期內消化?
主動張開懷抱並不意味著“免疫鴻溝”已被填平。這些率先開放國門的亞洲國家和國民是否做好了准備?
2021年11月1日的《曼谷郵報》這樣寫道:“周一(1日),泰國懷著複雜的心情向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敞開大門:一方面是對更光明的經濟前景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對新冠疫情惡化的憂慮。”
10月,泰國川登喜皇家大學(Suan Dusit Rajabhat University)一項面向1392名受訪者的民意調查顯示,約六成受訪者反對在11月初實施全面開放政策。反對者雖然盼望國家重新開放,但是不認為目前的泰國具備全面開放的條件。
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27 日,泰國約42%的人口完成了兩劑接種。其他同樣致力於在聖誕節和新年假期吸引國際遊客的東南亞國家,比如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期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口比例均超過70%。目前泰國各府疫苗接種進程參差不齊,尚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
雖然新增病例在以穩定的速度下降,但截至11月14日這周,泰國日均新增確診數量仍在7000左右,日均死亡人數在53以上。
生活在曼谷的Krit“渴望”開放國門,但他不認為泰國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問題出在‘開’的方式和措施。在泰國,大家的防疫意識和知識還很欠缺,比如很多店主認為每天消殺一次就足夠了。政府的防疫指導也不到位。”
▲Krit Luangaramrat 圖/受訪者提供
疑問與擔憂隨之滋生。Krit一口氣羅列了一長串,“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是,之前打的疫苗到明年是否還有保護效力。如果要接種加強針,政府采購能保證多大範圍的民眾覆蓋,要花多長時間?明年的疫苗接種是否還會免費?會不會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如果新一輪疫情暴發,泰國的醫療系統會不會崩潰?如果不幸感染新冠,政府還會繼續承擔醫療費用麼?……”
人們還記得七八月疫情高峰期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據《曼谷郵報》7月初的報道,泰國第三波疫情暴發三個月就造成了兩千餘人死亡。在首都曼谷,每天都有四五十名重症患者在等待病床,有人因無法入院而病死在家中。為支援社區抗疫,一些僧侶不得不在在寺廟門口為等待入院的輕症病患設置隔離區,並向無力支付檢測費用的民眾提供免費的快篩試劑。
可即便如此,Krit不認為這些擔憂會阻礙泰國開放的步伐。
富人群體疫苗接種率更高、掌握更多醫療衛生資源,大多是堅定的開放國門的支持者,也會是經濟提振最先、最大的受益者。而對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天平的兩端其實都是生存,活著的人才有選擇的權利。
在泰國,多數民眾都沒有存款的習慣,儲蓄率低、負債率高。據泰國央行統計,截至2021年2月,存款資金不超過5萬銖(注:約合人民幣9760元)的儲蓄賬戶在總儲蓄賬戶數中的占比超八成。疫情影響和經濟低迷進一步激化了收支矛盾。
八年前,Krit開始經營一家旅遊包車公司,生意覆蓋曼谷和芭堤雅。疫情重創了旅遊業,Krit無意裁員,安排司機輪流上班,薪資減半。但很多司機身上都背著房貸和車貸,只能另謀生路。他旗下一度整合了11個車隊共350輛車、一百多名司機,後來司機幾乎走光。
Krit和司機的經歷只是瀕臨崩潰的泰國旅遊產業的冰山一角。泰國旅遊委員會估算,疫情期間有超過200萬名旅遊工作者失業,36%的旅遊企業關停,4%的企業永久關閉。然而,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失業者沒有太多的擇業空間。
作為“局外人”,路客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
從2020年10月到2021年11月初,北京人路客在泰國度過了最長的一次工作旅行。作為《國家地理》雜志的簽約攝影師,他在疫情期間走了泰國中部和南部的二十多個府,包括曼谷、普吉、甲米、清邁等等。
▲路客 圖/受訪者提供
在曼谷的美工鐵道市場,他遇到了一位曾經做海島遊樂項目的泰國大叔,如今大叔是一家路邊燒烤攤的店主;在普吉島,路客用“Grab”(注:東南亞的網約車服務應用)叫車,三次中有兩次來的都是11座的旅遊面包車;在芭堤雅,路客在高速公路遭遇了壯觀的逆向車隊,回歸不久的打工者因為即將到來的跨府禁令,不得不再次打包行李,返回北部或中部的老家。
過去六年,路客曾前往泰國十餘次。這一次最為特殊,旅遊經濟的凋敝、城市活力的消逝讓他時常“不知道說什麼好”。疫情讓這個旅遊國家過載的生態迎來了難得的喘息,卻無人欣賞它的美。疫情留下的創傷散布在生鏽的公園秋千、空蕩的夜市攤位、高高摞起的海灘躺椅和沙灘酒吧門口孤獨閃爍的霓虹中。
