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臨沂腳底下埋藏了太多古墓,孫子兵法就在銀雀山出土


2022年1月27日 - 文化小編  
   

臨沂古稱琅琊,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臨沂擁有數千年歷史。歷史長河中,在臨沂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歷史文化與傳說。

臨沂古稱“龜馱鳳凰城”,古代四大靈獸“龍鳳麟龜”中,臨沂坐擁其二,古往今來的風水寶地,人傑地靈的臨沂誕生過眾多的歷史名人。

隨便舉幾個例子,“書聖”王羲之、“智聖”諸葛亮、“算聖”劉洪,還有仲子、曾子、荀子、匡衡、王祥、顏真卿等,同時臨沂也是出皇後的寶地,夏桀的妃子妺喜,曹操的妻子卞皇後,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孫權的妻子王夫人,司馬昭的妻子王元姬等都是臨沂人。

之所以說臨沂是個風水寶地,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臨沂腳底下埋藏著數不清的古墓,而且大部分都是漢晉時期的墓葬。

銀雀山漢墓

這座古墓,在臨沂家喻戶曉,即使在整個中國都有著它的地位。1964年銀雀山漢墓群被發現,1972年銀雀山漢墓被挖掘,隨後震驚世界的《孫子兵法》竹簡和《孫臏兵法》竹簡同時被出土,從此名揚四海。

在兩部兵法未被發掘之前的一千多年裏,對於孫武和孫臏究竟是不是同一人的爭議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如今已經失傳了1700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在同一座墓穴裏發現,終於得出結論,孫武就是孫武,孫臏就是孫臏。



  

除了這兩部兵法之外,還出土了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以及《六韜》《尉繚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眾多先秦古籍。

從1964年到1986期間,臨沂銀雀山和金雀山先後發掘一百多座漢墓,因此銀雀山名揚海外,不僅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成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而且還被列入列入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名錄。

在今年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第二季中,作為山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將會代表山東省博物館參加節目,消息一公布後,不少網友都紛紛期待山東省博物館這一期盡快播出。

洗硯池晉墓

去過王羲之故居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洗硯池東北方向,有一處晉墓。這座晉墓,是山東省迄今發掘的漢晉大中型石墓中最完整的墓葬,其主墓室規模之大為全國發現晉代墓葬中所罕見。

2003年,王羲之故居擴建工程正在進行中,意外發現腳下有兩座古墓,經過挖掘後發現,該古墓為東晉時期。考古人員發現,墓室裏埋葬著三個幼童,而且還是以古代天子陵墓的規格建造,墓室內奢華的陪葬讓所有人都疑惑這三個人孩子究竟是誰。

隨著考古的進一步發掘,墓室內發現了墓志銘,原來這3個幼童分別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兒子和孫子,還有一個女童是司馬睿為夭折的兒子舉行冥婚的新娘,而這個新娘就是王氏家族的女兒,這樣顯赫的地位,難怪墓葬規格如此龐大,這也充分顯示了司馬睿對這個兒子的疼愛。

這座古墓共出土近300件(套)隨葬品,器物豐富精美,其中59件被定為國家珍貴文物,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北寨漢墓

沂南有個村子叫北寨,從1954年開始,這個村子的命運就開始改變了。那一年,幾位考古人員在村民的幫助下,成功來到將軍塚,也就是後來的北寨漢墓。深入墓室,他們才一度發現,這個占地達近百平米的墓葬,其內的文物早已被盜掘者所洗劫。當中的三個主要墓室房間,竟然被盜掘的什麼都不剩了。

好在,盜墓者的知識和眼光還是有一定局限的,除了珍貴的殉葬品外,那些完整保留在牆壁上的漢代畫作被他們遺漏了下來。數名從事考古工作多年的專家,結合墓葬的形制以及壁畫所承載的信息,判斷墓內的壁畫誕生於1700多年前,且為東漢時期的古墓。

2001年北寨漢墓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畫像被制成模型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多幅畫像被中學歷史課本采用作教材。

琅琊王墓



  

在臨沂琅琊王路附近,有一座墓穴,很多人都以為是羅成墓,後來經過挖掘後才發現這是一座東漢墓。這座古墓在1997年開通琅琊王路時曾遭破壞,後經搶救性發掘,雖然這座古墓曾經被盜,但是依舊出土了近兩千片金縷玉衣、銅縷玉衣和40餘件陶器及銅件、錢幣、龜骨等珍貴文物。1999年,文物專家確定其墓主當為東漢琅琊王夫婦。

紀王崮春秋墓葬

除了漢晉古墓之外,臨沂還有一座春秋古墓,紀王崮墓葬。它一經發現就被評為年度考古十大發現之一,可見地位之高。由於紀王崮春秋墓葬保存完好,出土的文物量大而精美。並且它附近還有許多不同時期的墓葬群。

這些文物有帶銘文的青銅禮器,還出土成套的編鐘、編磬等樂器及成組的玉器等,為東周禮樂制度的研究及銅器、玉器制造工藝和技術的研究等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其中發現的青銅提梁壺裏的神秘液體究竟是酒還是水,曾引起了一段時間的討論。如果是酒的話,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千年陳釀”了。

不過這座墓最大的謎題是,至今沒有找到墓主人的遺骨。所以至今無法確定墓主人身份。盡管出土了大量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卻並沒有關於墓主人的信息。墓主人的遺骨就這麼“消失了”。

作為風水寶地,臨沂腳底下的古墓數不勝數,2015年是沂蒙路與蘭山路附近因為修管道,無意間又發現了一座規模不小的漢晉古墓,但是由於古墓位於臨沂的城市主乾道上,所以采用原址保護的措施對古墓進行保護,未能發掘,由此導致暖氣管道線路不得不重新規劃。

2015年11月臨沂高新區位於科技大道與湖北路交會處以南發現了兩座漢代古墓,出土了陶罐、銅錢、耳璫等器物,初步斷定兩處古墓年代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

2017年在修高鐵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座小古墓,使得高鐵建設一度受到影響,好在不是大墓葬,否則高鐵只能更改路線,到時候咱們臨沂坐高鐵的時間就要受到影響。