疫情在不斷挑戰各國的經濟社會極限。2020年以來,泰國多次爆發大規模民眾抗議集會活動,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新冠疫情導致泰國經濟增速放緩,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也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失望。
“雖然有觀點認為在疫情尚未控制的背景下開放國門是‘要錢不要命’,但對很多泰國老百姓來說,再不開放,不被病死,也會被餓死。”路客說。
▲2020年11月22日,曼谷市區一處熱鬧的夜市 圖/路客
落差
開放並不意味著問題的終結,反而是一系列新問題的開始。
持續近兩年的疫情正在加劇各種不平等現象。這種不平等存在於國家內部,也存在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
一些發達經濟體正在迅速恢複並蓬勃發展,而許多發展中國家仍在疫情的泥沼中掙紮,經濟恢複步履蹣跚,其中很多國家高度依賴國際旅遊業。
正如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重啟邊境、恢複人員和經濟文化往來,尚未開放的國家可能面臨“免疫鴻溝”和“開放落差”的雙重挑戰。
2021年10月21日,泰國總理巴育在宣布最新的免隔離入境政策後,在其臉書上寫道,“我們必須加快(開放)步伐,如果等到一切完美(再行動),就太晚了”,“遊客可能會流向其他國家。”
在東南亞,泰國是最早探索分階段開放國際旅遊的國家之一。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0月初,“沙盒計劃”已吸引超過38000名遊客前往普吉島,並帶來了6667萬美元的收入。
如果說“沙盒計劃”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PD認為,包括自己在內的部分普吉島中小企業主沒能成為“先富”群體中的一員。PD是西安人,於2018年定居普吉島,在Airbnb上運營著12套民宿。
在當地,“SHA+”(“SHA”即“神奇泰國安全與健康標識認證”, “SHA+”為其升級版)的規定曾引發爭議。“SHA+酒店”是指獲得泰國旅遊局(TAT)認證的酒店。除了要求七成以上員工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往往還有一定的規模門檻。早期通過“沙盒計劃”進入普吉島的外國遊客需要在“SHA+酒店”停留7天,才能前往泰國其他地區。
在PD看來,“SHA+”的推出固然是出於防疫安全的考慮,但也在一定程度助長了上遊企業的壟斷。一些“SHA+酒店”會推出諸如“贈送房費等額消費券”的優惠活動,將有限的消費力框定在酒店範圍內。“這就是為什麼街道上、小餐廳裏,依舊冷清,因為僅有的外國客人都在SHA+酒店裏。”PD說。
“沙盒計劃”實施的前100天,PD每天都會拍攝一段視頻記錄普吉島的變化。結論是變化微乎其微。“11月1日前,普吉島純粹靠旅遊的區域,比如芭東、卡馬拉、卡倫、卡塔等海灘,商業恢複不到兩成。芭東的酒吧街開了,但多半也只有當地人或者長期生活在這裏的外國人在‘自嗨’。”PD介紹說。
進入11月,他陸續在Airbnb上收到了一些客戶的咨詢。市場在回暖,但他不認為這完全歸功於開放國境的政策,部分原因是聖誕節和新年假期將至。疫情前,入住PD的民宿的客人九成來自中國。如今,向他咨詢的客戶主要來自俄羅斯、法國和英國,“他們不大在意這個病毒,現在普吉遊客少,來這度假反而比在自己國家安全。”
只是跟過去提前半年就訂滿的火爆場景相比,PD目前收獲的訂單還是“很慘淡”,“11月一個、12月兩個,明年1月一個、2月一個。”
東南亞的旅遊旺季通常從11月持續到次年2月。隨著全球範圍內入境限制的放松,被壓抑的旅遊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對遊客的爭奪既發生在一島之中,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上演。
當全球旅遊市場格局面臨重構,各國的疫情防控能力、公共衛生體系和以此為基礎設定的出入境政策,決定著誰將成為這一階段鏖戰的贏家,並可能產生長期影響。
泰國的普吉島和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一直在東南亞最受遊客喜愛的海島之列。但相比泰國,巴厘島在旅遊複蘇上的進度明顯落後。
▲2020年11月21日,泰國首都曼谷著名的購物街素坤逸路(Sukhumvit) 圖/路客
2021年7月,印尼一度超過印度和巴西,成為新的全球疫情中心。彼時,印尼的單日新增確診數量超過4萬,約是泰國同期的4倍。印尼政府一度准備在9月1日對國際遊客開放巴厘島,但受疫情影響,開放延遲到了10月中旬。
不幸的是,印尼向19個國家的遊客開放的消息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迅速回應。開放政策實施後的前兩周,巴厘島登巴薩國際機場迎來的國際直飛航班數量為零。
許多當地酒店的經營者表示,遊客不願回歸的主要原因在於繁瑣的入境規則和長達五天的自費隔離政策。這與泰國等國推出的“免隔離入境”政策對比鮮明。
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印尼酒店和餐廳協會負責人Rai Suryawijaya表示,“如果沒遊客願意來,開放國境就失去了意義。”
觀望
疫情及其帶來的連鎖反應一度讓國與國之間的信任與互通退潮,“封閉式經濟”言論甚囂塵上。而全球多國邊境重啟的過程,卻又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恢複國際交流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種交流無法僅靠集裝箱和互聯網實現。
然而,要恢複跨國旅遊,很難靠個別國家的政策單向推動,沒有人夢想的旅行會以一場“跨國隔離”開啟,又以漫長的隔離結束。
在PD看來,泰國的“全面開放”政策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對旅遊業能有多大提振,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主要遊客來源國疫情防控策略的變化。“不同國家針對本國公民出入境有不同的政策。泰國開放了,就像一台電腦設置好了數據接口,但要實現數據傳輸,主動權不在接口,而在數據線。”
據泰國旅遊協會的數據,2019年入境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超過1000萬,占泰國海外遊客總數的27%。在占全球旅遊支出近五分之一的中國遊客回歸之前,泰國將希望寄托在了歐美和中東。
▲2021年1月31日,曼谷唐人街 圖/路客
短期內扭轉目標市場並不容易。許多常年以中國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旅遊從業者將“戰場”轉向中國的社交媒體。通過直播和視頻,他們向中國的用戶分享當地旅遊複蘇的現狀,以積累粉絲,為未來的流量轉化做准備。除此之外,能做的也只是在緩慢的複蘇中繼續觀望和等待。
安徽人徐峰是其中一員。疫情前,他在菲律賓長灘島經營了五家潛水店。
疫情暴發之初,身在國內的徐峰還非常關注菲律賓的疫情,2020年8月退掉第二家店後,他不再抱有希望。他的潛水店以中國客人為主,只要國內不開放出境遊,生意就無法恢複。宣布停薪留職後,員工陸續辭職,有的去了首都馬尼拉打工,有的去了迪拜做海員。
長灘島的門店曾給徐峰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2018年4月,長灘島突然宣布要於月底閉島,進行為期半年的環境整治。得知消息後,遊客蜂擁而至,當月徐峰的收入超過百萬元。
如今,長灘島盛況不再。遠在中國的徐峰和島上的唯一聯系是仍在付租的三家門店。其中一家就在海灘邊,另外兩家是合夥制,位於核心商業區,合夥人還想繼續扛一扛。每月,徐峰需要支付兩萬多元的房租。這筆租金既是為了拿住地盤,也是在為未來押注,“等旅遊恢複了,房東也願意和有實力的人長期合作。”
2021年11月8日,菲律賓移民局宣布,已做好准備向國際遊客重新開放入境口岸。但徐峰仍在觀望,“如果重新開業,單店的日營收不過萬元,就沒什麼重開的必要。”
恢複邊境開放將是一場機遇與風險並存的大考。
據泰國總商會主席參南·斯裏沙瓦(Chamnan Srisawad)預測,2021年的最後兩個月,泰國將迎來60萬外國遊客。如果這一目標得以達成,則意味著接下來湧入泰國的遊客量將超過前九個月總遊客量的六倍。
硬幣的另一面是,進入冬季,東南亞國家當前的主要遊客來源國,包括歐洲、中亞在內的部分高接種率國家已出現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增多的趨勢。
泰國正在加速推進“每月平均接種1000萬劑”的疫苗接種目標。對於疫情反複的風險,章曉巍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准備。10月初,章曉巍完成了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加強針的接種,成為現階段泰國極少數獲得三針免疫的群體之一。
▲2021年11月12日,曼谷尚泰世界購物中心(Central World)門前,高高的聖誕樹已經裝點完畢 圖/章曉巍
距離泰國全面開放已過去近半個月,越來越多的商場、寫字樓和夜市開始恢複往日的喧囂,他似乎能看到來自隧道深處的光亮,“至少生意不會每天都虧了。”不過,作為商人,他習慣了在樂觀中保持謹慎,“全面開放是一種刺激措施,關鍵要看經濟能否因此提振,如果不能,好轉也只是短期現象。”
而對終於在11月3日踏上祖國土地的路客來說,過去在泰國的一年太過漫長,卻也是一段難得的人生經歷。直到11月24日,他都會在北京大興的一家隔離酒店度過。告別潮熱的曼谷,他在北京看到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隔離結束後,路客打算回家好好休整一段時間。和《國家地理》的工作合同續簽了兩年。如果泰國能“挺”過這個旅遊旺季,或許一個季度後,路客將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徐峰為化名。實習記者王致遠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